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因此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水平科技自主可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逐步进行信息化改造,支持管理系统已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教职工对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各类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急需强大的数据支撑,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因此,如何在智慧校园框架下建设和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为各级高等学校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围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分析,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智慧化程度。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分析
1、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数字化意识: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是引导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提高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管理工作应能适应教育变革与学校的发展变化,具备快速响应和敏捷适应变化的能力。当前,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功能仍然停留在工资、人事档案管理、考勤、报表等事务处理层面,较少涉及诸如规范优化业务流程、高层次人才引育、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等战略性功能规划。此外,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难以充分掌握前沿信息技术,尚未形成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观念,依然简单地按照传统业务流程进行操作。
2、完善数据治理,建设数据底座:当前高校管理的数据多头管理,导致数据难以进行实时统一采集、验证和周期管理,无法支撑管理决策的需要。高校建设数字化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步骤,而数据采集与分析是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实现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数据采集的原则需要符合科学、标准化要求,既保护个人隐私,又能为高校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同时,数据分析的模型需要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应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为高校管理决策提供精确、全面的数据支持。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需要融合高校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实现高校管理的智能化、协同化和优化化,既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也能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挖掘数据价值,科技赋能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有价值信息,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数字化手段的运用是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采集教职员工的各项工作活动数据,综合分析创新成果、学术荣誉、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数据,定量评估教职员工的绩效,并让教职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工作表现,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探索和模式识别,通过分析数据中的隐藏关联和趋势,并为制定人力资源战略、预测招生需求等提供科学依据等为高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决策支持。
4、精细化人员管理,落实人岗匹配:高校组织层级多,人员类别多样。学院和院系之间、教学、科研等不同职能之间,不同的学科和专业都需要分类管理。管理这些组织架构需要考虑分工合理、权限分配、数据共享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教职工、后勤人员等人员在专业、工作经验、职称、薪资方案等方面都存在不同,需要进行人员分类管理和职称评审,都需要考虑科学性、公正性、透明度以及标准化等问题。由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建立统一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各类人员从招聘、入职到离职等全周期管理,并且满足多样化、可查询、精细化和高效的需求。
(某大学组织架构图)
5、创新人才引育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资源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用留。在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和各类考核缺乏科学的、数据驱动的分析手段,也缺乏系统性的政策规划。因此,高校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更全面的教职工评价指标体系,充分挖掘教职工在各方面的数据,形成更加全面、更加公正的评价体系,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此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更为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路径,可以更好地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减少人才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同时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关注人才管理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实现精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才资源浪费,并且兼顾经济、政策、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以全面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应用趋势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深化,以及智慧校园建设加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转向数字化管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系统平台,以提高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行业独特的需求和挑战。例如,高校管理人员需要跟踪教职工的考核情况,识别高质量教学资源,开展人才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同时,高校管理人员也需要注意保护和管理学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需要第三方数字化系统厂商提供定制化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技术支持。比如,近年来,清华大学后勤集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青岛城市学院等高校纷纷选择红海云合作推动人力资源数字化应用建设,原因就在于其基于底层数据一体化、高效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同时具备针对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够帮助高校全方位实现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
1、数据驱动管理一体化
高校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趋势中,数据驱动管理一体化是一个重点。传统高校组织人员管理方法往往依赖人工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但这种方式存在信息传递周期长、信息传递损耗等问题,导致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影响管理效率。另外,手工录入和维护人员管理方式容易出现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高校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和岗位,即使是具备一定信息化基础,由于部门缺乏协同管理,信息孤岛现象仍然突出。因此,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一体化管理平台以提高高校管理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就变得尤为必要。基于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应用开始注重数据搜集、分析和共享,推进人事业务的改进和优化,实现数字化真正的价值,从而提高人事服务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释放更多资源来推动高校的发展。以某高校借助红海云HR系统建立一体化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为例:
多层级组织管理:落实高校组织层级划分、人员部署和权限分工的需要,将高校组织按照层级划分,如校级管理、学院管理、部门管理等,建立多级管理架构,以便于对组织内人员进行分类和管理,根据组织分工,对不同层级中的人员进行权限分工,明确各层级人员的操作权限和职责范围,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在实现各子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后,对其数据进行整合汇总,人力资源数据库可视化管理,实现跨校区、跨地域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查询。
人员分类统一管理:完成教研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不同类别人员的统一管理,通过权限划分,实现了全校教职工从招聘、入职、培训、信息变更、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薪资调整、离职、退休等全职业生命周期信息的共建共享,为学校其他业务系统提供了精准的人事数据,有效支撑了领导决策。
建立人才信息库:依据高校人才信息库建设的目标和需求,采集人才信息,包括教职工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各类信息,定期对人才信息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更新教职工信息、新增信息和模块,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建立结构合理、更新及时的人才信息库,为高校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依据。这是精细化人员管理的基础。
2、师生服务人性化、智能化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应用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实现师生服务人性化、智能化。在数字化HR系统规划中,通过将诸如请假、出差审批、挂职锻炼、申请培训学时的认定、年度考核登记、聘用管理、课酬审批等高频人事业务流程线上化、自动化处理,基础信息一键提取,无需重复填报,提升教职工的服务体验,也方便高校的管理和统计。员工也可以自助查询个人相关信息、填报岗位聘任和考核相关业务办理的状态、结果等信息,最大程度地压缩业务办理时间、精力。同时,引入智能化手段,可以进一步让师生享受更便捷、更高效、更专业的人事行政服务体验,比如某理工高效在去年上线24小时师生自助服务区,依托红海云HR智能终端机,将数字化HR系统的线上共享服务大厅延伸至线下,真正实现服务联通,打通手续办理、证明打印等自助业务的“最后一公里”,师生可随时前往自助区打印加盖人事公章的人事相关证明,领取、投递、办理相关证件、校园卡相关和材料等,在更好地服务校园师生的同时,也使得人事服务标准化、数据有记录、可分析。
3、数据实时交互与共享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应用尤其关注数据的实时共享与交互。建立全面的数据共享框架,促进各业务之间的协同,不仅能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与效率,也将为智慧校园的整体建设提供有力支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事数据为中心,基于统一的数据库实现各类业务数据的实时交互。单一的数据源的价值是有限的,唯有实现全面的数据互通,方能提升数据的附加值。例如,人事考核不仅需要人事数据,还依赖科研、教学、学生管理、招生、社会服务、技术转移等数据的支撑,才能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构建统一的主数据平台,高校可以输出符合数据中心标准的信息表并供各业务系统使用,实现场景化的数据共享。这一方法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各项业务的互动,还推动了人事改革和其他业务的有序发展。
在智慧校园的数据循环体系中,人事系统是关键的数据源之一。以某高校为例,通过数据中心贡献了近40张业务数据表和70张数据标准表,并通过推送或开放API方式,将人事系统中的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共享给31个业务系统和平台,成为最为频繁的数据源。系统与学校的数字平台、科研系统、教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等互联互通,并通过灵活的授权应用,平衡数据的开放性与安全性,全面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
4、大数据、AI智能支持下进行人才精准引育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的支持,实现人才精准引育也是一大趋势。
人才招聘管理智能化:传统高校人才招聘模式存在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应聘者需将简历发送至学校邮箱,由人事专员负责线下打印、筛选、分发及后期跟踪。通过数字化应用平台可实现自动化的智能招聘协作,从需求收集到招聘工作的启动、邀约、面试、offer、入职全流程线上无缝对接,大大减轻高校HR专员事务型工作的压力。比如,基于AI智能简历筛选,高校可自定义简历筛选条件,符合条件的简历可一键入库,提升简历筛选效率,红海云HR系统可以帮助高校搭建招聘官网/官微平台,实现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个性化招聘流程设置,比如对于通过特殊渠道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系统可以自定义绿色通道流程,相关业务科室线上提前采集录入信息后,即可快捷完成身份认证和入职业务办理。
落实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借助信息技术,高校可以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估体系,对教师和教职工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比如,某高校借助红海云HR系统实现职称评审与同行评议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起从条件设置、材料申报到同行评议、专家投票的完整职称评审流程,提高了职称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建设数字化人才评价考核应用,支持年度、聘期等不同周期的考核,满足民主测评、民主推荐、360考核等不同类型考核评价,自定义设定目标、收集反馈并生成可视化报告,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员工的表现和发展需求。
(红海云HR系统-职称评审专家管理)
人才精准管理与有效激励:实现人才精准管理与有效激励是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目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科研、教学、人事、绩效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形成高校人才的全方位画像,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和表现,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和发展路径,为人才规划管理决策提供指导。同时,薪酬管理系统可以与考核评估系统集成,确保评估结果应用与薪资调整、晋升等相关联,可自定义设定不同的激励方案,如季度奖金、特别项目奖等,满足多层次需求,动态调整薪资和激励措施,提升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