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无效的努力》读书笔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优势

1、人的价值定位
1.1、冰山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你能创造多大的价值,离不开三大内在因素:

  • 第一要素:知识和技能,位于冰山显露的部分,是非常显性,容易展示出来的;
  • 第二要素:能力,比如: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需要通过仔细的行为观察才能看出,位于冰山的中间部分;
  • 第三要素:天赋。包括潜在能力、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价值定位的五种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最有的选择有两个:

  • 能力型: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 天赋型:不断的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天赋

        你需要:

  1.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内化为能力;
  2. 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当然,当技能供求达到平衡时,收入就会下降;
  3. 能力才是需要长久提升的,世界变化太快,但是能力是通用的;
  4. 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发掘自己的天赋
2、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2.1、对天赋的错误理解
  • 误区一:认为天赋是能力:但实际上,天赋只是潜力。天赋只有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误区二:天赋不行,努力来补:但实际上,努力也是一种天赋。天赋包括能力天赋以及意愿天赋
  • 误区三:天赋离一般人很远: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天赋
2.2、天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三个要素:

  • 知:角色认知
  • 能:能力
  • 愿:意愿
            也就是说,当你知道目前的岗位/角色应该做什么,也有能力可以做成,同时又有愿望去做的时候,那么好的行为就会发生了。
2.3、如何发掘天赋
  1. 天赋包括能力天赋和医意愿天赋,只是“我很有快感”这并不是天赋,天赋一定是你愿意为之付出并让你感觉到强大的东西。
  2. 天赋包含以下四个特征:
            (1)自我效能:对自己可以完成某项工作或者任务的自信程度
            (2)本能: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做某事
            (3)成长/专注:当你做这件事的时候,充满好奇,十分专注,时间过得很快
            (4)满足:做完这件事情后,就算疲劳困倦,也依旧会有满足感
    3.探索天赋的三个方法:
            (1)写日记,记录内在感受
            (2)问自己有关自我效能、本能、成长/关注、满足的事情
            (3)询问别人关于自己的特质

二、如何将知识转换为能力

1、学习的正确姿势
1.1、如何快乐的学习

       如果让你做一件事情,能够持续而且快乐,他必定包含三点:喜欢、擅长、有价值

  1. 我们喜欢这个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本身
  2. 我们能够学得好,能够让自己有成就感
  3. 这种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带来价值
1.2、按需学习性价比最高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做一个筛选,将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有价值、能够坚持的学习内容上。
       成人学习区别于小孩子学习有四个特点:

  1. 自愿,孩子学习一般是家长安排的,但是成认的学习内容,一定是自愿且紧迫的;
  2. 经验,小孩子可以接受任何新鲜事物,但成年人往往会将学习内容与经验进行对照,在决定是否接受;
  3. 自主,成年人有更多主见,选择哪种方式哪些信息,都是有自主性的;
  4. 行动,学的东西如果没有应用的场景,学的再好都会忘记;

       因此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1. 有用:对现阶段要有用的;
  2. 匹配:与我们的经验背景相匹配,不会太粗浅,也不会太深奥;
  3. 参与:能够有参与感的学习,说教式的学习最好不要参与;
  4. 应用:可以用用到生活或者工作中去
1.3、提升元认知

       学习能力强的人,除了在智力和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了解和不断总结自己学习风格、明确优劣势、进而调整学习方法 ,这种能力我们成为元认知,他是“对于认知的认知”。关于提升元认知,理查德丶克拉克在1998年提出了五种元认知技巧:

  1. 筹划,在学习 之前先制定计划,学习过程中在不断调整。
  2. 选择,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选择关键要素进行学习,而不是一股脑的全学;
  3. 联系: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4. 调整:分析和理解新知识,抛去过去有用但是现在不需要的知识;
  5. 追踪:理解与应用新的知识,明确局限性,而不是生搬硬套。

       正确犯错:人类的大闹是从犯错中学习的,能否次能否从发按错中进步,决定了犯错这件事获得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

2、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2.1、如何将知识转换为能力

       学习的三个层次:

  1. 知识层:具体某个领域的,用来阐述道理或解释事情或完成任务的相关信息;
  2. 能力层:这里的能力是广义的,既包括特定领域的技能,比如:打篮球、画画,也包括超越具体领域的 通用能力,比如思维、沟通、管理能力等;
  3. 价值观层:整体的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也就是对事物的判断。

       低效学习的三个误区:

  1. 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
           大脑的长期记忆容量其实是无限的,知识零散的信息太多,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调用,而分类之后就可以方便调用了。建立知识体系之后,就不会再感觉到信息饥渴以及信息过载了。
  2. 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忽略底层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想一步登天地掌握“道”,其实登上的只是“空中楼阁”。只有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真正的悟出“价值观”
  3. 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不能转化为能力知识,学的越多只会让你信息过载、浪费时间、感到挫败。因此在学习完具体的知识后,要将它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用到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去,将他真正的变成你的一部分。
2.2、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有知识架构、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

  1. 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
           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你要明确: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如何应用?这个领域和你现有的其他知识有什么关系?因为如果你学到的东西没有场景去应用,你就没有动力去学,而且就算学会了也会很快就忘记。
  2. 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
           通过权威的渠道,寻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体系。比如:专家、专业网站、专业书籍
  3. 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
           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知识架构。
  4. 在架构中填充知识
           在碰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的时候,先将它记录到Evernote里,之后有时间的时候在将它归类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去。
  5. 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学会举一反三,知识要向问题靠拢:在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死开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向知识靠拢: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回到知识体系中,看哪些知识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三、构建思维能力

1、正确定义问题
1.1、工作的两种类型

       我们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两类:过程导向型与结果导向型
       对于过程导向的岗位来说,想要多产出价值,通常就是多花时间,因为单位时间的价值基本是固定的;而结果导向型的工作,需要的更多是功劳而不是苦劳,除了多花时间外,还有两种方法:

  1. 做更高价值的事情,因此要学会筛选高价值的事情,比如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将事情做得更快;
1.2、不是所有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

       表现问题与真正的问题之间往往存在三种偏差:

  1. 理解偏差(常常出现在别人要你解决问题的时候)——所以需要提问;
  2. 隐藏偏差(常常出现在与他人产生冲突的时候)——所以需要挖掘别人内心真正需求,从而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3. 成因偏差(常常出现在解决商业性问题的时候)——所以需要分析,要寻找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1.3、不是所有正真的问题都值得被解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找到解决度高、关键度高的事情,这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的地方。但是你需要做的是思考而不是困扰,真正的思考,是你需要收集信息、自我剖析、咨询他人、分析各种可能、最后进行选择 ;而不是反复思量、原地踏步。

1.4、如何快速找到有价值的问题

       在看到问题的时候,不要马上解决,而是先过一遍问题清单:

  1. 澄清需求——我是否清楚该问题/任务的背景、目的、关键利益方、可用资源、时间要求?要准确定义问题
  2. 挖掘诉求——对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挑战?他真正的诉求是什么?这个诉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若不是和人相关的问题,可忽略这条)
  3. 找准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是根本原因?这个问题解决了,事情就会变得顺利了么?
  4. 确定关键——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必须被解决?是否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解决?
  5. 确定可行——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可以被解决?我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花多久?这个时间是否可以接受?
  6. 正确思考——这个问题我思量多久了?有没有进展?继续如此,是否可能找到答案?
2、培养结构化思维
2.1、人脑的特点

       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规律:

  1. 第一,一次不能太多,3个左右最好,太多信息会让大脑觉得负荷过大;
  2. 第二,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2.2、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

       当你面临一个难题的时候,有两种方法用来寻找结构:
       一种是自上而下地找结构,这种方法需要平常大量的积累各种结构化框架,分为程度结构、时间结构以及空间结构。比如:KANO模型、客户生命周期、PEST模型等等;
       另一种是自下而上归纳总结成结构,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将碎片化信息归纳成结构:

  1. 头脑风暴,将脑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想法都列出来
  2. 连线分组,将类似的想法用线连接起来,并进行分组,总结每组思想的共性
  3. 提炼结构,看一下这些分组,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等,按照这样的规律,是否需要补充或者调整;
  4. 完善观点,确定结构之后,看每个结构之下是否还需补充其他信息,最后完善思路
3、跳出固有思维
3.1、垂直思维与水平思维

       结构化思维让你的思考更清晰、想法更完善、表达更逻辑,但是要有更创新的洞见,往往还需要结合水平思维。

  1. 结构化思维属于垂直思维,它能够让我们从一个点开始,跟随严密的逻辑一步步往下推导;但是他忽略了水平方面的可能性;
  2. 水平思维:以非直接、非传统的方式或者显然非逻辑、非一步步推导的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2、培养水平思维

       :从观念上、信息熵做好创造的准备;
        1. 改变观念
              善于发现潜在问题并解决;
              变化、挫折、失败都是创新的机会;
              关注外部变化和趋势;
        2. 收集信息
              特征信息,即该领域内一些好的方案所具备的特征;
              主题信息,即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方法论/学习材料;
              对象信息,即你受众的需求;
       :将自己的思维信马由缰的放出去,大开脑洞;
              1. 拓展问题,即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who?what?why?where?when?how?
              2.SCAMPER,当产品/服务出现问题、需要改进的时候,SCAMPER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3.重新表述问题,试着将问题用不同的方式问自己。
              4.反向问题,试着将问题反过来问,可能会有意外发现;
              5.用比喻转换为熟悉问题,用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寻找灵感;
              6.随机输入,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照片,强行将其与问题联系在一起,逼迫你跳出思维定式;
       :过滤掉那些不靠谱的想法;
              1.考虑更想法的风险、阻力、影响;
              2.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对比和决策
       :将思维收回来,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方案;
       :执行和跟进

4、独立思考
4.1、区分事实与观点
  1. 描述性议题与规定性论题
           有些论题,“比如牛奶是白色的”,他的结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讨论“世界是什么”,这是描述性议题
           有些论题,比如“公共场合是否应该戒烟”,跟个人的主观看法有关,讨论“世界应该是什么”,这是规定性议题。
           面对规定性议题的时候,关注结论往往没有意义,只会变成不同立场的相互攻击,因为这些论题从来没有正确答案,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个论证过程是否严密,有逻辑?
  2. 事实与观点
           描述性议题的结论如果正确,可以称之为实时;而规定性议题的结论称之为观点。
2.2、如何独立思考?

       一般来说,我们在论述问题的时候一般包括以下要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合这些要素,我们对论述过程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向自己问几个问题:

  1. 这个理由是否能够推出结论?是否存在逻辑漏洞?
           1.1、人身攻击: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非陈述理由;
           1.2、虚假的两难选择:明明存在两种以上选择,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1.3、相关当因果:前后发生或者存在相关关系的两件事情,被强行解释为因果关系;
           1.4、诉诸感情:使用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注意力;
           1.5、乱扣帽子:创造一个简单的名词,来概括和简化复杂事情;
  2. 是否隐藏了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假设
  3. 证据/事实是否有效支撑理由
  4. 是否存在故意隐藏或模糊不理证据/事实

       此外,我们在训练独立思考的时候,还需注意这些:

  1. 多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避免先入为主;
  2. 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不要轻易否定,也不要轻易肯定;
  3. 筛选出需要批判性思考的问题,不要对每句话都进行批判性思考,那样就没法生活了

四、提升沟通能力

1、如何做好临场发言
  1. 想主题:迅速找到一个切入点,第一句就说出自己的观点;
  2. 搭架子:在论证观点的时候,思考一个结构(时间、空间、程度),并只说三点;
  3. 填素材:每个架子里,填充一些事例、数据,来推进论据向观点靠近
2、如何愉快的闲聊
  1. 需要控制话题的长度和节奏、适时表达认同、与对方感同身受
  2. 聊天不是辩论、不是回报工作,更不是为了得出一个准确答案;
  3. 如何控制长度和节奏:对方抛出话题,从六大角度进行延展;自己抛出话题,不要提出封闭式问题;不想继续时:以事情、口号或者表情来结束;
  4. 如何适时表达认同:借助表情、善于倾听、赞美对方;
  5. 如何表达不认同:委婉地表达、给别人期望;
  6. 任何与对方感同身受: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穿上对方的鞋、暂时放下自我
3、讲事实不如讲故事
3.1、好故事的要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商业环境中的故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小说故事不同:

  1. 小说中的渴望是人为制造的,而商业故事中的渴望是需要挖掘的,从现有的背景中,挖掘出对方渴望的是什么?并将这种渴望描述出来;
  2. 商业故事是有目的的,你需要根据目的来定好结局,然后倒推出对方的渴望是什么?才能跟你想说的问题形成冲突,并导出最终结局。以终为始才是正确的将商业故事的方式;
  3. 展示通常是数据或者案例;
4、拓展弱联系
4.1、区分概念
  1. 强联系:指的是你们处于同一个圈子;比如一起居住,一起工作,你们相处时间较长,通常想法也倾向于相似;
  2. 弱联系:指的是你圈子以外的人,你认识但是不是那么关心,可能是刚刚认识,也可能是朋友的朋友,你们的想法往往不同;弱联系往往是建立在价值呼唤的基础上的;
  3. 强联系数量,人与人之间其实不会相差太多,他决定的是你人际网络的深度;而决定你人际网络宽度的却是你的弱联系数量;
4.2、如何拓展若联系
  1. 离开舒适区,与陌生人打交道;
           1.1、让别人引荐;
           1.2、主动建立圈子之间的连接;
           1.3、借助共同话题;
  2. 选对圈子
           2.1、不要和现有的人际网络重合度过大;
           2.2、能够给你带来价值;
           2.3、你对这个圈子可以有贡献或者价值;
  3. 你的定位
           3.1、节点:可能是该人际网络的发起人,善于和大家打成一片;
           3.2、专家:掌握信息、知识甚至资源的人,你想要了解的信息总能在他那里听到;
           3.3、明星:善于说服别人的人,很有人格魅力;
           3.4、助理:在圈子里提供服务的人呢,乐于助人;
  4. 摆正态度
           4.1、保持真诚:出发点不要太功利;表现真实的自己;
           4.2、保持平等;
           4.3、记得给予;
  5. 用好技巧
           5.1、保持良好的形象;
           5.2、比你能说的,让他说;没你能说的,启发他说;
           5.3、适当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6. 不要太过于因爱人际网络
           6.1、不要因此忽略自己的好友;
           6.2、弱联系也可以转换为强联系;
           6.3、投资自己比投资别人要靠谱的多;

五、破除思维定式

1、努力与结果的关系
1.1、努力与成绩之间的关系是曲线而不是直线

       稍加努力可以做到60分,但是做到80分需要成倍的努力。入门一个领域可能只需要20小时,但想成为专家,你得需要刻意练习10000小时。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下面这条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不同成绩对应的资源回报不同

       60分的成绩很容易达到,自然有很多人都可以的达到,这个区间的资源就被很多人瓜分了;因此,考虑资源和人数分布的因素,性价比最高的不是60分而是90分,尽管他是风险最高的。
       那我们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又维持较高的性价比呢?

  1. 有所取舍
           有些事情需要做到70分,这样你会超过60分的大多数人,获得最基本的资源回报;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能力、需求、兴趣,选取资源最集中的领域,将这件事情做到90份。成为T型人才。
  2. 掌握方法
           60分以上,就需要技巧了,需要不断的试错总结,而不是光做应激性的努力。
  3. 调节情绪
           不沾沾自喜、不妄自菲薄
2、跳出错误意识
  1. 追求工作生活平衡,而忽略背后的本质
           我们其实在乎的不是工作也生活的平衡,而是痛苦和快乐的平衡,但是工作不全是痛苦的,而生活也不全是快乐的。有时候当下的付出是为了长期的快乐,而当下的快乐却会带来长久的痛苦。因此我们无需将工作与生活对立,他们本来就是互为一体的。
  2. 将行为归因于性格,而忽略能力
           人的行为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性格、动机、价值观‘经历、外部影响,角色以及能力,远远不是性格一个因素决定的。
  3. 遇到挫折必须恢复,而错过随之而来的机会
           我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挫折和失败需要花时间去应对;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失败,不要将它当成自己堕落的理由,而是将它当成发展自己的机会,去反思去总结。
3、不要给人贴标签
3.1、为什么会贴标签
  1. 这是我们对抗恐惧的一种经验;
  2. 这是抱团竞争的一种方式;
           人类有一种将他人划分进“群内”、“群外”的天然倾向,偏爱群内人员,却歧视群外人员。
  3. 社交便利
           对熟悉的人,常常把他看做一个个有个性的人,对不熟悉的人倾向于归类。
3.2、贴标签有什么负面作用
  1. 导致标签对象的消极行为
           刻板印象歧视是一种偏见,而偏见容易导致歧视,歧视会导致消极行为;这种刻板印象会左右我们的行为,制造一个有一个自证预言
  2. 增加标签对象的焦虑感
  3. 降低我们与标签对象深入交往的机会
3.3、如何撕掉标签
  1. 正确了解自己,并且让其他群里人认识到这一点
  2. 打破自证预言,多看反刻板印象的例子
  3. 争取群体地位的上升
  • 16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