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读史蒂芬·平克的《理性》,这本书指出“理性人”是需要通过训练来达到的,缺乏理性会使得人们容易在生活中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来证明“人如果只靠自己感觉来做判断是不靠谱的“。 这些案例不都是一些文字游戏,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案=实例。作者在这本书中提供 7 套帮助提高理性能力的工具: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概率与随机性,贝叶斯推理,理性选择与预期效用理论,信号探测与统计决策理论,博弈论,以及相关性与因果关系。我读这本书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很有趣,很多例子很反直觉,令人感动惊讶;第二因为我最近特别意识到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差,想通过好好学习提高一下。接下来分享一下这本书中很有意思的例子。
每天都写点,编织意义的蛛网。
计算问题
- 一部手机很一个手机壳一共 110 元,手机比壳贵100元,手机壳多少钱?
- 8 台打印机打印 8 份文档要 8 分钟,那么 24 台打印机打印 24 份文档要多久?
- 池塘里有一片荷叶,每一天荷叶数量都会增加 1 倍,整个池塘在第 30 天时被荷叶刚好全部覆盖。请问覆盖一半面积的时候是第几天?
第 1 个问题的答案是 5 元,不通过计算,靠直觉很容易得出 10 元这个错误答案。
第 2 个问题的答案是 8 分钟。8 台打印机打印 8 份文档 8 分钟,其实就是 1 台打印机打印 1 份要 8 分钟。那么 24 台打印机打印 24 份,也是 1 台打印机打印 1 份,所以也是 8 分钟。
第 3 个问题的答案是第 29 天。有多少同学脱口而出 15 天的?🙋 对,我就是其中一个。
答错不要羞愧啊,这种问题给麻省理工的学生测试,平均也要错 1/3。
逻辑问题
邮票问题:某邮局规定 “如果某个邮件是特快专递,那么它的另一面必须贴一张 10 美元的邮票” 如果你是那个负责检查的工作人员,你至少需要检查下面哪几份邮件来判断是否有违反规则的?
有同学说都看,那如果上面是 400 封邮件呢?那不得累死了。
有没有更快速的方法呢?首先第一封肯定会看的,如果没贴 10 美元邮票,那就违反了;第二封是三等邮件,它另一面贴了 50 分或者 10 美元都没违法规则;第三封很容易被忽视,是要检查的,如果它另一面是特快专递,那就违反规则了;第四封很容易被选来检查,而实际上,如果另一面是特快专递,或者是普通邮件都没有违反规则。
如果我们有逻辑推理来解这个问题就很好玩了。假设两个命题:
P
P
P: “邮件是特快专递”,
Q
Q
Q:“邮票是 10 美元”。那么我们其实想知道
P
→
Q
P\rightarrow Q
P→Q 是否为假。而
P
→
Q
P\rightarrow Q
P→Q 的等价是
¬
P
∨
Q
\neg P\lor Q
¬P∨Q (非 P 或 Q),我们只需要判断
¬
P
∨
Q
\neg P\lor Q
¬P∨Q 是否为假。进一步推理,其实就是判断
¬
(
P
∧
¬
Q
)
\neg(P\land \neg Q)
¬(P∧¬Q) 是否为假?也就是判断
P
∧
¬
Q
P\land \neg Q
P∧¬Q (P 并且非 Q) 是否为真。
咱理一理啊,意思是说只要存在
P
P
P (邮件事特快专递) 和
¬
Q
\neg Q
¬Q (邮票不是 10 美元) 都为真那么
P
→
Q
P\rightarrow Q
P→Q 就为假,也就是说违反规则了。因此我们需要检查两种邮件: 1. 特快专递;2. 贴了不是 10 美元的快递。
下面的真值表,帮助大家理清等价命题。其中 Case 1 是“贴了 10 美元的特快专递”;Case 2 是贴了其他邮票的特快专递 (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邮件);Case 3 是贴了 10 美元的普通邮件;Case 4 是贴了其他邮票的普通邮件。
Case | P P P | Q Q Q | P → Q P\rightarrow Q P→Q | ¬ P ∨ Q \neg P\lor Q ¬P∨Q | ¬ ( P ∧ ¬ Q ) \neg(P\land \neg Q) ¬(P∧¬Q) | P ∧ ¬ Q P\land \neg Q P∧¬Q |
---|---|---|---|---|---|---|
1 | 1 | 1 | 1 | 1 | 0 | 1 |
2 | 1 | 0 | 0 | 0 | 1 | 0 |
3 | 0 | 1 | 1 | 1 | 0 | 1 |
4 | 0 | 0 | 1 | 1 | 0 | 1 |
理性与非理性的定义
平克对理性的定义是”利用知识实现目标的能力“,那么我们经常说别人不理性,是不是说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呢?其实不是的。平克认为:当一个人本来可以做到但是没能做到那么好的时候,我们说他是非理性的。
在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的快与慢》这本书,作者就指出了人的大脑思考的两个系统:系统 1 反应快,低耗能,根据直觉帮助人快速做出判断和反应,比如看人长相判断是否善良;对方不回消息就判断对方不爱我。系统 2 速度慢,耗能高,通过一步步计算和推理得出结论,比如判断 23 * 11 是否等于 245 这个任务。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是由系统 1 驾驶,这是人表现出非理性的主要原因。
关注不走丢,欢迎反馈、点赞、加星
参考
- Steven Pinker《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