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吧,电力电子这课如果想学懂主要就是画波形,只要你能画出波形那各种计算对着波形就能算出来,毕竟平均值就是积分求平均,有效值就是方均根,管子正反压那些你都画出波形了总不能还看不出来吧。但现在是速成,所以令人感叹。
一、三相半波可控
二、三相桥式全控
其实三相桥式全控可以看成一个共阴极半波可控和一个共阳极半波可控的串联组合 :
上面三个管子D1 D3 D5构成共阴极组,下面三个管子D4 D6 D2构成共阳极组。
三相桥式全控初看最不好理解的个人觉得是管子的导通顺序,就是每个时间段是哪两个管子在导通,这个不是死记硬背的,可以这么理解:
共阴极组:三相电压瞬时值最大的那一相管子导通
共阴极组:三相电压瞬时值最小的那一相管子导通
而三相电压A B C在一个周期的瞬时值变化顺序又是:
Amax Bmin --- Amax Cmin --- Bmax Cmin --- Bmax Amin --- Cmax Amin --- Cmax Bmin
这样就对应了一个周期内晶闸管的六种导通组合:
D1 D6--- D1 D2--- D3 D2--- D3 D4 --- D5 D4 --- D4 D6
而输出电压就是每个时间段内最大的相电压-最小相的电压,即两相线电压。
其余特点:
- 管子导通顺序就是1 2 3 4 5 6,每个时间段的触发脉冲相位相差60度,即123456的相位依次差60度,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的管子内部之间就依次差120度。
- 六脉波整流电路(ud一周期脉动6次)。
- 宽脉冲触发、双脉冲触发。
- 移相范围是120度,因为输出的是线电压,线电压超前相电压30度,所以比三相半波可控还要少30度,180-30(自然换相点)-30(线电压超前)=120。
- 连续和断续的临界点导通角是60度(三相半波是30度)。
三、其余知识
1.变压器漏感的影响
变压器漏感主要影响的是换流过程,以三相半波可控为例,从a到b相换流时,由于漏感存在电流不能突变,会有一段时间Ia减小Ib增加的过程,此时AB相是短路的,这个过程的电角度就是换相重叠角。
这个概念性的东西就是换相重叠角与什么有关以及影响,其中Xb是漏抗。计算也能出题,详见下一篇有源逆变。
2.电容滤波的整流
这个不知道考不考,也不知道怎么考...简单说一下个人的理解:
电容在整流中滤波的主要原理是储能(与信号中的滤波不同),核心就是电容充放电,比如单相半波可控,在晶闸管导通的时候电源给负载供电的同时给电容充电,电容电压充的高于电源电压之后就由电容放电给负载供电,这样就能弥补单相半波可控中ud是半波脉动的缺点,让输出电压更平滑。
因此电容滤波的输出ud也与负载有关,很好理解。电容放电时间与时间常数有关,时间常数即RC,与负载有关,RC越大放电越慢,即ud的平均值就越大,电压纹波越小。(说实话我感觉我这么理解是有问题的,负载越大平均电压越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轻载下电流是断续的,重载下电流是连续的)
3.谐波与功率因数
说个好笑的,我刚学电路那会儿一直以为谐波频率是比基波低的,直到我看了仿真的示波器图像...
电流谐波的量化方式有HRI(单次谐波)和THD(总谐波):
功率因数:
非正弦电路中的功率因数有两部分组成:基波因数反应的是谐波含量多少(畸变情况),位移因数实际上就是由触发角决定的(触发角决定了输出电压的波形)。
计算主要是这俩个,详见王兆安的第五版书第三章20-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