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机器人运动控制与仿真(1)平面跳行单腿-Legged Robots That Balance仿真复现(持续更新)

平面二维单足

理论整理

单足模型构建

image.png
平面单腿跳跃机器人。它有两个主要部分:主体和腿。主体为阀、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提供安装,并具有加重梁以增加惯性矩。腿部是一个相对于身体转动的气缸,一端带有软垫脚。机器由压缩空气驱动。四个开关电磁阀控制进/出支腿气缸的气流。他们可以将空气滞留在腿部气缸中,使其起到弹簧的作用。一对气动执行元件在腿部和身体之间施加扭矩。这些执行器由比例压力控制伺服阀提供动力。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可测量腿的长度、髋关节的角度、脚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以及腿部气压缸中的压力。image.png
测试设备:
简化运动模型,让机器人的运动限制在3自由度:前后,上下,俯仰。

运动过程

image.png
离地(Lift-off)。脚失去与地面的接触的那一刻。最高点(Top)。身体处于最高高度和从上到下垂直运动的腾空时刻。
触地(Touchdown)。脚接触地面的那一刻。最低点(Bottom)。站立时身体处于最低高度且垂直速度方向从下变化为上的时刻

运动控制(3部分)

1.气缸推力激励跳跃运动
2.落下到触底瞬间落足点的选取
3.伺服阀控制髋关节保持站立过程的平衡

跳行高度的控制

站立阶段计算出一定的推力加载一定能量使得机器人条约阶段达到预期值
两种方法:
1.推力注入系统的能量=摩擦+加速无弹簧腿质量损失的能量(之后会提及)
2.每个推力值对应一个唯一的跳跃高度(由于这些机械损耗是随跳跃高度单调变化的)
此处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如下图
image.png
图 2 2 .6 机器跳到适当位置时记录的数据。每持续 5 秒钟调整一次垂直推力,更改跳跃高度。在每种情况下,大约需要 2 秒、四个周期才能达到平衡。(上曲线)髋关节高度z;(中曲线)脚的高度z − 𝑧 𝑔 ;(下曲线)推力的持续时间。摘自 Raibert 和 Brown(1984)。

前行速度控制

机器人足端在腾空结束落地瞬间足端相对于质心的位置直接影响力后续运动的加速度。此外,身体的前行速度、垂直速度和腿部轴向力也会影响加速度。

净加速度

触地时与离地时的速度之差∆𝑥̇ = 𝑥̇ 𝑚𝑝 − 𝑥̇ 𝑢𝑑 是一个关于足端触地时前伸位置的线性函数。净前行加速度是一个单一的数字,它是关于整个站立阶段的加速度之和。单位为 m/s/hop。而在腾空阶段,前行加速度近似为 0,因此通过站立阶段的加速度就可以控制速度了。

中性点

对每一个前行速度,都存在一个特定的足端位置,使得净前行加速度为 0,我们称之为中性点(neutral point),用𝑥_f0 表示。对原地跳跃,中性点就在身体的正下方;而对于前行跳行,中性点在前行方向上。前行越快,中性点离身体越远,如图表 11 所示。
image.png

控制方法

通过将脚放在中性点的前面,控制系统会产生向后的净加速度,从而使机器人减速。通过将脚放在中性点后面,可以产生向前的净加速度,从而使机器人加速。

利用足端位置控制速度

在实际操作时,为了估计所需的前伸位置,我们考虑了两个因素:使用测量到的前行速度(measured foward speed)来估算中性点位置;使用前行速度的误差来计算所需落足点与中性点的位置偏差(当实际前行速度与期望前行速度不一致时,需要调整落足点来获得加\减速)。控制系统结合中性点和位置偏差来决定如何落脚。

足端在髋关节前方的距离为:
image.png
为了使机器人加速,控制系统引入了不对称性。需要加速以稳定前进速度以防止错误和外部干扰,并使其从一种前进速度变化为另一种前进速度。控制系统使用前进速度误差的线性函数来求得足端的位移:<br /image.png
image.png


一旦控制系统计算出𝑥_f ,就可以使用运动学来计算出所需的髋关节角度:
image.png
image.png

身体姿态控制

在机器人接触到地面的状态下,地面的摩檫力会使得伺服将扭矩作用到身体上,而且不会引起腿部较大的加速度。因此系统通过控制伺服电机来保持身体姿态稳定:
image.png


状态机

image.png
跳行周期的状态机顺序的详细信息。当中心列中的事件发生时,将进入左侧中显示的阶段。右侧显示了要执行的控制操作。在正常跳行期间,阶段按顺序执行。如文本中所述,“加载”和“卸载”状态有助于将站立和腾空阶段分开。

结论

我们将单足的运动控制刨析成三个部分:

  • 弹跳高度控制:站立阶段提供一段时间推力,腾空阶段将推力降低到一定值,一定推力对应一定高度,见上表。

  • 前进速度控制:

    image.png

  • 身体姿态(Body Attitude)控制:

    伺服驱动身体转角

    image.png

下节我们将在webots里进行单足机器人的建模

  • 3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仿生跳跃机器人是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的机器人,它能模仿人类的跳跃动作并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CSND(CSDN社区)是一个持续关注科技发展的社区平台,为了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CSND团队研发了这款仿生跳跃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动力控制系统,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跳跃动作。它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跳跃目标的位置和高度,通过多关节运动装置实现准确的跳跃动作。 此外,仿生跳跃机器人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跳跃目标和环境条件,通过自主学习和智能决策,调整跳跃动作的力度和距离,以达到最佳效果。 CSND对于这款机器人的研发具有多重目的。首先,它可以应用于娱乐和体育领域,例如用于表演和娱乐活动中,增加互动性和娱乐性。其次,它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例如模拟人类跳跃动作,进一步研究人类运动机理。最后,它还可以应用于教育和培训领域,例如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原理和仿生学概念。 总之,仿生跳跃机器人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它结合了仿生学原理和机器人技术,能够模仿人类跳跃动作并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这款机器人的研发对于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回答2: 仿生跳跃机器人是一种模仿生物跳跃运动能力的机器人。它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来实现高效的跳跃动作。 首先,仿生跳跃机器人拥有优秀的感知能力。它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和力传感器等,能够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通过收集环境信息并实时处理,它可以快速适应不同的跳跃环境,并做出相应的跳跃动作。 其次,仿生跳跃机器人具备智能的控制系统。机器人内置了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和任务要求进行动作规划和控制。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机器人可以自主地学习和优化跳跃策略,达到更高的跳跃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仿生跳跃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也十分重要。它通常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灵活的关节,以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驱动效率。机器人的腿部结构灵感来源于生物动物,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支撑环境,提供更稳固的跳跃支撑力。 最后,仿生跳跃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应用于救援任务中,可以跳过障碍物、突破困境,快速到达目标地点。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探索险峻地形,进行高空跳跃等极限运动。同时,仿生跳跃机器人还可以在工业生产中承担重要的物流运输任务。 总而言之,仿生跳跃机器人是一种融合了感知技术、智能控制和生物学原理的先进机器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它将在各个领域展示出更加出色的表现。 ### 回答3: 仿生跳跃机器人是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的机器人,其外形与人类的身体结构相似,具备人类类似的弹跳能力。CSND是一家知名的技术论坛,这里分享了关于仿生跳跃机器人的信息。 仿生跳跃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人类的运动方式和动物的跳跃能力。它的身体结构采用了类似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机械结构,可以通过类似于人体关节的部件实现动作的协调和控制。这种仿生设计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跳跃动作,并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能量转换效率。 仿生跳跃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用于探索险峻的地形,进行搜救任务,甚至是参与娱乐活动。它可以通过弹跳跨越障碍物,迅速移动到目标地点,完成任务。在搜救任务中,它能够跳跃到灾难现场,寻找被困者并进行救援。在娱乐活动中,仿生跳跃机器人可以展示出人类所不能及的高度和灵活性,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为了实现这种跳跃能力,仿生跳跃机器人配备了先进的感知和控制系统。它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实现对地形和障碍物的识别。同时,它采用了强大的算法和控制器,能够实时调整肌肉的张力和关节的运动,以保持平衡和精准的跳跃。 总之,仿生跳跃机器人是一种利用仿生学原理设计的机器人,具备人类类似的弹跳能力。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探险、搜救和娱乐等,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在CSND上,你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仿生跳跃机器人的技术和研究内容,了解更多关于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