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开放与密闭
- 构建自己的独立空间,避免人机尴尬的自我保护
- 行为由社会情景影响,受环境影响
- 信息性从众、规范性从众
- 根据他人的表现,与群体保持一致
- 服从,可能引起邪恶
- 归因
- 情景归因、个人倾向归因
- 区别性: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 一贯性:不论时间怎样变化,都表现出相同的行为
- 一致性:每个人面对楣似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
- 自利性偏差、自我中心偏差
- 社会认知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
- 面部表情、言语活动、体态表现、行为方式
- 社会印象(经过了主观加工)
- 间接性、综合性、固执性
-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有连续信息时效果明显
- 近因效应:最新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影响重大(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
- 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
- 刻板效应(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助人行为
- 觉察、解释、责任、能力、行动
-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榜样、匆忙程度、助人技能
- 认知失调
- 希望自己是好的
- 现实和认知产生分歧时
- 想尽办法消除分歧,减缓失调
- 平衡失调的方法
- 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减少选择感、改变行为
- 态度:一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的观念基础的持久性评价性的反应倾向
-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 改变态度
- 中心路径方法
- 边缘路径方法
- 信息来源、信息因素(强度、顺序)、接受者、情绪状态(亢奋、恐惧状态下认知范围缩小)
- 群体行为
- 社会助长(熟悉的方面会提高效率)
- 社会懈怠(个体突出)
- 去个性化(身份隐匿、责任模糊)
测试题
- 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期望其他人也会这样,这是自我中心偏见
- 在一个寻求他人帮助的情景中,旁观者越多,单一个体实施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是责任分散理论
- 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助人者特征、求助者特征和情景因素
- 当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时,就会产生的不舒适感
- 社会助长是指有别人在场时,我们会提高或降低行动的效率
- 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这被称为去个性化
- 在拥护的封闭空间,我们通常创造自己独立空间的方法是把目光聚焦于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