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6.3:串联校正

这篇内容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中的串联校正方法,包括频率响应法、串联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通过分析法和综合法设计校正装置,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串联超前校正利用相角超前特性,而滞后校正利用高频幅值衰减特性。文中还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计算步骤和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以满足性能指标。此外,讨论了滞后-超前校正结合两者的优点,适用于提高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参考书籍:《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PDF版下载》



3.串联校正
3.1 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
  • 在线性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校正装置设计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 分析法(试探法):用分析法设计校正装置直观,在物理上容易实现,但要求设计者有一定的工程设计经验,设计过程带有试探性;
    • 综合法(期望特性法):从闭环系统性能与开环系统特性密切相关出发,根据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系统期望的开环特性形状,然后与系统原有的开环特性比较,确定校正方式、校正装置的形式和参数;
  • 分析法或综合法,其设计过程一般仅适用于最小相位系统;
  • 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开环频率特性的高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复杂性和噪声抑制性能;
  • 用频域法设计控制系统的实质:在系统中加入频率特性形状合适的校正装置,使开环系统频率特性形状变成期望的形状:低频段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要求;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一般为 − 20 d B / d e c {\rm -20dB/dec} 20dB/dec,并占据充分宽的频带,以保证具备适当的相角裕度;高频段增益尽快减小,以削弱噪声影响,若系统原有部分高频段已符合要求,则校正时可保持高频段形状不变,以简化校正装置的形式;
3.2 串联超前校正

利用超前网络或 P D {\rm PD} 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 P D {\rm PD} PD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

用频域法设计无源超前网络的步骤:

  1.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K K K

  2. 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计算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3. 根据截止频率 ω c ′ ′ \omega_c'' ωc′′的要求,计算超前网络参数 a 、 T a、T aT;此步骤中,选择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系统截止频率,即 ω m = ω c ′ ′ \omega_m=\omega_c'' ωm=ωc′′,以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充分利用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 ω m = ω c ′ ′ \omega_m=\omega_c'' ωm=ωc′′成立的条件为:
    − L ′ ( ω c ′ ′ ) = L c ( ω m ) = 10 lg ⁡ a -L'(\omega_c'')=L_c(\omega_m)=10\lg{a} L(ωc′′)=Lc(ωm)=10lga
    可确定 a a a值,根据:
    T = 1 ω m a T=\frac{1}{\omega_m\sqrt{a}} T=ωma 1
    确定 T T T值;

  4. 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γ ′ ′ \gamma'' γ′′;计算 φ m \varphi_m φm值,由已知的 ω c ′ ′ \omega_c'' ωc′′算出待校正系统在 ω c ′ ′ \omega_c'' ωc′′时的相角裕度 γ ( ω c ′ ′ ) \gamma(\omega_c'') γ(ωc′′),由 γ ′ ′ = φ m + γ ( ω c ′ ′ ) \gamma''=\varphi_m+\gamma(\omega_c'') γ′′=φm+γ(ωc′′)算出 γ ′ ′ \gamma'' γ′′,当 γ ′ ′ \gamma'' γ′′不满足要求时,重新选 ω m \omega_m ωm

实例分析:

E x a m p l e 1 {\rm Example1} Example1 设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若要求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时,位置输出稳态误差 e s s ( ∞ ) ≤ 0.1 r a d e_{ss}(\infty)≤{\rm 0.1rad} ess()0.1rad,开环系统截止频率 ω c ′ ′ ≥ 4.4 r a d / s \omega_c''≥{\rm 4.4rad/s} ωc′′4.4rad/s,相角裕度 γ ′ ′ ≥ 45 ° \gamma''≥45° γ′′45°,幅值裕度 h ′ ′ ≥ 10 d B h''≥10{\rm dB} h′′10dB,试设计串联无源超前网络。

18

解:

根据题设要求可得:
e s s ( ∞ ) = 1 K ≤ 0.1 e_{ss}(\infty)=\frac{1}{K}≤0.1 ess()=K10.1
K = 10 r a d − 1 K=10{\rm rad}^{-1} K=10rad1,则待校正系统传递函数为:
G 0 ( s ) = 10 s ( s + 1 ) G_0(s)=\frac{10}{s(s+1)} G0(s)=s(s+1)10
可得其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或由 ω c ′ \omega_c' ωc计算公式可算得待校正系统的 ω c ′ = 3.1 r a d / s \omega_c'=3.1{\rm rad/s} ωc=3.1rad/s,算出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γ = 180 ° − 90 ° − arctan ⁡ ω c ′ ′ = 17.9 ° \gamma=180°-90°-\arctan\omega_c''=17.9° γ=180°90°arctanωc′′=17.9°
二阶系统幅值裕度为 + ∞ d B +\infty{\rm dB} +dB,相角裕度小的原因,因为待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中频区的斜率为 − 40 d B / d e c -40{\rm dB/dec} 40dB/dec,由于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均低于指标要求,因此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合适的;

计算超前网络参数,试选 ω m = ω c ′ ′ = 4.4 r a d / s \omega_m=\omega_c''={\rm 4.4rad/s} ωm=ωc′′=4.4rad/s,由渐近特性图或计算公式可得 L ( ω c ′ ′ ) = − 6 d B L(\omega_c'')=-6{\rm dB} L(ωc′′)=6dB,可得: a = 4 , T = 0.114 s a=4,T=0.114{\rm s} a=4,T=0.114s,超前网络传递函数为:
4 G c ( s ) = 1 + 0.456 s 1 + 0.114 s 4G_c(s)=\frac{1+0.456s}{1+0.114s} 4Gc(s)=1+0.114s1+0.456s
为了补偿无源超前网络产生的增益衰减,放大器的增益需要提高 4 4 4倍,否则不能保证稳态误差要求;

超前网络参数确定后,已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a G c ( s ) G 0 ( s ) = 10 ( 1 + 0.456 s ) s ( 1 + 0.114 s ) ( 1 + s ) aG_c(s)G_0(s)=\frac{10(1+0.456s)}{s(1+0.114s)(1+s)} aGc(s)G0(s)=s(1+0.114s)(1+s)10(1+0.456s)
可得渐近幅频特性曲线,已校正系统 ω c ′ ′ = 4.4 r a d / s \omega_c''=4.4{\rm rad/s} ωc′′=4.4rad/s,可得待校正系统的 γ ( ω c ′ ′ ) = 12.8 ° \gamma(\omega_c'')=12.8° γ(ωc′′)=12.8°,由计算公式可得 φ m = 36.9 ° \varphi_m=36.9° φm=36.9°,因此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为:
γ ′ ′ = φ m + γ ( ω c ′ ′ ) = 49.7 ° > 45 ° \gamma''=\varphi_m+\gamma(\omega_c'')=49.7°>45° γ′′=φm+γ(ωc′′)=49.7°45°
已校正系统的幅值裕度仍为 + ∞ d B +\infty{\rm dB} +dB,因此,全部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19

在有些情况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

  • 闭环带宽要求。若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为了得到规定的相角裕度,需要超前网络提供很大的相角超前量,这样,超前网络的 a a a值必须选得很大,从而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使得通过系统的高频噪声电平很高,很可能使系统失控;
  • 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待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因为随着截止频率的增大,待校正系统相角迅速减小,使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不大,很难得到足够的相角超前量;在一般情况下,产生这种相角迅速减小的原因是,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附近,或有两个交接频率彼此靠近的惯性环节,或有两个交接频率彼此相等的惯性环节,或有一个振荡环节;
3.3 串联滞后校正

利用滞后网络或 P I {\rm PI} PI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利用滞后网络或 P I {\rm PI} PI控制器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相角裕度;

滞后网络的最大滞后角应力求避免发生在系统截止频率附近,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如果待校正系统已具备满意的动态性能,仅稳态性能不能满足指标要求,也可以采用串联滞后校正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同时保持其动态性能仍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为单位反馈最小相位系统,应用频域法设计串联无源滞后网络的步骤:

  1.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K K K

  2. 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待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确定待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 c ′ \omega_c' ωc、相角裕度 γ \gamma γ和幅值裕度 h ( d B ) h({\rm dB}) h(dB)

  3. 选择不同的 ω c ′ ′ \omega_c'' ωc′′,计算或查出不同的 γ \gamma γ值,在开环伯德图上绘制 γ ( ω c ′ ′ ) \gamma(\omega_c'') γ(ωc′′)曲线;

  4. 根据相角裕度 γ ′ ′ \gamma'' γ′′要求,选择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 c ′ ′ \omega_c'' ωc′′,考虑到滞后网络在新的截止频率 ω c ′ ′ \omega_c'' ωc′′处会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 φ c ( ω c ′ ′ ) \varphi_c(\omega_c'') φc(ωc′′),因此有式子成立: γ ′ ′ = γ ( ω c ′ ′ ) + φ c ( ω c ′ ′ ) \gamma''=\gamma(\omega_c'')+\varphi_c(\omega_c'') γ′′=γ(ωc′′)+φc(ωc′′);其中: γ ′ ′ \gamma'' γ′′是指标要求值, φ c ( ω c ′ ′ ) \varphi_c(\omega_c'') φc(ωc′′)在确定 ω c ′ ′ \omega_c'' ωc′′前取 − 6 ° -6°

  5. 根据关系式确定滞后网络参数 b 、 T b、T bT
    20 lg ⁡ b + L ′ ( ω c ′ ′ ) = 0 , 1 b T = 0.1 ω c ′ ′ 20\lg{b}+L'(\omega_c'')=0,\frac{1}{bT}=0.1\omega_c'' 20lgb+L(ωc′′)=0bT1=0.1ωc′′

  6. 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3.4 串联超前网络和串联滞后网络比较
  1. 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滞后校正是利用滞后网络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
  2. 为了满足严格的稳态性能要求,当采用无源校正网络时,超前校正要求一定的附加增益,而滞后校正一般不需要附加增益;
  3. 对于同一系统,采用超前校正的系统带宽大于采用滞后校正的系统带宽;从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观点看,希望系统带宽越大越好,与此同时,带宽越大则系统越容易受噪声干扰的影响,因此如果系统输入端噪声电平较高,一般不宜选用超前校正;
3.5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已校正系统响应速度较快,超调量较小,抑制高频噪声的性能较好;当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且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相角裕度和稳态精度较高时,以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为宜;

基本原理:利用滞后-超前网络的超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同时利用滞后部分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步骤:

  1. 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K K K

  2. 绘制待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求出待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 c ′ \omega_c' ωc、相角裕度 γ \gamma γ和幅值裕度 h ( d B ) h({\rm dB}) h(dB)

  3. 在待校正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上,选择斜率从 − 20 d B / d e c {\rm -20dB/dec} 20dB/dec变为 − 40 d B / d e c {\rm -40dB/dec} 40dB/dec的交接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交接频率 ω b \omega_b ωb

  4. 根据响应速度要求,选择系统的截止频率 ω c ′ ′ \omega_c'' ωc′′和校正网络衰减因子 1 / α 1/\alpha 1/α;要保证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为所选的 ω c ′ ′ \omega_c'' ωc′′,有:
    − 20 lg ⁡ α + L ′ ( ω c ′ ′ ) + 20 lg ⁡ T b ω c ′ ′ = 0 -20\lg\alpha+L'(\omega_c'')+20\lg{T_b}\omega_c''=0 20lgα+L(ωc′′)+20lgTbωc′′=0
    其中: T b = 1 / ω b ; L ′ ( ω c ′ ′ ) + 20 lg ⁡ T b ω c ′ ′ T_b=1/\omega_b;L'(\omega_c'')+20\lg{T_b}\omega_c'' Tb=1/ωbL(ωc′′)+20lgTbωc′′可由待校正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 − 20 d B / d e c {\rm -20dB/dec} 20dB/dec延长线在 ω c ′ ′ \omega_c'' ωc′′处的数值确定;

  5. 根据相角裕度要求,估算校正网络滞后部分的交接频率 ω a \omega_a ωa

  6. 校验已校正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

### 回答1: vda6.3是一份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布的黄皮书,全名为“第六部分:交付物质管理 测试程序和合格标准 第三版(VDA 6.3:2022)”。该黄皮书主要内容涵盖了汽车制造行业中的交付物质管理、供应商评估和样品测试等方面内容,对车辆及其零部件的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旨在提高整个产业的质量水平和效率,并保障汽车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需要下载该黄皮书的用户,可以前往VDA官网自行下载或在相关汽车质检机构购买。在下载时需要注意检查下载的版本是否为最新版,以确保所获得的信息、标准能够符合当前的行业标准,保证生产流程的安全和高效。此外,该黄皮书的内容只为指导和引导,并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但是掌握并实践其中内容有利于提升汽车行业的整体品质与效率,同时也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 回答2: vda6.3:2022黄皮书是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布的一份标准文件,其全称是“用于检测和评价轻型商用车辆碰撞测试的方法和要求”。该标准文件主要用于规范对轻型商用车辆进行碰撞测试的方法和要求,旨在保障车辆的安全性和质量,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vda6.3:2022黄皮书的下载可以通过VDA官方网站(www.vda.de)进行获取。此外,也可通过一些汽车行业门户网站或汽车相关论坛进行下载。下载该标准文件需要注册并付费,具体费用因地区和网站不同而有所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vda6.3:2022黄皮书主要适用于轻型商用车辆,在评价乘用车辆碰撞安全性能时,应参考其他相关的标准文件,如Euro NCAP标准等。 总之,vda6.3:2022黄皮书的下载是帮助汽车行业相关从业者更好地了解轻型商用车辆碰撞测试的方法和要求,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 回答3: vda6.3:2022黄皮书是一份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布的标准规范文件,其主要内容涵盖汽车零部件的质量管理方面。该黄皮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规范和工程实践标准,旨在帮助汽车工业界制定一套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管理方案。并且可以减少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 vda6.3:2022黄皮书主要分为质量管理、零部件生产的开发和评价以及供应商的评估等几个方面。它的发行目的是为了保证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恶劣的质量管理而导致的事故和安全隐患,并促进全球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你需要下载vda6.3:2022黄皮书,可以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官网进行下载,或者在部分第三方信息渠道上进行查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文件为付费文献,需要缴纳相关费用才能下载。 总之,vda6.3:2022黄皮书是汽车工业界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标准规范文件,对于汽车产业链的全面质量管理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UXI_Willard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