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一起编写《架构演进之路》

邀您一起编写《架构演进之路》


文章目录

  • 邀您一起编写《架构演进之路》
  • 前言
  • 一、笔者介绍
  • 二、写书起源
    • 1. B站讲课
    • 2. 编辑邀约
  • 三、书籍申报信息
    • 1 书籍目录
    • 2 书籍简介
    • 3 选题和特色
  • 四、谈一谈为什么要发起合力写书这件事
    • 1 定位
    • 2 目标
    • 3 作用
    • 4 当前坑位
  • 五、提示
  • 六、结束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言

本书技术栈涉及前后端、大数据、物联网、WebGL、AI,寻找一群有趣的人合力做一件有意思的事。

一、笔者介绍

5年开发,3年架构,在一家大型金融公司从事架构开发岗,一路从技术小白慢慢成长为架构师,因为非计算机科班,没有系统化的学习、前期基础不够扎实,加上无人指点,在工作和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通过后续工作中刻意恶补基础,不断实践,逐步成长,一路走来,深知技术不易。

二、写书起源

1. B站讲课

为了以写验真,以讲促学,最近在b站开始尝试总结自己的技术栈知识,纯属自嗨型学习记录总结,虽然讲的一塌糊涂,但是为了刻意锻炼自己的讲课能力,还是硬着头皮讲了下去,目前已坚持了一个月左右。

2. 编辑邀约

临近五一,清华社编辑在b站私信我,问我有没有出书的想法,我先是一愣,这居然也能找到我,以为是诈骗,抱着好奇的想法加了微信,再后来的沟通中发现是真的编辑,但是感觉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足以写书,一是觉得写书都是大牛干的事,自己技术非常一般,恐难当大任,二是怕真的出书后不知道能卖出几本,甚至还有误人子弟之罪。

经过五一期间的内心纠结和深度思考,考虑到写书无任何费用,还能锻炼自己,或许还能帮忙到一些人,于是同意尝试下,说干就干,当天开始构思选题、编写目录和简介,第二天整理好后就给编辑发过去,于是开始了选题论证审核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书籍申报信息

1 书籍目录

提示:该目录为初版目录,后续可商议调整

1 原始的单机架构
    1.1 采购一台服务器
    1.2 备案一个域名
    1.3 服务端开发
    1.4 前端页面开发
2 数据库拆分
     2.1 单机部署的缺陷
     2.2 数据库拆分
3 Web集群
     3.1 什么是集群
     3.2 部署多个服务端
     3.3 Nginx负载均衡
     3.4 Session共享问题
     3.5 Web高可用架构
4 数据库主从
    4.1 什么是主从架构
    4.3 Mysql读写分离
    4.4 服务端多数据源管理
    4.5 数据库高可用架构 
5 缓存
    5.1 高并发读请求
    5.2 NoSql数据库
    5.3 热点数据缓存
    5.4 数据一致性问题
6 缓存集群
    6.1 为什么要做缓存集群
    6.2 Redis高可用架构
    6.3 部署多台Redis 
7 分库
    7.1 分库的原因
    7.2 分库的原则
    7.3 分库实践
8 服务拆分
     8.1 拆分的原因
     8.2 拆分的原则
     8.3 拆分步骤
     8.4 前后端分离
     8.5 微服务架构
     8.6 拆分后的问题
9 微服务治理
     9.1 服务通信
     9.2 配置和发现
     9.3 负载均衡
     9.4 网关
     9.5 熔断
     9.6 限流
     9.7 链路追踪
10 海量日志处理
     10.1 MQ消息队列
     10.2 ELK日志分析
     10.3 Graylog查看
     10.4 集成实践   
11 监控管理
     11.1 Prometheus
     11.2 平台监控
     11.3 微服务监控
     11.4 中间件监控
     11.5 Grafana      
     11.6 告警通知
     11.7 监控大屏
12 DevOps
      12.1 搭建Nexus私服
      12.2 GitLab代码仓库
      12.3 Jenkins 自动化工具 
      12.4 Docker容器
      12.5 K8S服务编排
13 大数据
      13.1 MongoDB集群
      13.2 ElasticSearch全文检索
      13.3 Hadoop来了
      13.4 HBase列式存储
      13.5 Hive数据仓库
      13.6 Flink实时计算
      13.7 Doris湖仓一体
14 物联网
     14.1 IoT介绍
     14.2 Mqtt协议
     14.3 时序数据库
     14.4 开发一个物联网项目
15 数字孪生
     15.1 什么是数字孪生
     15.2 Unity和WebGL介绍
     15.3 搭建一个3D可视化大屏
16 AI大模型
     16.1 ChatGpt介绍
     16.2 什么是AI大模型
     16.3 AI的应用场景
     16.4 开发一个AI应用
17 架构师必备技能
     17.1 行业洞察
     17.2 架构思维
     17.3 产品思维
     17.4 价值挖掘
     17.5 终身学习

2 书籍简介

本书以互联网公司技术架构发展为主线,以开源项目技术框架为基础,简单生动,有趣有料,引导读者渐进式学习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包含了微服务、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AI大模型等介绍和使用,根据公司体量和业务量的大小,逐步介绍了系统架构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本书结合业务和技术分析,通过人物对话和独白形式展示了小白的成长过程,其中核心代码案例较多,架构图简单易懂,系统演变连贯,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开发人员,适合初中高级开发人员阅读,精心设计的故事,循序渐进的架构讲解对于多年的开发者也有学习参考价值,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3 选题和特色

目前市场包含大量技术书籍,讲原理的技术书籍晦涩难懂,讲实战的书籍偏安一隅,技术思维太重,缺少大而全的技术书籍,缺少为初中级开发人员打开广阔技术天地、提高技术思维和格局的书籍。架构师不应该只是会玩转代码,还应该会架构解决方案、甚至架构人生,俗话说,不想当架构师的开发不是一名好开发。

本书从0到1一步步展示单体架构到分布式架构的演变,结合了业务和技术双重视角,偏重经验和实战,还包含了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相关开发,技术视野开阔,注重技术整合和业务价值交付,有助于技术成长、思维提升。

四、谈一谈为什么要发起合力写书这件事

1 定位

一本大而全的技术类工具书籍,偏向实战和资源整合,耐心大于技术,中级以上开发人员都可以参与编写。

2 目标

个人精力有限,寻找各技术栈志同道合的人合力编写,集思广益,蚁食大象,6个月内共同写完。

3 作用

提升自我,思维碰撞,认识一些有趣的人,做一件有价值的事。

4 当前坑位

目前意向参与人员多个:包含1个架构师、2个后端开发、1个3D前端开发。
需要人员: 前后端开发、3D前端开发、大数据开发、AI应用开发

五、提示

1 当前为初稿阶段,还未确认最终人选。
2 参与编写不收取参与者任何费用(取决于图书出版规则和最终合同说明),全靠自愿。
3 笔者联系编辑,全靠自愿,审核通过后会正式敲定写书事宜。
4 如果审核不通过也会完成合力编写,通过电子书籍的形式开源。
5 编写完成后所有参与者可以瓜分8%版税收益或者已其他形式兑换成果。

六、结束语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笔者 ,参与合力编写书籍,共商共编共享。
有围观吃瓜、技术交流需求的朋友也欢迎加笔者沟通,可以作为一个见证者和监督者参与其中,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 37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两本最好的LTE教材在此!分别是爱立信和朗讯的牛人编写(到amazon查一下,两本加起来价格超100美金,虽说你不用付钱,但强烈建议你当做花钱买来的!仔仔细细阅读,因为它物超所值!是的,价值远超100美金!),两位都是3GPP标准制定者。我建议就某专题两本参照着看因为他们的互补性比较强,比如跳频,比如参考信道,讲述侧重点都不相同。跳频的问题看标准好久没明白,看这两本书才搞清楚。,两本都是英文版,想看中文版者绕道。如果你做研发,你读英文版是必须的。如果你是做领导或者大概了解基本知识,请绕道。另外研发人员也不推荐大家看沈某的教材或者其它的中文教材。因为太旧且错误太多。 《3G演进:HSPA与LTE(英文版.第2版)》是爱立信研究院研发人员的经验之谈,描述了3G数字蜂窝系统如何演进成为先进的宽带移动接入技术,重点介绍了3G移动通信标准化开发演进路线、无线接入技术和接入网络的演进。书中内容分为5部分,清晰地勾勒出了3G演进技术取舍的诸多细节。 《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系统、深入、全面地介绍了LTE的背景、动因和技术内容,涵盖了基本理论基础、物理层技术设计、网络协议架构以及系统部署和性能分析等方方面面。《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理论基础分析完整深刻,技术描述翔实完备,协议介绍深入浅出,部署和实现则思考缜密。《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重点对LTE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体系作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对于规范的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对应关系作了深刻描述,对读者理解和研究LTE及其未来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读者对象可涵盖移动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系统设计、网络运营等相关人员。同时也可供高校通信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马修·贝科(Matthew Baker)具有剑桥大学工程、电子和信息科学学位。马修先生在飞利浦研究院从事多重先进无线通信系统和技术研究超过10年,研究领域包括传播模型、 DECT、Hiperlan及UMTS等。从1999年,马修先生致力于3GPP的UMTS WCDMA和LTE标准化活动,活跃在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工作组,提交了数百篇技术提案,同时领导飞利浦RAN标准化团队。2009年,马修先生加入阿尔卡特一朗讯公司并被选为3GPP RAN1主席,负责UMTS和LTE无线接入网物理层规范的制定工作。马修先生发表过众多国际会议论文,并拥有众多国际发明专利。马修先生是英国工程和技术协会特许工程师。 斯特芬妮娅·塞西亚(Stefania Sesia)于2005年从位于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的ENST Eurecom(厄尔电信)获得通信系统和编码理论博士学位。2002~2005年,斯特芬妮娅在巴黎摩托罗拉实验室工作,并攻读博士学位。斯特芬妮娅博士于2005年6月加入飞利浦/恩智浦半导体(现为ST-Ericsson无线,即意法-爱立信无线)位于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的研发中心,担任 HSDPA算法开发的技术负责人。斯特芬妮娅博士参加3GPP RAN的第一和第四工作组,从2007年起被借调到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作为工作组技术官员。斯特芬妮娅博士发表过数篇IEEE会议和期刊论文,向3GPP提交了多项技术提案,也拥有众多美国和欧洲专利。 伊萨姆·陶菲克(Issam Toufik)在两个学校获得电信工程学位(专业为移动通信系统),这两个学校分别是ENST-Bretagne(布列塔尼,法国)和Eurcom(索菲亚安蒂波利斯,法国)。2006年从法国Eurecom/ENST-Paris获得通信系统博士学位。2005年6~8月,伊萨姆博士作为LTE研究人员在韩国三星先进通信系统实验室工作。2007年1月,伊萨姆博士加入恩智浦半导体(现为ST-Ericsson无线,即意法一爱立信无线)位于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的研发中心,负责开发LIMTS和LTE算法。伊萨姆博士发表过数篇IEEE会议和期刊论文,向3GPP提交了多项技术提案,也拥有众多专利。
内容简介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系统地介绍了3GPP长期演进(LTE)的技术原理和系统设计。全书分为9章,第1章首先介绍了LTE产生的背景,然后概述了LTE的重要技术特点;第2章介绍了LTE的需求指标;第3章详细介绍了LTE物理层协议的内容:第4章讨论了LTE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及其选择过程:第5章介绍了LTE无线传输系统的各个设计环节;第6章讨论了LTE系统采用的各种自适应技术和物理过程;第7章介绍了LTE空中接口协议的结构和设计;第8章介绍了LTE无线接入网络的各项功能和各个接口:第9章介绍了LTE的进一步演进版本LTE-Advanccd的发展趋势。 编辑推荐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能够帮助我国的LTE研发和工程人员加深对LTE标准的理解,并为我国企业和高校研究人员研究和设计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系统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全部为3GPP各工作组参会代表,自2005年开始参与LTE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 第一作者沈嘉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3GPP LTE、LTE-Advanced、IMT-Advanced、UWB等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化研究工作;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MT-Advanced推进组技术工作组副组长;自2005年4月起参加LTE标准化工作,向3GPP提交、宣讲文稿30余篇,申请专利4项;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电子学系,获博士学位。 目录 第1章背景与概述. 1.1什么是LTE 1.2LTE项目启动的背景 1.33GPP简介 1.4LTE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进程 1.5LTE技术特点 1.6LTE和其他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对比 1.7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LTE需求 2.1系统容量需求 2.2系统性能需求 2.3系统部署需求 2.4对无线接入网框架和演进的要求 2.5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2.6复杂度要求 2.7成本要求 2.8业务需求 2.9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LTE物理层协议 3.1物理层概述 3.2物理信道与调制 3.3复用与信道编码 3.4物理层过程 3.5物理层测量 参考文献 第4章LTE无线传输技术 4.1双工方式 4.2宏分集的取舍 4.3下行多址技术 4.4上行多址技术 4.5下行MIMO技术 4.6上行MIMO技术 4.7调制技术 4.8信道编码 4.9演进型多媒体(E-MBMS广播和多播业务)技术.. 4.10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4.11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LTE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5.1帧结构设计 5.2系统参数设计 5.3参考信号设计 5.4资源映射与调度 5.5控制信道设计 5.6终端等级 5.7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LTE自适应与物理过程 6.1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6.2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6.3功率控制 6.4小区搜索过程与SCH/BCH设计 6.5随机接入过程 6.6上行时钟控制 6.7切换测量过程 6.8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LTE空中接口协议 7.1协议设计要求 7.2协议框架 7.3HARQ与ARQ 7.4调度 7.5QoS控制 7.6移动性 7.7安全性 7.8MBMS 7.9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无线接入网络功能和接口 8.1LTE系统架构 8.2无线资源管理 8.3移动性管理 8.4网络共享 8.5QoS概念 8.6网络自配置与自优化 8.7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LTE-Advanced--LTE的进一步演进 9.1LTE-Advanced与IMT-Advanced的互动关系 9.2LTE-Advanced需求发展趋势 9.3LTE-Advanced技术和网络演进趋势 9.4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语 序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是当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在诸多3G技术标准中,又以3GPP制定的标准最具影响力,近几年来,WCDMA、TD-SCDMA、HSPA等各种系统已经逐步在全球大规模部署。同时,3GPP又启动了LTE、。HSPA+、LTE。Advanced等长期标准演进项目。 经过3年多的工作,LTE标准已接近完成。这个标准采用OFDM、MIMO等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扁平网络结构和全IP系统架构,支持最大20MHz的系统带宽、超过200Mbit/s的峰值速率和更短的传输延时,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标准的3~5倍,是一项重大的革新。L,TE一方面可以在几年内保持3GPP标准相对其他移动通信标准的持续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为3GPP标准向IMT-.Advanced阶段演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预计在未来10年内,LTE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将受到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在3G
内容简介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系统地介绍了3GPP长期演进(LTE)的技术原理和系统设计。全书分为9章,第1章首先介绍了LTE产生的背景,然后概述了LTE的重要技术特点;第2章介绍了LTE的需求指标;第3章详细介绍了LTE物理层协议的内容:第4章讨论了LTE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及其选择过程:第5章介绍了LTE无线传输系统的各个设计环节;第6章讨论了LTE系统采用的各种自适应技术和物理过程;第7章介绍了LTE空中接口协议的结构和设计;第8章介绍了LTE无线接入网络的各项功能和各个接口:第9章介绍了LTE的进一步演进版本LTE-Advanccd的发展趋势。 编辑推荐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能够帮助我国的LTE研发和工程人员加深对LTE标准的理解,并为我国企业和高校研究人员研究和设计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系统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全部为3GPP各工作组参会代表,自2005年开始参与LTE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 第一作者沈嘉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3GPP LTE、LTE-Advanced、IMT-Advanced、UWB等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化研究工作;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MT-Advanced推进组技术工作组副组长;自2005年4月起参加LTE标准化工作,向3GPP提交、宣讲文稿30余篇,申请专利4项;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电子学系,获博士学位。 目录 第1章背景与概述. 1.1什么是LTE 1.2LTE项目启动的背景 1.33GPP简介 1.4LTE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进程 1.5LTE技术特点 1.6LTE和其他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对比 1.7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LTE需求 2.1系统容量需求 2.2系统性能需求 2.3系统部署需求 2.4对无线接入网框架和演进的要求 2.5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2.6复杂度要求 2.7成本要求 2.8业务需求 2.9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LTE物理层协议 3.1物理层概述 3.2物理信道与调制 3.3复用与信道编码 3.4物理层过程 3.5物理层测量 参考文献 第4章LTE无线传输技术 4.1双工方式 4.2宏分集的取舍 4.3下行多址技术 4.4上行多址技术 4.5下行MIMO技术 4.6上行MIMO技术 4.7调制技术 4.8信道编码 4.9演进型多媒体(E-MBMS广播和多播业务)技术.. 4.10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4.11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LTE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5.1帧结构设计 5.2系统参数设计 5.3参考信号设计 5.4资源映射与调度 5.5控制信道设计 5.6终端等级 5.7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LTE自适应与物理过程 6.1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6.2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6.3功率控制 6.4小区搜索过程与SCH/BCH设计 6.5随机接入过程 6.6上行时钟控制 6.7切换测量过程 6.8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LTE空中接口协议 7.1协议设计要求 7.2协议框架 7.3HARQ与ARQ 7.4调度 7.5QoS控制 7.6移动性 7.7安全性 7.8MBMS 7.9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无线接入网络功能和接口 8.1LTE系统架构 8.2无线资源管理 8.3移动性管理 8.4网络共享 8.5QoS概念 8.6网络自配置与自优化 8.7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LTE-Advanced--LTE的进一步演进 9.1LTE-Advanced与IMT-Advanced的互动关系 9.2LTE-Advanced需求发展趋势 9.3LTE-Advanced技术和网络演进趋势 9.4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语 序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是当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在诸多3G技术标准中,又以3GPP制定的标准最具影响力,近几年来,WCDMA、TD-SCDMA、HSPA等各种系统已经逐步在全球大规模部署。同时,3GPP又启动了LTE、。HSPA+、LTE。Advanced等长期标准演进项目。 经过3年多的工作,LTE标准已接近完成。这个标准采用OFDM、MIMO等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扁平网络结构和全IP系统架构,支持最大20MHz的系统带宽、超过200Mbit/s的峰值速率和更短的传输延时,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标准的3~5倍,是一项重大的革新。L,TE一方面可以在几年内保持3GPP标准相对其他移动通信标准的持续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为3GPP标准向IMT-.Advanced阶段演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预计在未来10年内,LTE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将受到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在3GPP标准化过程中积极参与,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TD-SCDMA及其后续演进标准,如TD-LTE的标准化工作方面,我国始终处于领先和主导的位置。 IXE作为一个即将被广泛应用的通信标准,势必会成为我国通信产业界关注的焦点。由于今后若干年内国内主流通信设备企业和运营企业都可能成为3GPP IXE技术的潜在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各企业都需要对这项标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出于人才培养和技术积累的目的,LTE技术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和研究机构通信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重点。因此编写、出版介绍LTE标准的技术专著是当务之需。在L,TE标准即将完成之际,出版这样一本详细介绍L,TE技术规范、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书籍,有助于业内相关人员加深对L,TE技术规范的理解,对我国在LTE方面的深入研究、设备研发、系统部署和业务运营都能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本书的作者均为深入参与了3GPPLTE国际标准化过程的人员,亲身参加了历次L,TE标准化会议的技术讨论,代表我国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交了大量提案,经历了各次重大技术选择的确定过程。他们对LTE规范和技术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对L,TE研究和标准化过程有切身的体会,在LTE技术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业务和写作水平,是国内在LTE标准化方面的专家。本书编写的素材亦来自于3GPP最新的技术规范、技术报告、技术文稿、会议记录等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时效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不仅介绍了LTE标准化的结果,而且关注了LTE标准化的过程。本书没有局限于对LTE规范的简单翻译,而是基于作者的参会经历,对LTE研究和标准化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取舍和设计方案的甄选过程进行了分析,诠释了LTE系统设计的思想,体现了标准化的整体设计、全面权衡的特点,因此对于我国无线通信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书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本书可以作为通信企业开发人员在设备开发时阅读LTE技术规范的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