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GPU训练一天,Transformer在100位数字加法上就达能到99%准确率

乘法和排序也有效。

自 2017 年被提出以来,Transformer 已成为 AI 大模型的主流架构,一直稳站 C 位。

但所有研究者都不得不承认的是,Transformer 在算数任务中表现非常糟糕,尤其是加法,这一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 Transformer 无法跟踪大范围数字中每个数字的确切位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自马里兰大学、CMU 等机构的研究者向这一问题发起了挑战,他们通过在每个数字中添加一个嵌入来解决这个问题,该嵌入编码数字相对于开头的位置。该研究发现,只用一天时间在单个 GPU 上训练 20 位数字,就可以达到最新的性能水平,100 位数字加法问题高达 99% 的准确率。

图片

论文地址:arxiv.org/pdf/2405.17…

项目地址:github.com/mcleish7/ar…

标题:Transformers Can Do Arithmetic with the Right Embeddings

具体而言,研究者建议对数据表示进行一个简单的修改,就能解决这个缺点。他们提出了 Abacus 嵌入用于编码每个数字符号 token 范围内的位置。将 Abacus 嵌入与标准位置嵌入结合使用后,该研究观察到 Transformer 在算数任务上的准确率有显著提高,以至于最多只训练了 20 位数操作数的模型可以泛化到 120 位数操作数的问题。这一数字代表了 6 倍的 SOTA 泛化因子,而以前的最先进的泛化因子也只有 2.5 倍。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被证明的最长的学习加法序列。

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几种其他方法来改善 transformer 在算术和泛化方面的性能,他们发现结合输入注入(input injection),即在输入层和每个解码器层之间插入跳跃连接,可以在 Abacus 嵌入基线上减少 50% 的泛化误差。本文还发现,与嵌入结合使用的 looped transformer 架构可以在加法问题上实现几乎完美的泛化。

本文的贡献可以总结如下:

  •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置嵌入,称为 Abacus 嵌入,以更好地捕获每个数字的重要性,从而实现近乎完美的分布内泛化;
  • 研究表明,当将 Abacus 嵌入与输入注入和 looped transformer 相结合时,性能会进一步提高,分布外准确率从 92.9% 提高到 99.1%,与单独使用标准架构的嵌入相比,误差降低了 87%;
  • 研究者将这些发现扩展到更复杂的问题,包括乘法和排序,在这些领域也展现出了长度泛化。

实现加法的长度泛化

作者研究了一系列方法,旨在提高从头开始训练的语言模型在算术能力上的表现。他们主要关注两个假设:1)数字内各个位数的位置信息正在丢失;2)循环可以提高 Transformer 架构在多步算术推理问题上的推理能力。在详细描述每项改进之前,作者简要讨论了训练和评估设置。

实验设置

作者训练了仅包含解码器的因果语言模型来解决加法问题。

他们考虑了两种标准 transformer 架构。首先,他们使用一个标准的自回归 transformer 模型,多个解码器层以前馈方式堆叠。其次,他们通过输入注入(input injection)增强了这一标准 transformer 模型,即把嵌入的输入添加到每个解码器层的输入中。作者在图 20 中直观地描述了这些架构。

图片

Abacus 嵌入帮助对齐数字

通过之前的研究和初步实验,作者发现,即使输入的数字是先显示最不重要的数字,训练数据是分层的、丰富的(几百万个例子),标准 transformer 也很难学习多位数加法。他们还观察到,人类在进行长加法运算时,会先将数位相同的数字排列成列。因此,作者的第一个假设是,对于 transformer 来说,每个数字的数位并不容易表示,而且这个子问题比实际加法本身带来的障碍更大。

为了解决 transformer 在表示位置信息方面的局限性,作者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位置嵌入,它可以编码每个数字相对于当前数字起始位置的位置。作者将其称之为 Abacus 嵌入。他们将相同的位置嵌入应用于所有具有相同数位的数字,从而提供一个显式的信号,供模型用于对齐数字,如图 2 所示。

图片

Abacus 嵌入解决加法问题

对于标准 transformer 架构,Abacus 嵌入可将泛化性能提高到 100 位及以上。在图 3(左)中,作者强调了 Abacus 嵌入与标准 transformer 架构和嵌入相比,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取三种模型在所有情况下的平均准确度。

图片

图 1 还显示了使用 FIRE 和 Abacus 训练的标准 transformer 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这些模型经过了域内 (ID) 和域外 (OOD) 测试。

图片

Transformer 中的循环提高了性能

在解决位置嵌入问题后,接下来作者探讨了循环架构能否进一步提高 transformer 执行多位数加法的能力。他们使用「循环块(recurrent block)」一词来指一组具有不同权重的解码器层,而「循环(recurrence)」则指循环块的重复次数。作者使用有效深度(effective depth)一词来指 transformer 中使用的层数,无论其权重是否唯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他们使用的是最大循环架构,即只循环一个唯一层来达到有效深度。他们还采用了输入注入、 残差连接的方式,将输入的副本传播到网络中的每一层。

循环的优势

在图 3(右)中,作者比较了使用 FIRE 和 NoPE 嵌入对操作数多达 40 位的加法进行训练的所有架构变体。尽管参数数量仅相当于其他模型的 1/10,但可以看到,looped transformer(循环的、有输入注入和渐进损失)在使用任何一种位置嵌入时都取得了最佳的分布外性能。在图 8 中,作者展示了这一结果在多种训练数据规模下的稳健性。

图片

对于循环模型,可以选择在训练时改变每次前向传递的循环次数。这往往会提高模型测试时对较难任务的泛化能力,这也被称为渐进损失计算(progressive loss computation)。这个损失函数是两个前向传递的损失值的凸组合,一个使用字面上的循环数(1 × 16 模型为 16),另一个使用随机的较小循环数。

接下来,作者探讨了在保持有效深度固定的同时改变循环块大小的效果。他们将循环块中的层数减半,循环次数增加一倍,从块中有 16 层、循环次数只有一次(16 × 1,即标准 transformer)的模型,过渡到块中只有一层、循环次数有 16 次(1 × 16)的模型。

通过图 4 分析这些结果,作者发现在某些情况下,结合循环和 Abacus 嵌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具体来说,在 OOD 问题上,有两个循环的模型(8 × 2)产生的误差是纯非循环模型(16 × 1)的一半,而在 100 + 的 OOD 问题上,其准确率也有所提高。

最后,在附录 A.7.3 中,作者改变了模型的有效深度,以分析参数数量对这项任务的影响,包括 Abacus、FIRE 和 NoPE 嵌入。虽然图 4 中的实验是对不同深度的公平比较,但纯粹的标准 transformer 模型比相应的循环模型拥有更多的参数。在附录的表 3 中,作者记录了最接近百万的参数量。

图片

图片

实验

研究者不仅对加法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对乘法和排序进行了研究。

整数乘法

图 5 展示了 Abacus 嵌入模型在 15 位数乘法的分布内准确率超过了之前的工作,且不需要用零将每个操作数填充到相同长度。特别地,该研究强调,与仅使用 FIRE 的基线相比,将 Abacus 嵌入与 FIRE 相结合也提高了分布问题中最难的分布准确率 (右下)。

图片

数组排序

表 1 展示了使用不同嵌入 ——FIRE、Abacus 及其组合 —— 训练的标准 transformer(八层)的性能。结果显示,组合嵌入方法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图片

如表 2 所示,研究者观察到在将 Abacus+FIRE 嵌入组合与不同的模型架构(有效深度为 8)配对时,结果表现出混合性。

图片

Abacus 和相关嵌入

图 6 展示了将 Abacus 嵌入整合到更通用系统中的真正潜力,显示出 Abacus 嵌入与 FIRE 结合可以解锁远超 FIRE 嵌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阶段(10天):初阶应用

该阶段让大家对大模型 AI有一个最前沿的认识,对大模型 AI 的理解超过 95% 的人,可以在相关讨论时发表高级、不跟风、又接地气的见解,别人只会和 AI 聊天,而你能调教 AI,并能用代码将大模型和业务衔接。

  • 大模型 AI 能干什么?
  • 大模型是怎样获得「智能」的?
  • 用好 AI 的核心心法
  • 大模型应用业务架构
  • 大模型应用技术架构
  • 代码示例:向 GPT-3.5 灌入新知识
  • 提示工程的意义和核心思想
  • Prompt 典型构成
  • 指令调优方法论
  • 思维链和思维树
  • Prompt 攻击和防范

第二阶段(30天):高阶应用

该阶段我们正式进入大模型 AI 进阶实战学习,学会构造私有知识库,扩展 AI 的能力。快速开发一个完整的基于 agent 对话机器人。掌握功能最强的大模型开发框架,抓住最新的技术进展,适合 Python 和 JavaScript 程序员。

  • 为什么要做 RAG
  • 搭建一个简单的 ChatPDF
  • 检索的基础概念
  • 什么是向量表示(Embeddings)
  • 向量数据库与向量检索
  • 基于向量检索的 RAG
  • 搭建 RAG 系统的扩展知识
  • 混合检索与 RAG-Fusion 简介
  • 向量模型本地部署

第三阶段(30天):模型训练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找到一份大模型 AI相关的工作,自己也能训练 GPT 了!通过微调,训练自己的垂直大模型,能独立训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掌握更多技术方案。

到此为止,大概2个月的时间。你已经成为了一名“AI小子”。那么你还想往下探索吗?

  • 为什么要做 RAG
  • 什么是模型
  • 什么是模型训练
  • 求解器 & 损失函数简介
  • 小实验2:手写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并训练它
  • 什么是训练/预训练/微调/轻量化微调
  • Transformer结构简介
  • 轻量化微调
  • 实验数据集的构建

第四阶段(20天):商业闭环

对全球大模型从性能、吞吐量、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在云端和本地等多种环境下部署大模型,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创业方向,做一名被 AI 武装的产品经理。

  • 硬件选型
  • 带你了解全球大模型
  • 使用国产大模型服务
  • 搭建 OpenAI 代理
  • 热身:基于阿里云 PAI 部署 Stable Diffusion
  • 在本地计算机运行大模型
  • 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 基于 vLLM 部署大模型
  • 案例:如何优雅地在阿里云私有部署开源大模型
  • 部署一套开源 LLM 项目
  • 内容安全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

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学习就会有挑战。天道酬勤,你越努力,就会成为越优秀的自己。

如果你能在15天内完成所有的任务,那你堪称天才。然而,如果你能完成 60-70% 的内容,你就已经开始具备成为一名大模型 AI 的正确特征了。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24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要在多个GPU训练Transformer模型,可以使用PyTorch的`nn.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在多个GPU和多个计算节点之间并行地训练模型。以下是一个使用`nn.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模块进行多GPU训练的示例: 首先,需要将代码包裹在一个`torch.multiprocessing.spawn`函数中,该函数将启动多个进程。在这个函数中,需要指定每个进程运行的函数,以及要传递给这个函数的参数。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distributed as dist import torch.multiprocessing as mp from torch.nn.parallel import DistributedDataParallel as DDP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 定义模型 class TransformerMode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TransformerModel, self).__init__() # ... def forward(self, x): # ... return output # 定义训练函数 def train(rank, world_size): # 初始化进程组 dist.init_process_group("gloo", rank=rank, world_size=world_size) # 初始化模型和数据加载器 model = TransformerModel() train_data = DataLoader(...) val_data = DataLoader(...) # 将模型和数据加载器移动到设备上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rank) model.to(device) train_data = train_data.to(device) val_data = val_data.to(device) # 对模型进行分布式并行 model = DDP(model, device_ids=[rank]) # 定义优化器和损失函数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 训练模型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for i, (inputs, labels) in enumerate(train_data): # 前向传播 outputs = model(input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 反向传播和优化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 在验证集上测试模型 with torch.no_grad(): total_loss = 0 for inputs, labels in val_data: inputs = inputs.to(device) labels = labels.to(device) outputs = model(input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total_loss += loss.item() avg_loss = total_loss / len(val_data) print("Rank", rank, "Epoch", epoch, "Validation Loss:", avg_loss) # 清理进程组 dist.destroy_process_group() # 启动多个进程进行训练 if __name__ == "__main__": num_processes = 2 world_size = num_processes mp.spawn(train, args=(world_size,), nprocs=num_processes, join=True) ``` 在上面的代码中,先使用`dist.init_process_group`函数初始化进程组,然后指定模型和数据加载器在哪个设备上运行,并使用`DDP`对模型进行分布式并行。在训练过程中,每个进程都会收到自己的数据,并在自己的设备上进行训练和反向传播。最后,在每个进程中测试模型并输出验证集上的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nn.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模块需要使用分布式后端(如`gloo`)进行通信。在实际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使用相同的分布式后端和相同的端口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