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XI3 是 AXI 协议的第三代,适用于高性能的系统通信。
- AXI4 是 AXI3 的改进版,增加了更长的突发传输,优化了流控制,适用于更复杂的系统。
- AXI-Lite 是 AXI4 的精简版,适合简单的控制接口,不支持复杂的突发传输和大规模数据通信。
AXI3、AXI4 和 AXI-Lite 是 ARM 的 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协议中的三种不同版本,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以从功能、性能、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分析。
1. AXI3
AXI3 是 AXI 协议的第三版,最早用于 AMBA3 规范。它具备以下特点:
突发传输长度: 最大突发长度为 16 个数据传输。
突发类型: 支持 固定突发、递增突发 和 包裹突发。
非对齐数据传输: 允许非对齐的数据传输,即地址不必按照传输数据宽度对齐。
质量服务(QoS): AXI3 支持质量服务信号,帮助主设备调度传输优先级。
AXI3 适用于高性能片上系统,主要用于通信频繁、带宽需求较高的设备之间,比如处理器、DMA控制器等。
2. AXI4
AXI4 是 AXI 协议的第四版,较 AXI3 做了改进和简化,主要特点包括:
突发传输长度: AXI4 支持更大的突发长度,最大为 256 个数据传输,这使其更适合需要大批量数据传输的场景,比如存储器访问。
突发类型: 与 AXI3 相同,支持 固定突发、递增突发 和 包裹突发。
非对齐数据传输: 仍然允许非对齐的传输。
流控制改进: 在 AXI4 中,流控制得到了优化,减少了传输阻塞。
去掉了包裹突发模式: AXI4 中取消了 AXI3 的包裹突发(Wrap Burst)类型,因为这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简化了协议。
AXI4 更适合复杂 SoC 系统中的高带宽通信需求,尤其是在与外设、大容量存储系统、以及 DMA 控制器进行交互时。
3. AXI-Lite
AXI-Lite 是 AXI4 的精简版,旨在用于低带宽、简单控制接口的应用场景。主要特点包括:
突发传输限制: AXI-Lite 不支持突发传输,每次只能传输 一个数据,没有突发长度的概念。
数据传输宽度: 仅支持 32位或64位 的数据宽度,适用于低复杂度的通信场景。
简化的信号和逻辑: AXI-Lite 去除了 AXI4 中的 QoS、缓存(Cache)和保护(Protection)等复杂的信号,极大简化了逻辑设计。
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简单的寄存器配置、低带宽的控制通道等场景,比如处理器对外设的控制接口、配置寄存器等。
AXI-Lite 主要用于系统中的控制和管理接口,而不适合用于大规模数据传输。
4.区别总结
5.联系
协议兼容性: AXI4 和 AXI-Lite 都是 AXI3 的后续发展版本,它们在基本的信号命名、传输机制、握手机制等方面是兼容的。AXI4 和 AXI-Lite 都保留了 AXI3 中的基本功能,比如读写通道的分离、握手机制(VALID/READY 信号)、突发传输模式等。
应用场景不同: AXI3 和 AXI4 主要用于高带宽、高性能的通信,而 AXI-Lite 则更适合用于控制接口和较低复杂度的系统中。因此,AXI4 和 AXI-Lite 可以一起使用,前者用于数据传输,后者用于控制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