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服务端架构
架构
在视频会议场景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服务器架构,Mesh,MCU和SFU,WebRTC主推的是无中心的P2P架构,会为每一个端建立一个PeerConnection对象,这就是Mesh架构。

Mesh架构由于不需要多媒体(音视频)服务器,因而成本是最低的、安全性好且延迟也低,然而当人数较多时,可以看到P2P的链接数和带宽需求量变大,这在人数较少(如5人之内)是较为实用的,网络带宽不够问题可以加多媒体服务器解决,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和SFU(Selective Forwarding Unit)是带有多媒体服务器的两种不同音视频通信架构,MCU架构需要服务器进行视频的解码、转码、混合和编码,将多个参会者音频,视频混合成一路音频和一路视频数据流,这样每个参会者只需要处理一路音频和一路视频多数据流,这种情况服务器压力大,网络带宽压力小,但是视频的处理是比较消耗服务器资源的,因而成本较高,且会引入通信延迟,但是由于连接数量少,带宽压力小,SFU架构和MCU架构一样都需要中心节点服务器,不同的是改服务器只负责转发,充当了路由和流控的角色,不负责视频处理,参会者自身负责多媒体数据流的混合展示、播放任务,这在上百人场景中会用到该架构相比于p2p,这MCU和SFU两种架构可以做诸如记录、广播以及翻译等扩展任务。此外,也有SFU+MCU这种架构,比如网络研讨会、电话等场景接MCU,MCU和SFU相接。
采用M
本文分析了视频会议服务端的三种架构——Mesh、MCU和SFU,重点讨论了WebRTC推崇的P2P架构及其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同时,文章探讨了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以宝利通和Zoom为例,阐述了MCU和SFU架构在2B和2C市场的不同表现,以及技术与商业模式如何共同决定企业的成功。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