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S-84大地坐标系:GPS导航定位系统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以地球的质心为圆心,Z轴为BIH1984.0定义的地极方向,X轴为BIH1984.0与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GPS的定位按定位方式可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绝对定位:GPS接收机通过接收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独立确定在WGS-84坐标系中的位置。特点:独立自主,缺点:受卫星星历误差和电离层和大气传播误差影响大。
相对定位:在多个观测点设置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获得多个观测点相对与参考点的相对位置。特点:可以消除路径传播误差和卫星星历误差,定位精度高。但需要多点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距离受限(<1000km)。
差分定位(DGPS):差分定位是相对定位的一种特殊实现形式。在多个已知位置点上设置GPS,对连续跟踪观测所获得的伪距信息与已知信息进行比对,求出伪距修正值,并对测量区域内的各接收机进行广播发送。各接收机在获得各自的伪距信息后,利用伪距修正值对其进行修正,然后利用修正后的伪距进行定位。差分定位包括普通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RTK等,DGPS也发展为WDGPS、WAAS(广域增强)。
GPS的定位按接收站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静态定位:定位点相对于GPS坐标系静止。可以进行大量重复观测,以获得高精度定位。
动态定位:定位点相对于GPS坐标系运动。确定位置和速度,并进行导航。
GPS定位模型:
设GPS接收机测量的卫星信号到达时刻为tr,则所测得的第k颗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为:
式中,tk为测量的卫星发送信号时刻,Tr为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的真实时刻,Tk为卫星发送信号的真实时刻,δtr为接收机钟差,δtk为第k颗卫星钟差(可由导航电文获得),τk为真实传播时间。转换成伪距有:
式中,b为接收机钟差引起的距离误差。因此,若接收站能同时观测4颗卫星,则有:
式中,(Xk,Yk,Zk)为已知第k颗卫星坐标,(Xr,Yr,Zr)为接收机坐标。上式中,接收机坐标和b为未知参数,因此,可以通过求解上述方程组解出接收站坐标。
解算方程的线性化:
考虑电离层和对流层传播延时引起的伪距变化δρk,则有:
合并误差项,并令 ,并在接收机的概略位置(Xr0,Yr0,Zr0)附近作泰勒展开,则有:
写成矩阵运算的形式,则有:
当观测的卫星数超过4颗时,通常计算最小二乘解,最后的定位结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