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湿度的影响因素
一、水汽的供应量
空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降水(Precipitation) 和下垫面的蒸发(Evaporation)。
和水汽来源有关的降水量、水体面积、蒸发条件、土壤水分含量、植被覆盖度等因素,以及影响水汽输送的条件如风、垂直气流等,都会影响湿度。
二、气温——决定空气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
气温越高,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含量就越高,所以湿度必然和气温有关。那湿度是如何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呢?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要分开讨论。
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
绝对湿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因为同等水分条件下,气温高时,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绝对湿度就大(实际水汽压也大)。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水汽含量不变时,相对湿度与气温呈负相关。因为水汽含量不变,实际水汽压也不变,当气温高时,饱和水汽压高,相对湿度就小。
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湿度受气温影响,因此近地面湿度也和气温一样具有周期性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但变化规律更为复杂。而且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
1、绝对湿度的日变化:一般和气温呈正相关
绝对湿度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
原因:对流运动不旺盛时,气温主要影响蒸发过程,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绝对湿度就大。因此绝对湿度与气温成正相关,绝对湿度的极值也出现在温度的极值处。
拓展: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地区和季节,垂直方向的水汽输送对绝对湿度的影响就不能忽略了。近地面气温升高时,对流运动旺盛,使近地面水汽更多被上传到上层大气,导致下层的绝对湿度减小。这种情况的绝对湿度日变化就更加复杂。
2、绝对湿度的年变化:和气温呈正相关
和气温一样,绝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气温呈负相关
相对湿度每天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低值出现在午后。
原因: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所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日变化相反。
2、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和气温呈负相关
在内陆干燥而全年绝对湿度变化不大的地方,湿度主要受气温影响。因此相对湿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季风气候区受气温、水汽双重影响,变化比较复杂。
水汽含量的垂直/水平分布
大气中的水汽量受海拔和当地地理条件的温度变化的影响。换句话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可以通过它们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来扩展。
水汽含量的垂直分布
图一描述了大气中气温和水汽的垂直分布,可以看出水汽随着大气高度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瞬时气温较低。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空气保持水蒸气的能力也增加。大气中总水汽的大部分出现在距海平面1.5公里以下的海平面,然后5-6%的水汽出现在海拔5公里以上的高度,1%的水汽出现在海拔12公里左右的平流层(stratosphere)。相对湿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面平均湿度为60-80%,在海拔300毫巴(9公里)处降低到20^t0%
水汽含量的水平分布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报告的地表总水汽水平分布,在赤道地区有较高的热值,然后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极地一直降低到最低值(图2)。然而,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沙漠中,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少,尽管它的温度很高。
(1992年可降水量的水平分布)
参考
1、知乎-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你能分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