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星座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1)

摘 要: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是一种利用波束形成网络,同时实现多个独立的高增益波束的多波束天线,具有高灵活性和宽角度扫描等优点,是低轨通信卫星系统的核心载荷之一。旨在针对应用于低轨星座的星载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进行归纳和分析。对低轨星座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发展历程、波束形成技术、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低轨星座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未来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低轨卫星星座;多波束相控阵:模拟波束形成

低轨卫星星座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顺应采用非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从太空提供通信服务的趋势,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 年率先提出了第一代低轨卫星星座“星(Iridium )”[1 -2] 随后,美国 LOSS 公司又于 1991 年提出了"全球星”星座计划[3]。但是由于市场定位错误、技术复杂度高、投资过大、研发周期长及系统能力弱等多种原因,这些低轨卫星星座系统在 2000年前后迎来了破产潮。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得益于火箭发射成本的降低.卫星制造能力的提升、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4],低轨卫星星座悄然复苏,并朝着宽带、高通量方向发展,有望成为 5G 的有效补充。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可以利用波束形成网终同时实现多个独立的高增益波束,是低轨卫星星座的核心载荷之一,它具有灵活度高、扫描角域宽、可靠性高等优点,不仅可以满足广城覆盖、宽带传输,而且还能实现随遇接入、多点通信等迫切需求。目前,国内已经发表了多篇关于星载相控阵天线的综述文章[5-9。这些文献大都是对应用于中低轨道以及同步轨道卫星的相控阵天线或多波束天线进行整体的归纳和总结,鲜少有文献单独针对应用于低轨卫星星座的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展开论述。本文旨在针对应用于低轨星座的星载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进行归纳和分析。首先梳理了低轨星座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波束形成技术。指出了相控阵天线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低轨星载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未来发展趋势
1、发展历程
国外对星载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研究已经历了 40 余年的时间。早在 2

  • 1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inaryStarXi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