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小明:青韵,我发现我学习效率很低啊。学了一段时间不复习就忘记了,而且大学平时上课也认真听课,但是一到考试就基本都忘了,每次都是临时抱佛脚啊。ε=(´ο`*)))。
青韵:其实我也差不多,你说的问题我都有发生过,大家大多都需要考前复习才能回想起来知识
小明:可是我每次看你吹牛【不是】,讲各种知识时,都记得很清楚。【ps:虽然你有时候会忘记我叫什么 -_-||】
青韵:其实这里面是有诀窍的,看别人的学习方法,思考和借鉴过来。 这也是我经常说到的,我这个人不是很聪明,但是我感觉啥东西咱不会就可以学!是吧。
青韵:你可以先说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帮你分析,看看你和我是否类似。
小明:怎么学习?就
普通看书或者听课就:
- 看书或者听老师讲课
- 记笔记
- 期末考试或者小测验的时候看一看
看视频学习代码,比如Spring:- 看看视频怎么教
- 上手试试
看视频学习生活窍门,资料推荐:- 点赞,收藏,退出。一气呵成
青韵:首先,你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肯定的。比如:
- 记笔记:可以让你后面复习时变快。
- 上手试试:实践出真知【ps:看看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脑子:我学会了,手:?你行你上。】
青韵:但是,如果我们能掌握背后的逻辑,那么我们学习的效率将会更加高。
青韵:好了,接下来就是重点了。让我们以问答的形式来深入挖掘你的思想
输出篇
青韵:你觉得怎么检验别人是否学会了一个东西,比如:小壮说他最近学会了衣服颜色搭配,你觉得你会怎么检验他是不是学会了呢?
小明:要检验他是不是学会,那么“让他给我讲讲,然后我不懂的问他”,我感觉就能很好地检测他是不是学会了。
青韵:确实如此。那么,我们来做个实验吧:你能多久学会下面这个:
定积分定义:设函数f(x) 在区间[a,b]上连续,将区间[a,b]分成n个子区间[x0,x1], (x1,x2], (x2,x3], …, (xn-1,xn],其中x0=a,xn=b。可知各区间的长度依次是:△x1=x1-x0,在每个子区间(xi-1,xi]中任取一点ξi(1,2,…,n),作和式
该和式叫做积分和,设λ=max{△x1, △x2, …, △xn}(即λ是最大的区间长度),如果当λ→0时,积分和的极限存在,则这个极限叫做函数f(x) 在区间[a,b]的定积分,记为
,并称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积。 [1] 其中:a叫做积分下限,b叫做积分上限,区间[a, b]叫做积分区间,函数f(x)叫做被积函数,x叫做积分变量,f(x)dx 叫做被积表达式,∫ 叫做积分号。
之所以称其为定积分,是因为它积分后得出的值是确定的,是一个常数, 而不是一个函数。
【来源于百度百科】
小明:???这里面每个字我都认识,连起来我就看不懂了。
青韵:其实我也看不懂。不过百度百科还有一个简短版本的:
定积分:函数f(x)在区间[a,b]上积分和的极限。
小明:确实比上一个简短明白了点,我知道函数,也知道区间,唯一不知道的就是积分和。
青韵:这个就是理解和整理压缩之后的效果。
青韵:所以我们的第一个观点就出来了
思考 + 输出:思考 + 输出 就是学习核心。
为什么?
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要把这么一长串的东西学会并且讲给别人听,那么有两种方法:
- 背诵:给别人背一遍,别人问你你也答不上来。
- 思考 + 理解 + 转换为自己的简短语言:别人问问题你大概知道怎么回事。
对于某些,比如背诵单词,可能前者好点。多数情况下,后者好点。
小明:感觉确实有点道理,那你能详细说说吗?
青韵:可以,我们可以分析输出以及其引发的好处
- 思考。【思考很重要,那么在我们把东西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自己会先理解这些东西,然后把它讲出来,这期间我们就思考了。】
- 被提问和回答问题。【这个时候就涉及了一点点人际交往的故事。当别人对我们说的东西有疑问时,我们可以先听听,如果觉得他提的问题正好是我们不会的,那么我们不就赚了吗?因为我们可以查漏补缺,知道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东西】
小明:好【拿小本子记下来 ▽ 】。
小明:那我就问你一个问题,难道说背诵就没有什么好处吗?
青韵:有的,背诵方式适合比如数字,以及为了效率而记忆的计算公式等情况,这次就不细说了
小明:那还有,既然你说很多情况下,理解 + 输出的方式更好,那么我应该怎么输出呢?输出都有哪些形式?给别人讲吗?
青韵:你问到了点子上。输出的形式很多,介于篇幅,我们列举一下各种形式的好处为表格
输出形式 | 优势 | 劣势 |
---|---|---|
记笔记 | 1. 不依靠别人 2. 不用给别人讲明白,所以可以以自己的水平去记录笔记 | 1. 不依靠别人也就意味着缺失了反馈,长久下去相当于闭门造车,很容易出问题 |
给别人讲述 | 1. 讲述的时候可以梳理我们的思路,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理解程度 2. 别人可以提问,我们可以查漏补缺 3. 锻炼口才 | 1. 需要依赖别人,需要找到对你讲述的东西感兴趣的人 2. 相同时间内,你只给一个人讲述了,获得的反馈少 |
博客或者视频 | 1. 覆盖面广,可以倾听更多的人的回复 2. 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和视频能力 3. 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影响力我们后续可以单独再谈】 4. 同样梳理了我们的思路 | 1. 花费大量时间。【博客或者视频,因为你要让很多人看,所以需要写的有趣,稍微严谨规范,这需要很长时间】 2. 短期内很难收获反馈【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成名,所以需要有耐心,等待积累和反馈,可以先请周围的同学或者同事看】 3. 你可能需要承受网络上大量的负面评价,甚至网络暴力 |
青韵:上述好多方式可以结合着来,并不是说只有一种是最好的,最好的往往是多种方式结合。
小明:感谢老哥的分享,我回去慢慢研究。所以重点就是思考 + 输出 对吧?
青韵:是的。
复习篇
青韵:你刚才也说到了,记笔记是为了让你之后复习时查看,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下复习
小明:复习挺有用的,我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只要平时学的比较认真,考试前复习一下,不会有太大问题。
青韵: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确实,我也是这样做的。
青韵: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记忆知识。如果再加上第一步说的输出,二者结合起来的话,会有奇效
小明:也就是说,我如果使用讲解法的话,今天给A讲解,明天给B讲解,既复习了,而且不同的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会让我对我学习到的东西理解地更加全面,记忆也更加深刻?
青韵:bingo!答对了。很有潜力嘛你。
小明:哈哈,也没有很厉害了。
青韵:你有没有发现你目前的理解和孔子的那句话很像?“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青韵:这句话,我在和你交流的过程中刚想到的。你想想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小明:复习知识时能发现新东西,就可以当老师了?
青韵:翻译地很接地气,确实是这个意思。我补充一下,复习知识为什么能发现新东西呢?我个人觉得很有可能是如下几点
- 思考旧知识是否正确
- 有人对自己提出了问题,自己按照旧的理解发现有偏差,再去更深层次地理解之前学习到的旧知识。
青韵:其他的情况也有可能,但是这两种是我能想到的最常见的了。孔先生在几千年前就教导了我们,我们现在看来,确实有很多玄妙的机关在这里面,需要细细品味啊
小明:你这么一说确实,思考 + 输出 和 复习 结合起来感觉就像我打游戏使用了组合技似的,好厉害。
实践篇
青韵:其实,本来只有两篇,但是在我和你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你刚开始提出的观点可以很好地补充我说的。那就是实践,你说到了,你在学习知识时,更热衷于去实践,这种方式很好,有些事情只有我们亲自尝试了才有可能知道。比如:你想知道什么是甜味,无论我如何描述,你可能都不知道,所以最好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感受,此中玄妙,方可自知。
小明:嗯嗯,我一直有在实践哦,不过你这么一说,我感觉实践其实还挺重要的。
小明:好了,那我记录和思考一下,试着用上?
青韵:好的,感谢聆听。如果你觉得有什么问题,或者你在实施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和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欢迎随时交流学习。
小明:好的,拜拜~,下次再见。
总结篇
-
【思考 + 输出】 很有好处,更容易验证我们是否学会
-
【思考 + 输出】的实际操作:笔记法,给别人讲述法,博客法。
-
【复习】很重要,结合【思考+输出】会有奇效。可以隔几天找不同的人讲述自己的知识,或者给自己讲,或者发博客,发视频。
-
【实践】是检验所有东西最重要的。需要实际检验才能知道是真是假。
-
想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请知乎搜索《费曼学习法》
附录
参考书籍和视频
- 《所长林超-跨学科通识课》
- 《B站若干视频》
- 《费曼学习法》
-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 《如何提问》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人性的弱点》
此外,我的大学老师也对我影响很深。十分感谢。
参考优秀文章格式
【微信公众号】
- 《程序员小灰》
- 《低并发编程》
- 《码农翻身》
注
表情包来源
反思和总结
其实,我在做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去搜索了高效学习方法,我发现原来 我不断更新迭代的学习法 和 费曼学习法 几乎理念差不多。费曼学习法更加完善,我有点气馁,因为这么厉害的学习方法,居然已经有人总结出来了,不过我这个也算是抛砖引玉了,后续可以继续更新其他类型的博客。
而且,我的文章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等我后续看过费曼学习法之后可能会回来更新一下现在写的不对的地方。
写文章时的完善
写文章时,我只想的是输出,其实后来想想核心应该是 思考+输出,也就是说我真正地通过写文章来验证了我的【思考 + 输出】,查漏补缺。
写文章时,也没有注重 【实践】,是在我带入了小明之后,对自己发问,之后才想到这个点也很重要。
写作想法
之前在其他平台也有写过博客,但是没有写过这种平易近人的博客,实际写过之后感觉这种格式还是稍微好一点,更能让人接受。当然第一次写,也欢迎大家指出问题和分享自己更好的想法。
关于被提问的想法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被别人提问题,因为我会觉得自己回答不出来很尴尬或者别人是在刁难自己。老实说,我是最近2个月才开始喜欢被提问的,我认识一个同学,每次我分享我看书的东西,他都会提出一些问题。刚开始我很讨厌这样的方式,因为他提的问题很奇怪,让我没办法回答,也让我没办法继续讲下去。
但是后来,当我开始逐渐接受他的观点,认真看待他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世界不止只有书里讲的那些。我开始十分珍视这位同学,因为可以在不同角度对你讲的东西提出问题的人,十分难得,所以我开始珍惜他的提问,然后查漏补缺,促进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