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3、14日,我参加了青岛站沙盘游戏咨询师中级认证培训,跟随柳卫娟老师学习沙盘实操课程。两天的学习我的收获是巨大的。不仅解决了我和7岁儿子之间长期形成的不良的亲子互动模式,更在柳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有条不紊的深入学习,一步一步在沙盘游戏当中让我更直观的看见了未知的自己:一个不断努力想要证明自己不比学霸差的学渣。
第一天的学习当中,柳老师安排我们团体进行了三轮的实操体验:你是什么?你喜欢什么?你讨厌什么?
在这三轮体验环节,我看到团体当中每一位学员都摆出了和我不同的沙具和对沙具不同的解释。通过三轮的思考和交流,学员们从陌生到熟悉,就有了明显的转变。大家变得放松下来,也都带着自己的疑问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作为咨询师,我的收获是“你看到的沙盘呈现被你赋予了你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只是你的,并不是来访者的。咨询师要通过观察来访者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行动过程,呼吸等整个咨询环节当中来访者的状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拿掉,保持一种中立的觉察,快速打开自己的感受层,去进入来访者的角色里,用同理心并通过合理的提问,让来访者在沙盘的过程中,自己有能力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
柳老师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沙盘流程技巧及常规下容易犯错的环节:
听关键词,找准解决的某一个问题,开始突破。不求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
开放式提问,不替来访者解决问题,让他自己解决。
保持觉察,做到有同理的同时不替来访者做任何解答。
作为来访者,我的收获是,从我自己摆放的沙盘上,清晰又直观的看见了我所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想通过我的方式,解决孩子不合群的问题。可沙盘呈现出来那一刻,我即刻发现我原来的方式根本帮助不了我的孩子。
我根据我看见的,调整涌动的情绪,释怀内心的伤痛和压力。再根据咨询师的引导,尝试着调整沙具的摆放位置,再一步一步获得新的行动方式。把我后期将如何帮助我的孩子,做了重新的规划。
我作为来访者沙盘实操过程的成长记录:
最初的设想是,我成长为一棵大树,就能够为儿子遮风避雨。所以拿了几个小孩的沙具,最小的代表儿子,比较高大的一些代表他同学,和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还有一个我内心期待的天使一般的老师。我是一个大树,远方有海,有船,有灯塔。后边有山,山前有房子代表家。
当沙具根据我最初的构想呈现在沙盘上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树没办法替现在场景中的儿子遮风挡雨。他是一个人,我是一棵树,纵然我很有力量自我成长,我好像面对这样的场景,没办法去帮助他。
我一点一点尝试着把我的想法告诉咨询师。咨询师等着我情绪慢慢平复以后,问我想怎么办?
我从很受挫到很沮丧,再变得平静下来,我把期待放到了那个天使身上。我希望天使能代替愁眉苦脸的老师帮助小男孩。可我一看天使离的好远……
这时,我内心涌上一个想法:如果我期待儿子遇到一个好老师,这个途径好像也不怎么现实和可靠。于是,我对咨询师说:“我想当那个天使,我不要当一棵树。”
我拿起天使走到男孩身边。那一刻我感觉我充满力量,心情也好了很多。咨询师问我:“这样你感觉好多了吗?”我继续发现脑海中涌动的思绪,我想和围着我儿子的这群同学理论,教育他们说你们这样不好。但我只是那么想了一下,并没有做出行动,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老师,一个长辈,我怎么能去对坑一群孩子?于是,天使带着小男孩走出了那个圈。
在回家和去海边的十字路口我的思维又停了一下。我本来想带小男孩儿回家的,可我没有。“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不想把儿子圈在家里。于是,天使带着小男孩去了海边,我告诉咨询师:“我想带着他一起乘风破浪,去奔赴远方和未来。”灯塔就代表着我们的目标和未来的方向,我内心里想,我希望儿子有一天可以出国留学。
咨询师说:“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作为来访者最后的沙盘呈现图:
课程结束回家,我即刻尝试用自己的感受力与儿子沟通,一改常态强迫自己不试图纠正和指导孩子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我通过孩子的无条理的言语和过分好动的肢体,去感受他真正想表达的意图。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等他自己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图表达出来,他的行为不再抗拒而且有了比往常更好的配合度。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它大大的缓解了我在育儿方面所面对的困难。这让我感觉特别神奇,也更加想要深入了解沙盘游戏的更深的内容。
第二天在柳老师的引导下,学员们在一起做了更多的讨论和团体沙盘的实操。
其中为我们传授了沙具的象征以及她实操过程当中的经验和总结。她提别指出,尽管沙具有固定含义,但作为咨询师还是应该更多的通过打开自己的感受力,去尊重来访者赋予每一个沙具的含义。
在解答学员提问的环节,柳老师更是通过鲜活的实例,教给我们作为沙游咨询师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后期学习的规划和方向。
我不断跟随柳老师的讲解和学员们的讨论,在学习过程当中对我自己的沙盘进行复盘。
我突然意识到那个小男孩其实不是我的儿子,而是童年的我。我看到了成为重点高中特长生的我,总是被我的班主任“特别对待”,她的这种不得已的差别化教育,让我形成了自己一部分的内在性格特征。隐隐中,我对老师有深深的失望和排斥。
在这种潜在的意识当中,也造成我和儿子的老师在沟通上存在很多的对抗而不是配合,也就是我给我儿子的外部环境增加了更多的适应上的难度。
我有意无意的想要把儿子培养的独特,自我,富有抗争精神。可我忘了他太小了,他还没有像我一样长出厚厚的铠甲,我本应该更谦卑的面对他的老师,不是吗?
沙盘游戏让我看见:我的过去成就了我,也深深伤害了我。一直以为自己原创的儿童剧《看见》是写给儿子的,打开觉察之后,我理解了那其实也是我对自己的呐喊:“我不是一个差生!”(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