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当下是我们要的太多?还是机器能给的太少?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整首词动个歪脑筋一翻译,矮油~ 好一个善用机器的好诗人,吃酒喝茶随便点点就完成任务,狂嗨到天亮还忧叹:哎!又要上班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人工智能最终会让算力成为金融的盘踞地。但现在的人工智能仍是咿呀学语的小娃娃。尽管现在仍需要各方供血,人们对他的期待仍是更多,随着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设备之间的联通将有着更高的带宽与更低的延迟,也就催生了更多人工智能的应用,人脸识别、图片分类、语音转换、智能驾驶… 现在这些都仍需要人们亲自提供对应的处理事务。

从按键精灵到 rpa,中国人能付出多少

工作中会有很多重复且费时间的任务。人们只想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儿上,而不是耗费在繁杂低效的琐事儿中。
人的资源有限,欲望是无限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必须学会“偷懒”。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就是靠着“偷懒”一步一步到达今天的高度

能让软件自动组织处理相应任务编程能做到。编程似乎是程序员和一些特殊领域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到的事儿。这也就造成专业的业务人处理业务没有便捷趁手的工具,业务不专业的程序员只能做着砍了又砍的需求后的简略版通用工具。

一款好用的软件开发向来都是耗资巨大,时间周期长,这不适用与工作中个性化的轻量需求。于是在夹缝中缺失的蛮荒之地,孕育了许多承担粘合剂的便捷工具。它们无需完备的编程经验即可通过图形化的编排,能够处理固定流程和操作。早期按键精灵就是这些工具中的一员,也还有其他一众外国产品,但他们不能适应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不适合绝大多数外国产品

为什么说大多数产品不适合国人呢?目前中国拥有最多的移动终端产品,同时也拥有最大的网民群体,诚然现在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这积累下的数字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怎么可能没有市场?

别忘了,中国这个市场里可是一个不愿意为软件而去付费的市场。有人说软件是 一个拥有感很弱的东西,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早期市场的破而后立的激励方式形成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里没有为这些非刚需性的软件付费的习惯,也让面向大众化的收费软件的生存之路很坎坷。

《中国人习惯了免费,收费软件到底还有出头之日吗?》所说,免费毕竟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像 按键精灵和 RPA 等这些非面向大众化的,反倒是热爱者和刚需性公司的付费意愿还是很强烈。这也应该是这些小众领域里深耕的工具成长下去的生存之道。

自动打卡、一键收菜

疫情的到来确实让 RPA 火了一把,能无人值守保证业务不停止是公司最后的倔强,这给了 RPA 一展才华的时候,公司的线上考勤也给众多的懒癌患者一场场艰难考验,一些手机端的 RPA 软件也空前增长,像我自己用过的 Tasker、AutoJs、自动卓、MacroDroid 等等。90、00 应该是爱种菜种树的一代吧,QQ 农场、蚂蚁森林,以前好歹有一键收菜,现在只能一点点干巴巴的狂点。另外微信群聊内的办公统计,问卷采集等繁杂工作也让人机协同自动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迫切需要可以像人一样在电脑上处理日常工作,它既能模仿人类在电脑或手机上进行一些有规则、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又能进行数据分析类工作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也能定时定点定量的完成常规手机操作,为时效性的工作提供便捷支持,支持"0"代码流程设计,操作简单,轻松上手,脚本共享等等。

AI 能给多少?

替代常规处理流水线深度集成自然语言处理(NLP)、光学字符识别(OCR)、数字流程自动化(DPA)和知识图谱等各类AI技术,帮助各类型企业和个人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以及复杂结构数据或业务。

人多力量大,让现在牙牙学语的 AI 各司其职,根据当下需要将他们处理的成果组织起来,用以完成常规繁重复杂的任务。业务流程自动化,是人机协同领域领域的重中之重。只有业务流程最大化的被机器替代,人类才能解放出来从事更多决策性工作。AI技术让人机协同得以适配更多场景,RPA则是人机协同的落地途径。长时间陷入“你问我回答”模式的智能助手晋级为更全能的小能手或许也有了新的突破口,通过智能手机 AI 可以变得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平台通用优势 vs 个体个性化

沟通工具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电话、短信、邮件、微博、微信、QQ 、飞秋等等,他们在自己相应的专项区域内大放异彩。RPA 目前为止仍是一个小众领域,我想不光是现在是,以后也是。流行不起来的原因除了上述的付费意愿不高,只有公司用户才是刚需,只能处理耗时高频简单的任务,对于低频不太耗时的任务花费编排任务的代价就高。另外从提供方考虑还有如下几点:

  1. 边际成本高,边际收益低。(软件的天然优势,也是天然劣势)
  2. 有平台则需要网络,有平台的共享优势。个性化则意味着更多的需求更低的效益。
  3. 平台的生产者意愿如何引导。
  4. 消费者需要公开透明的成果物,生产者要保护自己的成果物。
  5. 偏向平台则小众需求无法满足。
  6. 最最最重要的是需要多少学习成本,图形化的难易程度。

曾今的 QQ 和微信,这些社交软件,他们都是从解决一个用户痛点出发,渐渐衍生出庞大复杂的生态体系。或许RPA 也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

并且,相比于社交,RPA 有它强大的优势——人机协同,以后的时代这点必将成为数字建设一重要的基础工具。现在图形化编程仅仅是其任务编排的一种变种形式。未来,结合大众的智慧和更智能的助手,能实现更简单的舒适的任务编排,比如:语音编排、脑波指令、动作指令、身体指标等等

集大成者 vs 专业深耕

当今的开源精神是有史以来最宝贵的人类精神,人工智能更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无私奉献开源者的努力中飞速发展。

可以说,我们就是集大成者,我们追求着『更快、更高、更强』。我们为更优质的资源打 call,并愿意付诸行动去努力追随。同时我们也愿意为其展现的不足建言献策,对整个开源生态未涉及到的无人区也敢于开疆拓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一个集大成者呢?作为一个开发者, 我们的能力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传播者、一个是消费者。我们时常在这三者之间轮转,知识的薪薪之火得以相传。
『让优秀的人更优秀』这或许也是开拓者的由来。当我们考虑机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比对三岁婴孩我们当然期待它能更多,我们很愿意去教授去引导。同时我们也有考虑作为一个人类能给机器带来什么,是『更快、更高、更强』,是作为我们的智慧上的传播者和消费者让更多的人类解脱出来,更多的人从生存中解脱出来,成为更多未知领域的拓荒者,并再让机器帮我们传播延续下去。

所以,这里人机协同,我们想要更多,机器必将有一个集大成者——平台。但对不同领域的人服务,更开放更智能化的编排也能更周全个性化的提供服务。

最后

以上,是我从特殊的市场环境、时机、软件还是平台的优劣、协同在专业工具和通用工具的取舍 等四个方面简略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

只想表达:人机协同,我们能做的可以更多,不仅仅是独立的语音助手、简单的图形化编程 RPA 软件、阿法狗围棋高手…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