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谈扶贫第一篇——教育扶贫(续一)

最近这两年,扶贫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也非常重要,其实不仅仅是对于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如何扶贫,怎么扶贫,争议都很多,甚至有人因为扶贫问题出了书,随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经过一个月的撰写修订和思考,本文将分为三个篇章发布,分别是: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产业扶贫。

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同胞解决头脑认知和发展思考的问题;

医疗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同胞解决身体健康和发展源动力的问题;

产业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同胞解决收入和持续性的问题。

这三者结合起来,才是全面的扶贫,只做其中任何一个事情,都是解决不了贫困问题的。

2.4 儿童启蒙教育与智商测定

从纳尔逊曼德拉说起,谈谈世界对非洲人的评价和国内对藏族同胞的误解(甚至一些在西藏工作赚钱的人也如此认为)。

青润认为,小学和初中教育特别重要,开拓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有了新的目标,能够看到更多的未来,他们就不会只想着那点扶贫款了。

国内有一个言论,其中一部分是教育口传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在藏区工作或者生活过的人的观点,这些人评价说,藏族小朋友只适合唱歌和体育,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看出来了。

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挺难受的,我立刻想到了地球上对另一个族群的类似的评价,大家应该能猜到,那就是全世界对非洲族裔的评价,几乎完全一样,除了音乐和体育,他们不适合做任何事情。

真的是这样么?

后来,青润发表了一个朋友圈(2020年09月13日),对这个事情进行了说明:

相关的那篇文字是关于智商的,可以在这里直接阅读:

「黑人天生智商低」?从科学理论和实证角度的考察

如果不想看那么多呢,也可以看下面这样的一个对话,青润的亲身经历:

有一个北大的老哥,一个月前来见我,这是我们第四次见面,这次意外聊到了智商测定的事情,他一直认为我的智商很高,估计很多朋友也如此认为,毕竟能够在高中阶段,参加完全国高中物理奥赛的决赛考试后发现有题目的标准答案错误的人,全中国应该没有几个了。

我回答说,我对这个不太认同。随后他提到说他去做测试的时候,基本都是130以上,我说,我的测试结果大部分都是一百零几。

曾经在得到的一个课程中看到过,智商测定的题目在这几十年中一直在更新,让现在的孩子去参加1980年的智商测定题目,会比当时的人高出20多分。

我提到了我为什么不相信的一个原因,也是我家孩子四周岁时候的测定,当时是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给孩子做体检打防疫针,突然发现需要做智力测定,我也愣了一下,测定的过程,我发现就是认颜色和数字还有相似的图,明确说,这些我在那以前从来没有给九迁做过,我在他3岁的时候和他达成一个协议,5岁以前放开玩,我绝不逼他学任何东西,除非他自己要求想学或者想了解(实际上大约在4岁生日后的三四个月,孩子自己就在问路边的各个招牌上的文字是什么了,他主动问,我和我母亲就会告诉他,因为这时候已经有了学习的欲望,因为需要对世界有更多的认知,要把非天性的东西变成因为缺少而引起的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当时的评测,最后得分好像是85分,满分是100分,中等。我很满意了。

我相信,如果此前给孩子讲过类似的东西,拿个95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很多家庭也早就在做这样的工作了。也就是说,很多智商测定的内容,只是认知的问题,也就是是否接触过,接触过就会有印象,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智商得分。

但是,早期的过度开发,实际上对于脑部的发育,并不是一定最好的选择,(伤仲永的故事应该都知道,不一定是捧杀,也可能是因为过度开发而带来伤害,让孩子遇到挫折以后不敢前行而放弃了一切)因为那时候大脑还在成长过程中,这不符合人的发育过程尤其是脑部这个神经元特别集中区域的发育过程,毕竟这是四十多亿年才形成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有机生命体结构——注意这一点,青润曾经看到过一个相关的学术评论(没有直接看论文),不建议早期对孩子的大脑进行过度开发。

2.5 教育的用处与脱离愚昧的民科

教育的用处在于引导孩子,让人类有了更远的视野,可以看到更远的未来,同时获得更多的技能,以便于适应或者推动这个未来的实现。

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合适的教育,他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什么或者经过努力能够做到什么,这时候,他就只有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重复父辈的生活状态,因为他不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

教育不应该用于下面几个类别:

1、争强好胜,丧失理智,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

可以争夺第一,因为人类追求第一的内心才是人类能够更快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是要有理智的表现,不能为了争夺第一,就用了与教育无关的手段来给别人造成困难。

如同哈里森钟表的制作过程,大英皇家科学院一方面敦促哈里森尽快完成,一方面质疑他的钟表达不到的效果和问题,另一方面照样给予拨款和支撑,绝对没有说因为这只是一个钟表匠,甚至原来只是一个木匠就看不起他,或者通过暴力机关来打压他,让他无法完成他的想法。

2、恃强凌弱,以任何手段对弱者进行打压或者剥削;

恃强凌弱其实是一种教育失败的典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用于人类的发展和未来的构建,却用于个人自私的场景,虽然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但是,这种自私已经超出了本性的范畴,而成了一个追求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的表现形式,当教育的成果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工具的时候,青润只能说,这是教育失败的产物,这不是教育的目的。

是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要为全人类而奋斗,但是,我们至少不应该用损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更大的利益。

3、浮夸吹牛,好高骛远。民科明显的表现之一,不切实际的追求,或者空洞没有任何依据,只靠空想来谈目标的做法,或者动辄穿越时空,以玄幻和未经证实仅仅听过的名词来描述自己或者周边的任何信息。

比如,最近的一个现象就是万事不决,量子力学!

就是典型的民科做法和浮夸吹牛的表现。好像不说个量子相关的名词,这东西就不够高大上。

教育,是人类繁衍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手段,也是人类超越其他物种的终极手段。

人类的想象力,有可能是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但是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否则就是浮夸吹牛的现实表现,对人类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同样,这里也要用哈里森来对比一下,在那个时代,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1693年4月3日—1776年3月24日),是牛顿力学时期,人类的感知处于与科研成果相通的阶段,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大小尺寸都处于人类肉体和神经系统可以感知获取的测量范围,所以,这个时代的民科,正好处于对应的科学范畴内。

而现在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时代,科学的结果往往与感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因为所有的成果都已经超越了人类肉体和神经系统直接可以感知的范畴。所以,现在的民科,已经不是当代科学的范畴内了。

换句话说,当前阶段的科研成果已经不可能出现在民间了,因为专业实验仪器和专业技能,对于普通大众的直接普及已经逐渐成为不可能。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站在学科的顶端称为足够专业的人才来实现对科研巅峰知识的探索,而在这个巅峰之下会有无数中高级的普通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产品实现和使用推动人员的金字塔结构来将最前沿的科技逐渐落地,成为对整个人类科技发展的推动支柱。

已经不需要妄想说一个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训练和知识探索的人就能够发现或者做出震惊世界乃至颠覆当前科学认知的理论或者实践了。

有人说,中世纪的科研是贵族家庭的特权,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那么多的实验仪器,而现在的科研则是知识贵族的特权,普通百姓不仅仅是买不起,就算买到手了,也不会操作和使用,这个差距只是从金钱变成了知识,也就印证了青润此前的一篇文章:谈谈阶层固化和人类种群的多样性

阶层固化的不是金钱和权力,虽然金钱和权力可能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巅峰一定是智力和知识,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也会因为生物个体的多样性以及基因突变成为类似爱因斯坦这样的牛人,而过去,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不仅仅是中国,国际上也是如此。

(以下内容留待后文续写)

2.6 教育扶贫如何操作之一——教师过来援助

2.7 教育扶贫如何操作之二——远程实时视频教育的意义

2.8 教育扶贫如何操作之三——教育成果的评价方式

对教师的考评方式,应该从过去到现在的校长专家旁听方式,转变成学生专注度统计方式。

孩子是因为兴趣才能学到最好,因为老师对他好,才能学好,哪怕本来不擅长。孩子都是多样性的,擅长与否除了出生时候身体的基础问题(比如,青润就是先心病患者,5岁前治好了,但是身体曾经一直很弱),其他的相差都不会很大,往往是家庭以及学校的教育引导在起作用。

比如,青润初中的时候是数学竞赛的成绩最好,高中就是物理奥赛两个省级一等奖,因为高中班主任是物理老师,抓得紧,而数学老师不怎么管,缺少了条件。

本文写到这里已经是两个多月了,这是第二篇,预计会有四篇相关文字介绍,后续继续补充,我一定会写完,今天先发一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青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