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案搭建流程图
2. 了解需求
在实际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案了解客户需求。
2.1 包裹相关需求
2.2 传送带相关需求
2.3 通讯相关需求
2.4 其他需求
3.选型计算公式
实际项目中,如何判断条码码制类型,可通过以下工具去判断码制类型。
3.1 一维码最小间距计算
一维码最小间距计算:条码中最细的窄宽或窄条的物理尺寸.
粗略计算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一张靠的比较近的图片, 用画图工具打开图片:
a)用画图工具可以得到条码长度(第一条黑条到最后一条黑条的像素距离)在图片中占的像素值A
b) 用卡尺(卷尺)测试出条码实际长度B(mm)
c)用画图工具找到最细的那条(白条或黑条),测量出像素值C
d) 根据等式A/B=C/D, 得到最小间距D(mm)
3.2 二维码最小模块计算
二维码最小模块计算:最小模块的边长的物理尺寸,注:1mil=0.0254mm
粗略计算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一张靠的比较近的图片, 用画图工具打开图片:
a) 用画图工具可以得到二维码长度(外边缘到外边缘)在图片中占的像素值A
b) 用卡尺(卷尺)测试出条码实际长度B(mm)
c)用画图工具找到最小黑色模块,测量出像素值C
d) 根据等式A/B=C/D, 得到最小模块物理尺寸D(mm)
3.3 相机镜头选型
3.3.1 根据速度选择相机
卷帘快门(Rolling shutter):卷帘快门采用的是逐行曝光的方式,整个过程会持续比较久,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图像会产生拉伸畸变。
全局快门(Global shutter):整幅场景在同一时间完成曝光,适用于运动物体拍摄,图像不会产生拉伸畸变。
3.3.2 镜头选择
1.当补光足够的条件下,选择焦距越大的镜头,景深越大(工作距离越大)
2.镜头与相机组合时像素及靶面尺寸要求:镜头的靶面尺寸>=相机的靶面尺寸
3.根据客户的安装空间进行选择:工作距离一般控制在500-2000mm左右
3.3.3 工作距离计算
工作距离一般控制在500-2000mm左右。
相机选型固定后,一般客户会对工作距离有要求,据客户要求的工作距离再选择合适焦距的镜头:该公式可用于初略成像计算。
1.ccd_size = 横向分辨率像元尺寸/1000
2.ccd_size/视场 = 焦距/工作距离
3.工作距离=视场焦距/ccd_size
3.4 读码能力集
3.4.1 一维码算法能力集
1.条码最小单元宽度(窄条、窄空)在图像中至少占到1.4个像素
条码
2.高度在图像中至少占到12
个像素,宽度小于550
个像素
3.静区最好>30
个像素
4.一维码建议真值建议256
以下
3.4.2 二维码算法能力集
1.模块尺寸至少占到4
个像素
2.模块尺寸不超过15
个像素
3.单边(二维码完全包含的正的矩形框的边长)像素不能太多(DM<750像素
,QR<750像素
)
4.二维码真值支持到1024
5.静区>2个
模块尺寸
3.4.3 堆叠码算法能力集
1.条码最小单元宽度(窄条、窄空)在图像中至少占到1.4个像素
2.条码高度在图像中至少占到12
个像素,宽度小于550
个像素
3.静区最好>60
个像素
4.堆叠码最小模块的横纵比例PPM值比例支持1:1~1:6
,建议不要到1:6
评估方案时尽量留出余量还是按照一维码1.4个PPM,二维码4个PPM最好。避免由于PPM太极限造成读码不稳定。
3.5 单相机最大视野范围计算
3.5.1 根据视野选择相机
根据一维码最小单元宽度、二维码模块尺寸可计算出最大视野范围。
注意:均是物理尺寸
3.5.2 一维码
横向视野 = 横向分辨率*最小单元宽度/1.4
竖向视野 = 竖向分辨率*最小单元宽度/1.4
注:确认条码高度是否占到16个像素以上。
举例:以2000万相机为例: 10mil 条码横向视野=5440100.0254/1.4=1151mm。
实际选型计算例子如下图:
3.5.3 二维码
横向视野 = 横向分辨率*模块尺寸/4
竖向视野 = 竖向分辨率*模块尺寸/4
举例:以2000万相机为例: 20mil 二维码横向视野=5440200.0254/4=690mm。
3.6 五面扫码公式计算
3.6.1 有效帧计算
1.有效帧 = {(竖向上景深视野范围 – 条码长度)/传送速度 }* 最大处理帧率
2.需要保证有效帧 ≥ 2帧以上
举例:2000万相机(最大处理帧率12帧),上景深视野500mm,条码长度60mm,传送带速度1.5m/s。
有效帧={(500-60/(1000*1.5)}*12 = 3.52帧
3.6.2 曝光计算
一维码曝光时间 = 单像素精度/传送速度=下景深视野/(分辨率*速度)*1000=最小单元宽度/ (1.2*速度)*1000 us
二维码曝光时间 = 单像素精度/传送速度=下景深视野/(分辨率*速度) *1000 =最小模块宽度/ (4*速度)*1000 us
举例: 10mil条码,速度1.5m/s,一维码曝光时间 = 141us。
3.6.3 运行效率计算
运行效率 = 3600s / {{包裹平均长度 + 包裹间距)/传送速度 }件/小时
举例:包裹平均长度800mm,包裹间距500mm,传送带速度2m/s。
运行效率 = 3600s/{(800+500)/1000/2}= 5538 件/小时。
3.6.4 相机个数计算
1.需测视野=近端视野*相机个数N —条码长度*(N-1)
2.相机个数N=(需测视野—条码长度)/(近端视场—条码长度)
举例:传送带宽度1000mm,条码长度60mm,近端视野500mm,N=2.13,需要两个相机,上视野稍微有点盲区,计算出来一般会是小数,根据客户的成本等要求,来确定相机的个数
3.6.5 多相机相机间距计算
1.相机之间的间隔:
如图,L表示重叠区域,为需要识别的条码长度,
相机之间的间隔=上景深视野-L
举例:上景深视野500mm,条码长度60mm → 相机间隔=440mm
2.按照指定的架设高度及计算出的相机间隔对相机进行架设;
3.6.6 上视野计算
上景深视野=相机间距*(N-1)+单相机的上景深视野
举例:相机间距440,相机个数2,上景深视野500mm → 上景深视野=940mm。
3.6.7 下视野计算
下景深视野=相机间距*(N-1)+单相机的下景深视野
举例:相机间距440,相机个数2,下景深视野700mm → 上景深视野=1140mm。
4.一维码方案搭建例程
根据以下一维码六面读码需求,搭建一个方案
4.1 计算视野工作距离
单相机能力:算法能力按照1.4个像素计算
4.1.1 下景深视野计算
按1.4个像素算最大横向视野 = 横向分辨率*最小单元宽度/1.4=5440*10*0.0254/1.4=987 mm≈990mm
按1.4个像素算最大竖向视野 = 竖向分辨率*最小单元宽度/1.4=3648*10*0.0254/1.4=660mm
4.1.2 工作距离计算
ccd_size = 横向分辨率*像元尺寸/1000=5440*2.4/1000=13.056
工作距离 = 视场*焦距/ccd_size=990*20/13.056=1516mm≈1520mm
4.1.3 上景深视野计算(景深700mm)
视场=工作距离*ccd_size/ 焦距=(1520-700)*13.056/20=535mm ≈540mm
4.2 顶面计算及架设方案
4.2.1 顶面相机个数计算
视野范围1000mm,条码长度60mm
相机个数N=(需测视野—条码长度)/(近端视场—条码长度)=(1000-60/(540-60)=1.95 ≈2个
4.2.2 顶面相机间隔计算
主要指重叠区域
相机之间的间隔=上景深视野-L=540-60=480mm
4.2.3 顶面上下景深视野计算
上景深视野=相机间距*(N-1)+单相机的上景深视野=480*(2-1)+540=1020mm
下景深视野=相机间距*(N-1)+单相机的下景深视野=480*(2-1)+990=1470mm
4.3 侧面计算及架设方案
4.3.1 侧面相机个数计算
视野范围700mm,条码长度60mm
相机个数N=(需测视野—条码长度)/(近端视场—条码长度)=(700-60/(540-60)=1.33
看客户的成本进行选择,如果需要700mm全覆盖,可以选择2个,如可以接受近端存在盲区(不易出现这种极限情况),可选择一个。
4.3.2 相机架设高度
相机架设高度=近端视野/2=540/2=270mm
4.3.3 侧面上下景深视野计算
近端景深视野=相机间距*(N-1)+单相机的上景深视野=480*(1-1)+540=540mm
远端景深视野=相机间距*(N-1)+0.5*(单相机的上景深视野+单相机的下景深视野)=480*(1-1)+0.5*(540+990)=765mm(如图中的①+②+③)
在视野最近端存在160mm的盲区,在左右的边缘各舍去150mm的区域。
4.4 前后面计算及架设方案
4.4.1 前后面相机个数计算
视野范围 宽度1000mm,高度700mm,条码长度60mm)
相机架设在传送带上方1050mm高度,斜着往下照,镜头距离包裹0mm位置1520mm,图像区域呈现梯形,0mm高度990mm视野,700mm高度670mm视野,该参数可经过测试获取。
相机个数N=(需测视野—条码长度)/(近端视场—条码长度)=(1000-60/(670-60)=1.54个
客户的成本进行选择,如果需要1000mm*700mm全覆盖,可以选择2个,如可以接受某些极限存在盲区(根据包裹状态,不易出现这种极限情况),可选择一个。
4.4.2 视野范围计算
0mm高度视野范围 = 990mm
700mm高度视野范围 = 670mm
相机架设在传送带上方1050mm高度,斜着往下照,镜头距离包裹0mm位置1520mm,水平距离1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