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阵元 MVDR和DREC DOA估计波束方向图对比

32阵元 MVDR和DREC DOA估计波束方向图对比

一、原理

MVDR原理:https://zhuanlan.zhihu.com/p/457528114

DREC原理(无失真响应特征干扰相消器):http://radarst.ijournal.cn/html/2019/3/201903018.html

主要参数:
阵元:32个阵元,可以设置。
期望信号:1个,角度、信噪比可以设置。
干扰信号:2个,角度、信噪比可以设置。

二、效果

波束方向图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代码

部分代码: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 
v=2;    %波长为2
d =v/2; %阵元间距
N=32;   %阵元个数
theta_3db = 2/N*180/pi; %-3db波束宽度
for ix=1:1:N
    A(ix,1)=(ix-1)*d;%阵元间距向量
end

%% 接收信号模型
fs=10;  %信号频率
fj1=1;  %干扰1频率
fj2=2;  %干扰2频率

SNR= -10; %信噪比
JNR1=20;  %干噪比1
JNR2=20;  %干噪比2

theta_s=10*pi/180;  %信号入射方向
theta_j1=20*pi/180; %干扰1,间距大于主瓣宽度
theta_j2=25*pi/180; %干扰2,间距大于主瓣宽度

A0=sqrt(10^(SNR/10)); %信号幅度
A1=sqrt(10^(JNR1/10));%干扰1幅度
A2=sqrt(10^(JNR2/10));%干扰2幅度
for k=1:1:N
    as(k,1)=exp(j*2*pi*sin(theta_s)*A(k,1)/v);  %信号方向导向矢量
    aj1(k,1)=exp(j*2*pi*sin(theta_j1)*A(k,1)/v);%干扰1方向导向矢量
    aj2(k,1)=exp(j*2*pi*sin(theta_j2)*A(k,1)/v);%干扰2方向导向矢量
end
M =1000;%快拍数
t=0:1/(4*fs):(M-1)/(4*fs);%快拍时间

T=length(t);%快拍时间长度
S0=A0*exp(sqrt(-1)*(2*pi*fs*t+pi*rand(1,T)));    %构造信号   
J1=A1*exp(sqrt(-1)*(2*pi*fj1*t+pi*rand(1,T)));   %构造干扰信号1 
J2=A2*exp(sqrt(-1)*(2*pi*fj2*t+pi*rand(1,T)));   %构造干扰信号2 

S=as*S0;  %信号乘以信号方向导向矢量
I1=aj1*J1;%干扰1乘以干扰1方向导向矢量
I2=aj2*J2;%干扰2乘以干扰2方向导向矢量

Noise=zeros(N,T);%构造归一化高斯噪声
for k=1:1:N
        Noise(k,:)=(randn(1,T)+sqrt(-1)*randn(1,T))/sqrt(2);
end

X=S+I1+I2+Noise; % 叠加两个干扰信号和噪声,得到新的信号X
R=X*X'/T;        % 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

%% 图形绘制
figure(1);
Fa=20*log10(abs(F_s)./max_st); %归一化方向图 db
plot(theta_scan/pi*180, Fa,'b');

hold on
Fa=20*log10(abs(Fsum)./maxs);%归一化方向图 db
plot(theta_scan/pi*180, Fa,'r'); grid on;

Fa1=20*log10(abs(Fsum1)./maxs1);%归一化方向图 db
plot(theta_scan/pi*180, Fa1,'g');
xlabel('theta/°');
ylabel('幅度/dB');
title('波束方向图');
legend('原始波束扫描方向图','MVDR波束方向图','DREC波束方向图')

四、信噪比SNR和信干噪比SINR的关系

信噪比的表达式为:

S N R = 10 lg ⁡ P S P N S N R=10 \lg \frac{P_S}{P_N} SNR=10lgPNPS,其中:

SNR:信噪比,单位是dB。
PS:信号的有效功率。
PN:噪声的有效功率。

信干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指的是系统中信号与干扰和噪声之和的比。

信干噪比表达式为:

S I N R = 10 lg ⁡ P S P I + P N S I N R=10 \lg \frac{P_S}{P_I+P_N} SINR=10lgPI+PNPS,其中:

SINR:信干噪比,单位是dB。
PS:信号的有效功率。
PN:噪声的有效功率。
PI:干扰信号的有效功率。

由上述理论可知,SNR增加,即相对于Ps增加,当PI和PN不变时,SINR会逐渐增大,如下图所示是SNR和SINR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干噪比INR和信干噪比SINR的关系

由第四节所述,当干噪比INR增加时,相当于PI增加,因此当PN和PS不变时,SINR会逐渐降低。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下载链接:https://mbd.pub/o/bread/ZZicm5Zy

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我无法直接回答你关于MVDR波束形成的DOA估计Matlab中的线阵实现的问题。引用内容只提到了MVDR算法的波束形成和抗干扰性能分析,但没有提供具体的Matlab代码或实现细节。 然而,我可以为你提供一般的MVDR波束形成的DOA估计步骤和一些Matlab代码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MVDR波束形成的DOA估计步骤如下: 1. 收集线阵接收到的信号数据。 2.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例如去除噪声、滤波等。 3. 构建协方差矩阵,用于描述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 4. 根据协方差矩阵计算权重向量,用于抑制干扰信号并增强目标信号。 5. 根据权重向量和接收到的信号数据进行波束形成,得到DOA估计结果。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Matlab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MVDR算法进行波束形成的DOA估计: ```matlab % 假设有4个传感器的线阵 numSensors = 4; % 假设接收到的信号数据为一个4行N列的矩阵,其中N为采样点数 receivedSignal = randn(numSensors, N); % 构建协方差矩阵 covarianceMatrix = receivedSignal * receivedSignal' / N; % 设置目标信号的DOA角度 targetAngle = 30; % 假设目标信号的DOA角度为30度 % 计算波束形成的权重向量 steeringVector = exp(1i * 2 * pi * targetAngle / 180 * (0:numSensors-1)'); weights = inv(covarianceMatrix) * steeringVector / (steeringVector' * inv(covarianceMatrix) * steeringVector); % 进行波束形成 beamformedSignal = weights' * receivedSignal; % 估计DOA角度 estimatedAngle = angle(beamformedSignal) * 180 / (pi * (0:numSensors-1)); % 输出估计DOA角度 disp(estimatedAngle); ``` 请注意,以上代码仅为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调皮连续波(雷达算法工程师)

鼓励调皮哥继续在雷达领域创作!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