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优化算法】蜉蝣算法(Mayfly Algorithm,MA), 2020

蜉蝣算法由KonstantinosZervoudakis于2020年提出,结合了粒子群、遗传和萤火虫算法的优势。它模拟了蜉蝣的飞行和交配行为,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算法包括雄性和雌性蜉蝣的移动策略以及交配过程,其中雄性基于经验和邻居调整位置,雌性被最优雄性吸引。每代迭代包括适应度计算、位置更新和交配产生子代。该算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表现出色,但适应度计算次数多可能影响效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前言

蜉蝣算法(Mayfly Algorithm,MA)是由Konstantinos Zervoudakis于2020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优化算法,该算法模拟了蜉蝣的飞行行为和交配过程,综合了群体智能和进化算法的优势。

截止到 2023 年,算法引用趋势

1. 蜉蝣相关的生物群行为

蜉蝣是蜉蝣目昆虫,在从卵中孵化出来后,蜉蝣幼虫肉眼可见,它们要花几年的时间作为水生若虫生长,直到成年后才可以上升到水面。成年蜉蝣在完成繁殖的最终目标前只能存活几天时间。为了吸引雌性,大多数成年雄性会聚集在水面上方几米的地方,通过特有的上下运动模式来表演一种婚礼舞蹈>雌性飞入这些种群中以与空中的雄性交配。交配可能只持续几秒钟,当交配完成后,雌性把卵排到水面上,以延续下一代。

蜉蝣算法就是受上述启发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优化算法, 其可以认为是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一种改进,综合了粒子群PSO、遗传算法GA和萤火虫算法FA的各大优势。

假设:

  1. 蜉蝣从卵中孵化出来就已经是成虫,无论活多久,最适应的蜉蝣都能存活下来;
  2. 每只蜉蝣在搜索空间中的位置代表了问题的一个可行解;
  3. 初始时,随机生成两个蜉蝣种群,分别代表雄性和雌性种群,即每只蜉蝣作为一个候选解被随机置于问题空间中,该候选解可通过一个 d d d维向量 x = ( x 1 , ⋯   , x d ) x = ( x_1 , ⋯   , x_d) x=(x1,,xd))来表达,且其性能可根据预定义的目标函数 f ( x ) f(x) f(x)评估得到;
  4. 蜉蝣的速度定义为其位置的变化,飞行方向是个体和社会飞行经验的动态交互。特别地,蜉蝣会根据当前的个体最优位置( pbest \text{pbest} pbest)以及当前种群的最优位置( gbest \text{gbest} gbest)调整其轨迹。

2. 算法仿生设计

2.1 雄性蜉蝣的移动

雄蜉蝣的群居,意味着每只雄蜉蝣的位置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邻居的经验调整的。假设 x i t x_i^t xit是在第 t t t次迭代,蜉蝣 i i i在搜索空间中的当前位置,通过在当前位置上添加一个速度 v i t + 1 v_i^{t + 1} vit+1
x i t + 1 = x i t + v i t + 1 (6) x_i^{t+1} = x_i^{t} + v_i^{t + 1} \tag{6} xit+1=xit+vit+1(6)

考虑到雄性蜉蝣总是在靠近水面的地方斗舞,所以飞行速度并不会很快,且它们是不断移动的,所以雄蜉蝣的速度可以计算为:
v i j t + 1 = v i j t + a 1 e − β r p 2 ( p b e s t i j − x i j t ) + a 2 e − β r g 2 ( g b e s t i j − x i j t ) (7) v_{ij}^{t+ 1} = v_{ij}^{t} + a_1e^{- \beta r_p^2}(pbest_{ij} - x_{ij}^t) + a_2e^{- \beta r_g^2}(gbest_{ij} - x_{ij}^t) \tag{7} vijt+1=vijt+a1eβrp2(pbestijxijt)+a2eβrg2(gbestijxijt)(7)

式中 v i j t v_{ij}^t vijt是第 t t t此迭代,蜉蝣 i i i在维度 j = 1 , . . . , n j = 1 , . . . , n j=1,...,n上的速度, x i j t x_{ij}^t xijt是是第 t t t此迭代, 蜉蝣 i i i在维度 j j j上的位置, a 1 a_1 a1 a 2 a_2 a2是正吸引常数,分别用于缩放认知和社会部分的贡献,通俗来讲就是当前个体及最优个体对当前飞行速度的影响程度。 p b e s t i pbest_i pbesti 是蜉蝣 i i i访问过的最优位置(历史最优位置), g b e s t gbest gbest为群体最优个体位置。考虑最小化问题,下一时间步 t + 1 t+1 t+1的个体最优位置 p b e s t i j pbest_{ij} pbestij可计算为:

其中 f : R n → R f: \Bbb{R}^n \to \Bbb{R} f:RnR 为目标函数,第 t t t的全局最优位置 g b e s t gbest gbest定义为:
g b e s t ∈ { p b e s t 1 , p b e s t 2 , . . . , p b e s t N ∣ f ( g b e s t ) } = m i n { f ( p b e s t 1 ) , f ( p b e s t 2 ) , . . . , f ( p b e s t N ) } (4) gbest \in \{pbest_1, pbest_2, ..., pbest_N | f(gbest)\} = min\{f(pbest_1), f(pbest_2), ..., f(pbest_N)\} \tag{4} gbest{pbest1,pbest2,...,pbestNf(gbest)}=min{f(pbest1),f(pbest2),...,f(pbestN)}(4)

其中 N N N是种群中雄性蜉蝣总数。 β β β是固定的可见度系数,用于限制蜉蝣的可见度,而 r p r_p rp r g r_g rg分别是 x i x_i xi p b e s t i pbest_i pbesti, x i x_i xi g b e s t gbest gbest之间的笛卡尔距离:
∣ ∣ x i − X i ∣ ∣ = ∑ j = 1 n ( x i j − X i j ) 2 (5) ||x_i - X_i|| = \sqrt{\sum_{j=1}^n(x_{ij} - X_{ij})^2} \tag{5} ∣∣xiXi∣∣=j=1n(xijXij)2 (5)

其中 x i j x_{ij} xij为蜉蝣 i i i的第 j j j个元素, X i X_i Xi对应 p b e s t i pbest_i pbesti g b e s t gbest gbest.

种群中最优蜉蝣继续表演它们特有的上下婚礼舞蹈,这对算法的功能是很重要的。因此,最优蜉蝣必须不断改变它们的速度:
v i j t + 1 = v i j t + d ∗ r (6) v_{ij}^{t+1} = v_{ij}^t +d *r \tag{6} vijt+1=vijt+dr(6)

其中 d d d为婚舞距离系数, r r r 为[-1,1]范围内的随机数。通过这种上下移动就为算法引入了随机元素。

2.2 雌性蜉蝣的移动

不同于雄性蜉蝣,雌性蜉蝣并不会成群结队,而是飞向雄性以进行繁殖。假设 y i t y_i^t yit,是在 t t t次迭代,雌性蜉蝣 i i i在搜索空间中的当前位置,那在当前位置上增加一个速度 v i t + 1 v_i^{t + 1} vit+1就可以改变这个位置,即:
y i t + 1 = y i t + v i t + 1 (6) y_i^{t+1} = y_i^{t} + v_i^{t + 1} \tag{6} yit+1=yit+vit+1(6)

尽管吸引过程是随机的,但为了简便可以将其视为确定过程,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其适应度值,最优雄性吸引最优雌性,第二优雄性吸引第二有雌性,以此类推。那么考虑最小化问题时,其速度按如下计算:
v i j t + 1 = { v i j t + a 2 e − β r m f 2 ( x i j − y i j t ) , if  f ( y i ) > f ( x i ) v i j t + f l ∗ r , if  f ( y i ) ≤ f ( x i ) v_{ij}^{t+ 1} = \begin{cases} v_{ij}^{t} + a_2e^{- \beta r_{mf}^2}(x_{ij} - y_{ij}^t), & \text{if $f(y_i) \gt f(x_i)$} \\ v_{ij}^{t} + fl * r, & \text{if $f(y_i) \leq f(x_i)$} \\ \end{cases} vijt+1={vijt+a2eβrmf2(xijyijt),vijt+flr,if f(yi)>f(xi)if f(yi)f(xi)
其中, v i j t v_{ij}^{t} vijt是第 t t t次迭代,雌性蜉蝣 i i i在维度 j = 1 , . . . , n j = 1 , . . . , n j=1,...,n上的速度, y i j t y_{ij}^t yijt是第 t t t次迭代,雌性蜉蝣 i i i在维度 j j j上的位置, a 2 a_2 a2 是正吸引常数, β β β是固定可见度常数, r m f r_{mf} rmf 是雄性和雌性之间的笛卡尔距离, f l fl fl是随机游走系数, 当雌性没有被雄性吸引时使用,此时雌性随机飞行,且 r r r [ − 1 , 1 ] [-1,1] [1,1]范围内的随机值。

2.3 蜉蝣交配

交叉算法表达了两只蜉蝣之间的交配过程:从雄性种群和雌性种群中分别选择一个父代,选择方式同雄性吸引雌性的方式相同。特别地,选择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基于适应度值的,如果是后者,则最优雌性与最优雄性交配,第二优之间交配,以此类推。交叉的结果就是生成如下两个子代:

o f f s p r i n g 1 = L ∗ m a l e + ( 1 + L ) ∗ f e m a l e o f f s p r i n g 2 = L ∗ f e m a l e + ( 1 − L ) ∗ m a l e \begin{align*} offspring1 = L * male + (1 + L)*female\\ offspring2 = L * female + (1 - L) * male \end{align*} offspring1=Lmale+(1+L)femaleoffspring2=Lfemale+(1L)male

其中 m a l e male male是雄性父代, f e m a l e female female是雌性父代 , L L L是特定范围内的随机值,子代初始速度为0。

3. 算法流程

蜉蝣算法流程如下:

Step1. 初始化雌性蜉蝣,雄性蜉蝣,设定参数。

Step2. 计算适应度值,并且排序,获取pbest和gbest。

Step3. 依次跟新雄性蜉蝣,雌性蜉蝣位置,并且交配。

Step4. 计算适应度,并更新pbest和gbest

Step5. 是否满足停止条件,如果满足则退出,输出结果,否则重复执行Step3-5。

更细节的流程为:
目标函数 f ( x ) , x = ( x 1 , . . . , x d ) T f(x), x = (x_1, ..., x_d)^T f(x),x=(x1,...,xd)T

初始化雄性蜉蝣种群 x i ( i = 1 , 2 , . . . , N ) x_i(i = 1, 2, ..., N) xi(i=1,2,...,N) 及速度 v m i v_{mi} vmi

初始化雄性蜉蝣种群 y i ( i = 1 , 2 , . . . , M ) y_i(i = 1, 2, ..., M) yi(i=1,2,...,M) 及速度 v f i v_{fi} vfi

评估各蜉蝣适应度值

找到全局最优解 g b e s t gbest gbest

Do while 未满足终止准则

     ~~~~     更新雄性和雌性的速度和解

     ~~~~     评估解

     ~~~~     蜉蝣交配

     ~~~~     评估子代

     ~~~~     随机将子代分为雄性和雌性

     ~~~~     更新 pbest 和 gbest

end while

4. 算法特点

总体而言,MA算法的结构与粒子群算法有些相似,不过作者将部分参数设置为自适应,这就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很吃香。虽然MA算法性能优异,但不得不说,每经过一次迭代,适应度的计算次数过多,所以当以适应度计算次数为评价标准时,MA算法不一定能表现得很优异。值得一提的是,代码中额外引入了一个惯性权重,这是在原文中没有的。

References

[1] Zervoudakis K, Tsafarakis S. A may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20, 145: 106559.

[2] 智能优化算法(源码)-蜉蝣算法(Mayfly Algorithm,MA)

[3] 第三十九弹——蜉蝣算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