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氢化物动力学与瞬时流量计算

        在经典的合金氢化物动力学描述中,有一种是用JMAK方程来描述和拟合合金的吸放氢过程,方程很简洁:\xi =1-e^{-kt},其中\xi是反应程度或者百分比,表示合金氢化物吸氢或者放氢的程度,k是该合金吸氢或放氢的一种特征常数,经常是通过实验测得动力学曲线后进行拟合得到,t是时间。该方程的曲线形状如下图所示。

        由于 \xi是反应程度,因此假设合金最终能放出m千克的氢气,则方程可变为M =m(1-e^{-kt}),该方程对时间t进行求导,可得q_{m}=\frac{dM}{dt}=mke^{-kt},该曲线即为瞬时质量流量曲线,其曲线形状如下图,k越大,初始瞬时流量越大,放氢时间越短。k实测可取值0.00005~0.05之间。

        合金放氢后,使得容器内压力P上升,根据q_{m}=\frac{dM}{dt}=mke^{-kt}m是放氢总质量,在这里,我假设m=200g, k=0.02,利用\Delta P=\frac{\Delta m}{V}R_{g}TV=10^{-3}m^{3}T=323KR_{g}=4157J/(kg\cdot K),设时间小量\Delta t=10^{-5}s,可知\Delta M=\Delta m\approx 4\times 10 ^{-8}kg,由此得\Delta P\approx 53.71Pa

        参照之前《恒容容器放气的瞬时流量的计算》文章,链接如下。恒容容器放气的瞬时流量的计算icon-default.png?t=N7T8https://blog.csdn.net/qq_24800941/article/details/130911222?csdn_share_tail=%7B%22type%22%3A%22blog%22%2C%22rType%22%3A%22article%22%2C%22rId%22%3A%22130911222%22%2C%22source%22%3A%22qq_24800941%22%7D

        根据第三种方法的数值计算结果,可以知道在非壅塞流状态下,大概0.063s时,容器内流失的质量或者压降才跟上述计算的结果\Delta P\approx 53.71Pa在数量级上接近。        很多时候,我们在测量合金放氢量的时候,不是在平衡压力下放氢,而是使盛装合金的容器在一定的温度下,使其腔内压力人为控制在大于该温度平衡氢压之上一定的数值,如1MPa等。然后放气过程阀门全开,测量瞬时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此时不可避免就会遇到壅塞流和亚声速流的情况。根据上一篇文章中小孔放气模型的分析,排气到大气压的整个排气过程时间在0.1s左右,又根据\Delta m=\int_{0}^{0.1}mke^{-kt}=0.4g\xi =1-e^{-0.1k}\approx 0.002,得到放出的氢气质量占总质量储氢量200g的0.2%,可见占比是非常小的。同时,根据上一篇文章数值计算结果,不计合金放氢过程,放出的氢有0.669g。也就是说,这样在容器较小、合金储氢量比较大时的放氢的过程中,对合金整体的脱氢瞬时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影响不是很大。很多时候,流量计的记录数据的间隔为1s,因此,记录的曲线也近似认为就是合金的瞬时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当然,笔者也很好奇,将合金释放的氢气代入到瞬时流量计算的公式里面,到底会发生什么?算出来的跟JMAK方程求导后得到瞬时流量随时间关系的曲线是否有很大出入?既然产生了问题,那就试试把数据代入方程中,算一算。

        首先回顾一下,算的方程组有哪些,这里用的是《恒容容器放气的瞬时流量的计算》中第二种方法,原因在于,笔者认为温度到最后会上升,不是单纯的绝热过程计算。

流量公式组:\left\{\begin{matrix} u=Ma\cdot \sqrt{kR_gT_b} \; \; \; \; \; \; \; \; \; \; \; \; \; \; \; \; \\ \frac{T_{0}}{T_{b}}=1+\frac{k-1}{2}Ma^{2},T_0=323K \\\frac{P}{P_b}=(1+\frac{k-1}{2}Ma^{2})^{\frac{k}{k-1}}\; \; \; \; \; \; \; \; \; \\ P=\rho R_gT_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ac{dm}{dt}=\rho \cdot u\cdot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matrix}\right.,合金公式组:\left\{\begin{matrix} M =m(1-e^{-kt})\; \; \; \\ q_{m}=\frac{dM}{dt}=mke^{-kt}\end{matrix}\right.

        由于要用数值求解法,因此在这里我先假设一个时间小量\Delta t=10^{-4}s,并给出以下边界条件:初始压力P_{0}=10^{6}Pa,初始温度T_{0}=323K,初始Ma=1,这是因为临界压力比为P_{2}/P_{1}=\frac{101325}{10^{6}}=0.10325<0.5283,比热比取k=1.4R_g=4157J/(kg\cdot K)P_{b}=P_{atm}=101325Pa,截面A=\frac{\pi d^{2}}{4}=\frac{3.14*(6.35\times 10^{-3})^{2}}{4}=3.165\times 10^{-5}m^{2},合金方面,动力学中的k=0.02s^{-1},储氢总量m=1.4g

         另外,合金一开始就放氢,使容器内压力P上升,因此我每一步都让合金产生的压升直接加在当前压力那一列,即P^{t=t+\Delta t}=P_{next}^{t=t}+\Delta P(metal)^{t=t},P^{t=0s}=10^{6}Pa,首先计算当前时间的瞬时流量q_{m},利用\Delta m=q_{m}\cdot \Delta t,得到\Delta m,利用\Delta P=\frac{R_{g}T_{b}}{V}\Delta m得到\Delta P,所以有P_{next}=P_{now}-\Delta P+\Delta P(metal)\Delta P(metal)=\frac{R_{g}T_{b}}{V}mke^{-kt}\Delta t。数值计算结果如下图,仅列出部分值。注意,q_{v}(JMAK)=mk\cdot e^{-kt}\cdot1000\cdot60/\rho\rho是“rho”那一列数据。

        从结果来看,数值计算的q_{v}(simulation)在基本快要降至P_{atm}=101330Pa时,瞬时流量值才与q_{v}(JMAK)基本一致,笔者觉得挺神奇的,从P^{t=t+\Delta t}=P_{next}^{t=t}+\Delta P(metal)^{t=t}的式子,可以看出压力当P_{next}^{t=t}接近101325Pa时,压力贡献项就基本只有合金的放氢过程了,相当于似乎在说,前面放气阶段,合金放氢过程可以忽略不计,完全是容器内非合金部分气体的快速放气过程,而且经过壅塞流和亚声速流状态。然后,接下来的阶段就是合金放氢过程为主导,瞬时流量基本就是JMAK方程解出的数值解

        另外,很多时候,燃料电池不同功率下都会有一个氢气流速要求(如:1L/min等),合金储氢怎么去匹配这个氢气流速,这完全取决于合金的动力学性能。不过,对于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需求,合金会存储在不同的尺寸的罐子里面,加上材料本身的性质、热管理手段的不同、结构的不同,导致合金动力学性能曲线也会有所不一样。这时候,就要适当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现实情况了,而且实测试验也会少不了,对数据进行合理的修正。当然,动力学方程不仅仅只有JMAK方程,还有很多数学模型来拟合,当中的学问深之又深,有种物理模型的尽头就是搞数学一样,跨学科的感觉就此而来。

以下是实际合金储氢罐恒温放氢过程中压力、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结束语:感谢阅读至此,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欢迎大佬私信交流。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