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沉降
文章平均质量分 68
生态学者
公众号【生态学者】:关注土壤、植物、微生物及动物等领域的最新及经典的研究资讯。欢迎投稿科研进展/专刊征稿/招聘/讲座等,联系邮箱:ecologist_all@163.com亦或添加VX:The-Ecologist
展开
-
打破传统认知!根特大学最新Science正刊 !揭示氮沉降在物种分布变化中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气候变化被广泛认为是导致物种分布向极地迁移的主要原因。然而,除了气候变化之外,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物种的地理分布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欧洲,森林植物的分布变化不仅受到气候变化的驱动,还受到大气沉降(如氮和硫)以及森林冠层动态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物种分布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正刊上。原创 2024-11-08 23:09:13 · 151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正刊!Peter Reich院士团队最新重磅成果!一项为期24年的控制实验!
如果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普遍加剧了氮沉降对植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那么全球范围内的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一研究为未来的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时,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一知识空白不仅限制了我们对未来生态系统变化的预测,也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构成了挑战。基于此,本研究人员在108个草地样地中,分别设置了不同的二氧化碳和氮沉降处理组,以观察这些环境因素对植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原创 2024-10-28 18:59:03 · 375 阅读 · 0 评论 -
Global Change Biology | 林冠和林下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不同
依托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林冠模拟氮沉降野外长期试验平台(已连续处理10年),开展了暖温带次生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残体对氮沉降模拟方式(林冠氮添加vs林下氮添加)和氮添加水平(低氮vs高氮)响应的研究。以往关于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及其残体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林下氮添加方式,而林冠氮沉降作为自然界中氮沉降的主要途径,它对土壤微生物及残体的影响尚不清楚。氮添加对0-10 cm (a)和10-20 cm (b)土层中土壤氨基糖的影响。林冠和林下模拟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残体影响示意图。原创 2024-07-29 12:48:38 · 507 阅读 · 0 评论 -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牛书丽团队《Global Change Biology 》最新成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干旱和湿润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这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氮沉降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于受氮沉降影响的生态系统,针对气候极端事件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应得到特别关注。这项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氮沉降与极端气候事件相互作用的理解,也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图2 N添加对总初级生产力(GPP)对极干(a)和极湿(b)事件敏感性的影响。原创 2024-07-21 18:42:12 · 726 阅读 · 0 评论 -
New Phytologist | 韩兴国/乌云娜团队:氮富集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机制—从光竞争到离子毒害的转变!
在所有(0-50 g N m-2 yr-1)(b)、低(0-10 g N m-2 yr-1)(c)和高(20-50 g N m-2 yr-1)(d)氮添加速率下,LIF0-10cm、LIF10-20cm、LIF20-30cm、H+、meqAl3+、meqMn2+对物种丰富度的相对重要性。R2表示调整后的R方。响应比的计算方法是:氮添加处理的数值除以对照处理的数值。Meta分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a)、光照不对称性(b)、pH 值(c)、Al3+(d)和 Mn2+(e)的响应比与氮添加速率之间的关系。原创 2024-07-12 23:14:20 · 890 阅读 · 0 评论 -
中国农业大学《Nature Geoscience》最新成果!发现2010 - 2020年中国大气氮沉降下降!
Nr沉积由NHx(还原N)和NOy(氧化N)形式组成,通过湿(雨和雪)和干过程发生。中国是全球氮产量最高的国家,导致大量的氮排放在过去急剧增加,但中国近期空气污染控制和氮管理有效性的长期测量很少。由于活性氮(Nr)的输入,全球氮(N)循环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大气氮沉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酸化和富营养化,污染饮用水。原创 2024-07-11 17:34:55 · 596 阅读 · 0 评论 -
GCB |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上、地下稳定性对氮磷添加的非对称响应
但以往多数养分添加实验仅关注其对地上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且近期针对地下生产力稳定性响应的研究却也仅关注氮这一种养分富集的影响,导致我们并不清楚日渐加剧的氮和磷的共同富集如何影响地下生产力的稳定性。. 氮、磷添加对地上(a)、地下(b)和总净初级生产力(c)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地下0-10(d)、10-20(e)和20-40 cm(f)深土壤中净初级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其中,稳定性衡量以其倒数,即变异性(CV)。. 氮、磷添加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a),物种异步性(b)和种群稳定性(c)的影响。原创 2024-04-30 15:51:01 · 1250 阅读 · 0 评论 -
GCB | 林冠和林下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不同影响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当前和未来全球氮沉降严重的热点地区,成为相关研究的中心。然而,以往对亚热带和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林下N添加模拟实验研究单个生态系统的功能或服务,由于树冠可能的氮吸收和缓冲功能而受到质疑。15N同位素测量和N水文通量监测结果都揭示了林冠层在冠上N添加下对吸收和拦截添加N的重要作用,这表明迫切需要比较广泛采用的林下加氮与冠上加氮实验在森林生态系统上的差异。此外,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如何响应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一知识空白,原创 2024-03-30 21:38:53 · 461 阅读 · 0 评论 -
SBB Meta分析 | 全球土壤碳循环过程对氮磷添加交互作用的响应
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元素,在陆地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许多野外实验或meta分析论文都对氮、磷或两种养分同时添加如何影响地上、地下碳循环关键过程进行了广泛报道,但有关氮磷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地下碳循环的研究仍显缺乏,因此限制了人们在未来氮磷输入不平衡加剧背景下准确利用模型模拟陆地碳循环过程的能力。本研究强调了土壤微生物在影响地下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确定了一些关键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将被应用到碳循环模型中,以预测未来氮磷沉积增加对陆地碳吸收的影响。原创 2024-03-24 19:07:22 · 552 阅读 · 0 评论 -
JGR-A | 中国大气活性氮沉降对当前和未来人为排放变化的响应
中国作为全球大气活性氮沉降的热点区域,准确评估当前以及未来中国人为源排放的变化对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对减轻过量大气活性氮沉降导致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图2 不同排放情境下,2015-2030年间人为源NH3(绿色)、NOx(蓝色)、SO2(橙色)排放和总人为源排放(灰色)的变化对中国陆地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图1人为源 NH3(绿色)、NOx(蓝色)、SO2(橙色)排放和总人为源排放(蓝色实线)对中国陆地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年际变化(黑色实线)的影响。原创 2024-03-24 19:04:31 · 489 阅读 · 0 评论 -
GCB | 内蒙古大学徐柱文教授团队等揭示水、氮添加对温带草原地上和地下生产力的稳定性具有相反作用
内蒙古大学徐柱文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佐治亚理工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和河北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基于在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开展了9年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ANPP和BNPP的时间稳定性对水分和氮素添加的响应。原创 2024-03-19 00:15:10 · 661 阅读 · 0 评论 -
GCB | 华南植物园邓琦/地环所陈骥等揭示全球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响应的深度依赖性
邓琦/陈骥等揭示全球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响应的深度依赖性原创 2024-03-18 17:12:37 · 54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