【修真院pm小课堂】需求收集

现在在做任务8,距离复盘近了,所以最近准备对产品设计的流程有一个了解。特别是,我们做的任务都是各个功能点,没有涉及到需求分析。上一个小课堂讲了用户调研,这次把产品设计流程中的需求部分,关于需求如何收集跟大家分享一下。

需求收集是解决需求从无到有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收集需求。

可能是从什么都没有开始。老板说我们要设计一款什么样的产品。然后我们就准备进行需求收集。我们收到老板这样的指示,就发愁了,怎么去收集需求。漫无目的、闭门造车显然不是最好的方式,只会带上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

但是需求收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做的。刚开始会没有目标,做了很多尝试。而一般我们收集需求需要有个相对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什么,也即知道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针对什么样的用户,大概以什么样的方式,收集哪些求。这样我们通常叫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也可以叫产品的愿景。一般用来描述产品的性质,主要功能,对象用户及发展目标或者说是中级市场目标。可以用一句话阐述的出来。一般以这样的形式:面向什么样的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某种模式的产品。

有了明确的定位,你收集需求时就会有目的性,那么一般常见的需求获取来源都有哪些呢。

业务发展或产品发展的明确要求

定位里面有明确的产品需要提供出去的核心功能或核心服务。另外,公司要做某个产品时,总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产品,最终要做成什么样。

核心服务我们也就知道是什么样的,目标群体是哪类人。就可以着手设计针对目标用户人群的调研方案,去调研提供类似核心服务的其他产品是如何在座的。以上这是一种。

第二种是产品的发展规划中已经纳入规划的产品,比如一个产品线或产品系列。比如已经有一个APP,要去做基于该APP模式衍生出来的新的APP。或者已经有了A功能模块,要去做配套的B功能模块等等。可能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的,也有可能是没有关联的,只是功能互补,从而形成完成的产品体系。比如。。。

第三类是业务部门提出来的需求。有些产品需求

用户研究和用户调研得出的结论



知道目标用户群体之后,可以通过一些头脑风暴、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信息采集等手段来挖掘需求。通过这些常规的手段获取需求的方式,主要看产品经理想获取到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去制定什么样的问卷调查,访谈什么类型的用户,一般最终都依靠一份用户调研分析报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来综合决定。所获得数据的多少和采用的手段有关系,大部分都是需要给点好处出去的。这部分数据相对来说比较真实,能反映出一定的实际问题。


另外就是基于目标用户群体的特性,从心理活动、生活环境、自身见识、活动特征等等方面,去研究分析这类用户的一些特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户画像”,这也能发现一些需求,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结合实际场景去运营,能总结出较多有价值的信息。


还有一类数据可以关注一下,就是舆情分析,这些数据也都来源于用户,但获取的方式需要更加的主动,比如舆情监控分析系统这种可以实时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工具,其实目前有很好的舆情分析工具就是搜索引擎的指数或者微博,通过一些关键词去里面搜索,从而获取到用户的信息,可以筛选之后有针对性的约谈用户。这个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合适的关键词,否则很有可能找不到你要的数据。


还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数据,所以说网络是个好东西啊,别人的产品很多时候也能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数据,门户网站、行业网站、微博、搜索引擎等等,都要好好的利用起来。比如做教育类产品,芥末堆、茄葩、多知网等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知道目标用户群体之后,可以通过一些头脑风暴、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信息采集等手段来挖掘需求。通过这些常规的手段获取需求的方式,主要看产品经理想获取到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去制定什么样的问卷调查,访谈什么类型的用户,一般最终都依靠一份用户调研分析报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来综合决定。所获得数据的多少和采用的手段有关系,大部分都是需要给点好处出去的。这部分数据相对来说比较真实,能反映出一定的实际问题。


另外就是基于目标用户群体的特性,从心理活动、生活环境、自身见识、活动特征等等方面,去研究分析这类用户的一些特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户画像”,这也能发现一些需求,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结合实际场景去运营,能总结出较多有价值的信息。


还有一类数据可以关注一下,就是舆情分析,这些数据也都来源于用户,但获取的方式需要更加的主动,比如舆情监控分析系统这种可以实时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工具,其实目前有很好的舆情分析工具就是搜索引擎的指数或者微博,通过一些关键词去里面搜索,从而获取到用户的信息,可以筛选之后有针对性的约谈用户。这个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合适的关键词,否则很有可能找不到你要的数据。


还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数据,所以说网络是个好东西啊,别人的产品很多时候也能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数据,门户网站、行业网站、微博、搜索引擎等等,都要好好的利用起来。比如做教育类产品,芥末堆、茄葩、多知网等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客服反馈或用户反馈的问题


这种收集方式的前提是已经有产品上线了,这里不一定是要产品的初级版本,可以是别的产品,可以有相关性也可以没有,只要提供一个意见反馈的入口,引导用户去提交反馈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控制或者限制用户的思维,让他们提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许不经意间就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需求。


为什么腾讯的QQMail产品线规定所有的产品经理必须每周都要看1000篇帖子或微博、100篇博客、做10个CE,我觉得道理就在这里,长期的贴近用户,从大量的用户反馈当中收集有价值的需求,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应该学习的。


客服也是接触一线用户最多的一类群体,他们可以每天把用户经常反馈的问题收集起来。我待过的几家公司,都会要求产品经理去客服部门体验,1号店是1个星期,阿里当时是1天,就是要让产品经理更多的去接触一线用户,发现当下产品当中的不足之处。


不过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前台产品,后台产品主要使用用户就是公司内部员工,或者是比较少的开放出去的管理员,这部分用户范围更小更精准,反馈相对来说容易收集的多,可以制定特别的渠道来获取反馈。


公开的数据报告或产品数据分析的结论


这种方式也要求先上线产品,从而才能收集产品的相关数据,比如常规的访问浏览数据,这个可以通过专业的统计工具来收集,如Google Anlystic、百度统计、站长统计、51啦统计等等,再有用户的访问数据,包括浏览痕迹、点击痕迹、在每个页面上的浏览时长,整体的浏览顺序等等,这些需要预先埋点,等于说必须要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的这种数据收集的需求,从而为后面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否则获取不到数据,何谈分析呢?有了数据之后还要注意分析的方法,所以产品经理要稍微知道一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知识,能够从数据当中寻找关联,发现关系,从而得出结果。


还可参考一些公共调研机构出具的一些数据分析报告,比如艾瑞资讯等对互联网行业里面所做的一些数据分析,很多都很有参考价值,有些数据是我们收集不到的,但这些专业的调研机构可以,这样就能形成互补,同时也可以学习以下别人是从哪些维度和角度进行数据分析的。


竞品分析或相同模式的线下业务分析


无外乎是去研究别的同类产品,从中找出别人产品的优劣势,从而发现产品的突破口,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就是要从这部分的分析获得。这样看来,竞品分析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竞品分析也是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之一。


竞品分析不光要分析主体功能点,还要分析细节,每个页面,每个按钮,每个操作的分析,都从设计上看出细微的差别,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用户体验的,如何连贯处理逻辑,如何搭配界面布局等等,最好就是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剥到最好就没有了,当然有时候可根据规划和分析的目的来,不需要做到那么细的还是可以粗线条一点。


如果所要做的产品没有线上的竞品,那就去分析业务模式相同的线下业务是怎么在运转的,比如做线上教育培训,完全可以参考一下线下培训机构的运作模式,有很多共性的问题,只是使用场景和介质不一样而已。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需求获取的来源,可能并不止于这些,还有别的方法这里没有提及到,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补充。张小龙说过,需求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而不从调研、讨论、分析、竞争对手中获取。需求收集是需求管理的第一步,有需求了才能进行需求分析,因此做好需求收集至关重要。收集的需求足够多,覆盖的方面足够全的时候,对后续的产品设计方向和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知道目标用户群体之后,可以通过一些头脑风暴、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信息采集等手段来挖掘需求。通过这些常规的手段获取需求的方式,主要看产品经理想获取到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去制定什么样的问卷调查,访谈什么类型的用户,一般最终都依靠一份用户调研分析报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来综合决定。所获得数据的多少和采用的手段有关系,大部分都是需要给点好处出去的。这部分数据相对来说比较真实,能反映出一定的实际问题。


另外就是基于目标用户群体的特性,从心理活动、生活环境、自身见识、活动特征等等方面,去研究分析这类用户的一些特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户画像”,这也能发现一些需求,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结合实际场景去运营,能总结出较多有价值的信息。


还有一类数据可以关注一下,就是舆情分析,这些数据也都来源于用户,但获取的方式需要更加的主动,比如舆情监控分析系统这种可以实时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工具,其实目前有很好的舆情分析工具就是搜索引擎的指数或者微博,通过一些关键词去里面搜索,从而获取到用户的信息,可以筛选之后有针对性的约谈用户。这个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合适的关键词,否则很有可能找不到你要的数据。


还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数据,所以说网络是个好东西啊,别人的产品很多时候也能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数据,门户网站、行业网站、微博、搜索引擎等等,都要好好的利用起来。比如做教育类产品,芥末堆、茄葩、多知网等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客服反馈或用户反馈的问题


这种收集方式的前提是已经有产品上线了,这里不一定是要产品的初级版本,可以是别的产品,可以有相关性也可以没有,只要提供一个意见反馈的入口,引导用户去提交反馈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控制或者限制用户的思维,让他们提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许不经意间就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需求。


为什么腾讯的QQMail产品线规定所有的产品经理必须每周都要看1000篇帖子或微博、100篇博客、做10个CE,我觉得道理就在这里,长期的贴近用户,从大量的用户反馈当中收集有价值的需求,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应该学习的。


客服也是接触一线用户最多的一类群体,他们可以每天把用户经常反馈的问题收集起来。我待过的几家公司,都会要求产品经理去客服部门体验,1号店是1个星期,阿里当时是1天,就是要让产品经理更多的去接触一线用户,发现当下产品当中的不足之处。


不过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前台产品,后台产品主要使用用户就是公司内部员工,或者是比较少的开放出去的管理员,这部分用户范围更小更精准,反馈相对来说容易收集的多,可以制定特别的渠道来获取反馈。


公开的数据报告或产品数据分析的结论


这种方式也要求先上线产品,从而才能收集产品的相关数据,比如常规的访问浏览数据,这个可以通过专业的统计工具来收集,如Google Anlystic、百度统计、站长统计、51啦统计等等,再有用户的访问数据,包括浏览痕迹、点击痕迹、在每个页面上的浏览时长,整体的浏览顺序等等,这些需要预先埋点,等于说必须要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的这种数据收集的需求,从而为后面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否则获取不到数据,何谈分析呢?有了数据之后还要注意分析的方法,所以产品经理要稍微知道一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知识,能够从数据当中寻找关联,发现关系,从而得出结果。


还可参考一些公共调研机构出具的一些数据分析报告,比如艾瑞资讯等对互联网行业里面所做的一些数据分析,很多都很有参考价值,有些数据是我们收集不到的,但这些专业的调研机构可以,这样就能形成互补,同时也可以学习以下别人是从哪些维度和角度进行数据分析的。


竞品分析或相同模式的线下业务分析


无外乎是去研究别的同类产品,从中找出别人产品的优劣势,从而发现产品的突破口,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就是要从这部分的分析获得。这样看来,竞品分析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竞品分析也是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之一。


竞品分析不光要分析主体功能点,还要分析细节,每个页面,每个按钮,每个操作的分析,都从设计上看出细微的差别,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用户体验的,如何连贯处理逻辑,如何搭配界面布局等等,最好就是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剥到最好就没有了,当然有时候可根据规划和分析的目的来,不需要做到那么细的还是可以粗线条一点。


如果所要做的产品没有线上的竞品,那就去分析业务模式相同的线下业务是怎么在运转的,比如做线上教育培训,完全可以参考一下线下培训机构的运作模式,有很多共性的问题,只是使用场景和介质不一样而已。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需求获取的来源,可能并不止于这些,还有别的方法这里没有提及到,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补充。张小龙说过,需求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而不从调研、讨论、分析、竞争对手中获取。需求收集是需求管理的第一步,有需求了才能进行需求分析,因此做好需求收集至关重要。收集的需求足够多,覆盖的方面足够全的时候,对后续的产品设计方向和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问题讨论



现场已经回答。

PPT         https://it-xzy.github.io/PM-NEW/20180626-pm.html#/

视频        https://v.qq.com/x/page/s07049tlyjw.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