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极坐标图并进行面积填充
软件版本:OriginPro 2021b (64-bit) SR2 9.8.5.212 (学习版)
本期目标: 绘制极坐标图并对其进行颜色填充
一、前言
笔者之前写过一篇面积图的文章,讲解了如何绘制多条曲线并填充不同颜色,如图1所示:
图1 面积图及颜色填充
基于以上,本文介绍如何绘制极坐标图,并继续描述如何根据需要设置颜色面积填充。
二、数据准备
2.1 调用数据
调用Origin提供的示例数据,可以通过“Fn+F11”快捷键打开学习中心界面,如图2,选择“绘图示例——极坐标图——Polar Charts”。选择之后点击“确定”,弹出窗口中便已包含示例数据,示例图形及绘图说明(图3)。
图2 极坐标图
图3 示例数据及图形展示
2.2 数据解释
如图4,数据包括A(X), B(Y), C(Y)三列,分别表示极坐标图中的角度及两组相对极点(原点)的距离数据。
图4 数据示例
三、极坐标图绘制
3.1 基础极坐标图绘制
选中图4中三列数据后,按照 “绘图——专业图——极坐标”的顺序绘制基础图形(图5)。
图5 基础极坐标图
3.2 颜色及线型等参数设置
在图5的极坐标图上双击左键(注:双击曲线图,而不是背景网格),打开绘图细节界面,进行参数细节的修改。
如图6所示,左侧可以看到对应B、C列两组数据,在右侧“组”中选为“独立”对三组数据分别进行细节调整。
图6 绘图细节界面
如图7所示,在“线条”界面设置第一个主要参数,可对两组Y轴数据线条的颜色、粗细及样式等进行修改,此处为了方便对比,修改颜色(红色,蓝色)及宽度(线宽=2)后如图7所示。
注:此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线条的颜色、宽度等。
图7 线性参数的设置
3.3 颜色填充设置
3.3.1 基础颜色填充设置
在绘图细节界面,勾选“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图7),默认选择的为“填充两条曲线之间的区域 - 单色”;
以内部的B列(measured)组数据为例,点击右侧的下拉箭头修改为“填充至底部”,填充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填充颜色界面
选择填充颜色后,可以在绘图细节看到多了一个 “图案”页面,在此页面可设置填充颜色,如图9。
图9 调整填充颜色
注:
- 填充方式有多种,可以依次尝试选择适合的填充方式。
- 至此,便完成了一组数据的填充,可按照相同方式对第二组数据(C列,calculated)进行设置
3.3.2 多层颜色填充参数修改
在对第二组数据(C列,calculated)进行设置时,如图10所示,会遮盖第一组数据,与填充面积图类似。
图10 多层颜色填充遮盖
检查数据发现原始数据第二组数据(C列,calculated)大于第一组数据(B列,measured),调整两组数据顺序后,按照上述步骤重新绘图并填充颜色,如图11所示。
图11 极坐标绘制及颜色填充
3.4 坐标轴及图例等的设置
3.4.1 刻度设置
与图3对比,发现图11所绘制极坐标图中间存在一个白色的圆形,此处需要了解的是:
极坐标图是由含有“角度”及“距中心点的距离长度”两个参数绘制组成的。
即整个圆形外围表示角度的(0, 30, 60°…)及左侧表示距离的径向坐标轴。
注:如图6所示,选择两组数据独立显示,故左侧有两个坐标轴分别表示径向刻度。
双击表示角度的刻度或径向刻度,可打开坐标轴参数设置界面,在”刻度——径向“页面下修改起始位置从0开始,点击应用,参数修改如图12。修改后图形显示为图13。
图12 径向刻度设置
图13 修改径向刻度结果
在右侧“刻度线标签”页面,可对角度及径向刻度线标签参数进行设置。
以“径向刻度线标签”为例,“除以因子”处修改为0.1,“后缀”修改为“%”,则可以将刻度线标签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如图14所示。修改结果如图15。
注: “径向刻度线标签”,“后缀”修改为“+(o)”,则可显示为0°,30°…,以此类推,见图20。
图14 刻度线标签参数修改
图15 刻度线标签修改后示例
3.4.2 角度、径向坐标轴的方向及位置设置
如图16所示,“角度”默认方向为逆时针,0°,将其修改为“顺时针,90°”,则可使其初始位置从顶部开始;
“径向”默认位置为参照“框线”,将其修改为“角轴,起始角度,不勾选垂直位移”(径向-外1与径向-外2均需修改)。
图16 坐标轴显示方向及位置修改
修改坐标轴显示方向及位置后,如图17所示。
图17 修改坐标轴方向及位置后示例
3.4.3 网格、轴线和刻度线设置
3.4.3.1 网格设置
在“网格”页面可分别对 “角度” 及 “径向” 网格进行参数设置,包括网格线的粗线,颜色,起点等,本文修改参数如图18所示。
图18 网格线参数修改
注:网格线的紧密程度可通过在图12中调节主次刻度的值调整。
3.4.3.2 轴线及刻度线设置
在“轴线和刻度线”页面可分别对 “角度” 及 “径向” 轴线及刻度线进行参数设置,包括轴线及刻度线的粗线,颜色等,本文修改参数如图19所示。
图19 轴线及刻度线参数修改
3.4.3.3. 数据与网格显示顺序的调整
双击图中网格,在弹出的 “绘图细节-图层属性”窗口下,选择 “显示/速度”页面,作如下调整:
- 取消勾选 “数据在坐标轴前面”;
- 勾选 “网格在数据前面”。
参数设置及调整后图形如图20所示。
图20 数据与网格显示设置
3.4.4 图例设置
- 可通过双击图例,在其呈现可修改状态下,直接输入修改内容,如图21;
图21 图例的修改1 - 或在数据设置界面,将 “注释”行的内容修改为对应图例即可。
图22 图例修改2
通过以上内容的修改,极坐标图绘制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 极坐标图初始图形
3.4.5 细节修改
如图23所示,仍存在问题:
- 径向刻度标题显示略显突兀
- 图例字体、框线及位置的修改
- 线条颜色(红色、蓝色)较突兀
- 径向刻度轴线及刻度线调整
- 径向刻度位置调整
- 径向刻度显示格式调整
对于前四条来说,笔者之前的教程里已经介绍过多次,可参考 “Origin: 常见图形参数设置(汇总篇)”,此处不再赘述。
3.4.5.1 径向刻度位置设置
第五条,可以通过双击坐标轴,在 “刻度线标签” 界面调整 “偏移”距离实现,如图24所示。
图24 径向刻度位置调整
3.4.5.2 径向刻度始端及末端显示设置
对于图23而言,径向刻度轴末端(60%)与角度初始刻度(0°)重叠;并且希望将径向刻度轴轴始端(0%)修改为0。
设置参数如图25、图26所示,
- 将轴末端右侧对应的显示部分修改为 “隐藏”;
- 添加一条特殊刻度线 0,选中后点击右下角 “细节”设置其偏移位置进行调整。
图25 轴末端设置
图26 0值特殊刻度设置
最终调整图形如图27所示。
图27 极坐标图
四、总结
- 面积颜色填充需注意数据顺序的排布
- 数据及网格的显示顺序可以在 “绘图细节-图层属性”界面进行调整
- 坐标轴重叠可通过特殊刻度线进行设置
- 在3.2节图6中笔者选择了 “独立”绘图,官方演示中采用的是 “从属”方式 (若感兴趣,后续笔者可以将此方式添加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