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的体力与脑力智能将不断提升,对人类劳动的替代能力将逐步升级

  学者孙中伟和邓韵雪的研究表明广东制造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已经较为普遍他们的调查样本中有半数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机器换人”此外,东莞从2014年开始启动“机器换人”项目根据广东东莞市经信局的数据自当年9月至 2016 年 10 月该项目专项资金申报共 1485 个预计减少 8.7 万工人。
  随着触觉感知图像识别、自然语音处理深度认知学习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机器的体力智能与脑力智能将会不断提升对人类劳动的替代能力将从低端岗位向中高岗位逐步升级。
  日本经济学者井上智洋在其所著《就业大崩溃:后人工智能时代的职场经济学中甚至断言到强人工智能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生产投入只有AI及机器人等机器而劳动则不再需要或者必需。
  就业降级技术进步与劳动退变
  其实回溯历史从历次工业革命演进历程来看就是机器主导地位不断上升劳动者日益边缘化的过程。
  在传统的农耕文明及手工业时代单靠人力就可完成全部劳动作业但随着大机器时代的到来劳动从基于手工技术的主观行为逐渐变化为基于机器的客观工艺如马克思所言,“劳动的特殊技巧越来越成为抽象的、无差别的东西,劳动越来越成为纯粹抽象的、纯粹机械的,因而是无差别的、同劳动的特殊形式漠不相干的活动。”
  劳动者从劳动过程的“主导者”逐渐变化为机器的“辅助者”,只需执行标准化、机械化的系列动作,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去技能化”的过程,其退变程度与技术的先进性成正比。
  在工业经济时代,去技能化只是把“概念”从工人的劳动过程中分离出去,但相当多的“执行”仍然需要一定技能才能胜任。但随着机器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机器不仅可以替代工人从事简单、重复性的人工作业(如组装、贴标、上下料等),也能从事一些兼具技能性与灵活性要求的作业(如焊接、抛光、喷涂等),“执行”过程也可被完全替代。
  如今在一些高度智能化的“灯塔工厂”“无人工厂”中,从上下料到生产加工等执行的内容完全可由机器人替代,而一线工人只需要担任“看机员”,保障生产线不卡顿即可——他们甚至不足以被称为“生产工人”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