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I4与AXI3的区别

1.burst length

AXI4对burst length进行了扩展:AXI3最大burst length是16 beats,而AXI4支持最大到256 beats,但是仅支持INCR burst type 超过16 beats,exclusive access也不能超过16beats;。但是根据经验来讲各家公司好像也没太遵循这个规则,很多AXI3的IP awlen/arlen的位宽是多少,支持多大的burst length也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的,其实这个对protocol的完整性没什么影响,所以大家也是根据自己的系统需求来定,但一般还是2的n次方。

2.增加QoS(quality of service)

其实ARM自己也没有明确认为好AWQOS和ARQOS的意义,比较像sideband信号,spec里面举例是说用于标识command的priority。但其实很多IP自己有urgent,ultra,flush等sideband信号实现的。

3.增加Multiple region interface

增加了AWREGION和ARREGION,这个比较属于系统组的应用。以我实际碰到case的经验来讲有几个好处。
1.给transaction标识region,从而很方便的实现logical adress到physical address的address mapping,如一个logical address标识为不同的region,就可以mapping到不同的物理地址上去。所以不需要slave用额外的decoder去支援不同的逻辑地址。
2. 通过划分region,对某些physical allocation进行保护,别如某个region只能被non-secure write,某个region只能被secure write
4.修改了write response dependencies
在AXI3中规定一定要在write channel结束之后slave才能B channel response; 而在AXI4中额外规定AW channel结束才可以回write response。
这是因为,如果发生W channel before AW channel的case时,没有AXI4的规定,B channel也有可能先于AW channel完成。

说实话,即使碰到过W channel before AW channel的情况,也是说W可以先于AW,但是slave一般会把wready先拉低,等AW channel完成后才收data。所以没有碰到过B channel先于AW channel完成的情况。

5.AWCACHE/ARCHACHE的修改

AXI3中对bit0定义为cacheable bit,但在AXI4中定义为modifiable bit。用于标识tansaction是否被允许修改,比如拆分成多个小的transaction或被merged成其它transaction.(除大于16beats以上的transaction)
其它bit没太接触过,不做解释。感觉这一块对系统应该比较相关,修改也比较大

6.Removal of WID

为了减小设计复杂度,减小pin-count,AXI4将W channel的WID给拿掉了,也就是说,AXI4没有W channel的out of order和interleave特性了。所有data必须是in order的。

7.AXI4-lite

这个lite协议其实主要目的是简化protocol,用于系统上对register的访问,到目前接触的项目一般都是通过APB,I2C,RGST或自己定义的ATB类似的协议处理寄存器相关的访问,所以只简单了解过AXI4-LITE,不作说明
  • 6
    点赞
  • 5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