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本文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基本原理及应用。STM利用量子隧穿效应来探测样品表面形貌,具有极高的分辨率。文章还探讨了STM的工作模式,并展示了其在微观操作方面的应用实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一、课前复习:

在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简称STM)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的知识点: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有时会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较不显著),有时又会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较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或粒子的性质[1]。

量子隧穿效应:像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入或穿越位势垒的量子行为,尽管位势垒的高度大于粒子的总能量[2]。

用人话来说:如图1所示,假设一个“狮子”它能跳起的能量高度为E,在他面前有座山高U,已知E<U,在经典力学中,“狮子”不可能越过高山去吃人;而在量子力学中,由于“狮子”呈现波动性,同时由于隧穿效应的存在,“狮子”有一定概率能够直接穿过高山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隧穿效应示意图

二、基本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扫描隧道显微镜示意图

扫描隧道显微镜就是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制成的,其核心组成部分是探针针尖。基本原理是将原子尺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通常小于1nm)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这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电极,此时产生的电流称为隧道电流,通过扫描记录下表面上每一点不同的隧道电流,就可以描绘出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3]。

昨天说过STM类似于“盲人摸象”。当我们用手触摸原子时,我们可以根据触感分辨出原子大小、高低等信息,而我们在使用STM进行表征时,针尖就是我们的手,此时的触感就是隧道电流的大小,通过建立隧道电流大小与高度(本质上与样品、针尖的态密度有关,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描绘出样品形貌特征。有的人手比较粗糙,可能就无法完全分辨出两个原子之间明显的边界;而有的人手可能比较纤细,就可以轻松分辨出原子。根据这个原理,我们知道STM对于针尖的要求极高,通常情况下,针尖前端为锥形,且要求针尖最前端为单个原子,越接近这个形状,针尖的分辨率越高。

STM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恒高模式恒电流模式。其实从命名上就不难理解这两种模式的区别:恒高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保持探针针尖与样品的高度不变,测量电流的变化从而描绘出形貌特征;恒电流模式,即保持电流大小不变,通过测量高度变化描绘出形貌特征。

三、应用

① 扫描形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利用STM扫描的Si(111)面

STM由于针尖尖端独特的形状及其原理,因此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用于扫描样品的形貌特征。

② 微观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利用STM移动原子组成的“IBM”图形

昨天分享的视频《A BOY AND HIS ATOM》,其原理就是利用STM移动原子,通过定格动画的形式制作的。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波粒二象性

[2] 维基百科:量子隧穿效应

[3]《扫描探针显微学》课件——中科大,秦胜勇

PS:本人水平有限,仅介绍基本原理,如有错误,恳请大佬批评指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