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blog.csdnimg.cn/columns/default/20201014180756927.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xed,h_224,w_224)
生态遥感
文章平均质量分 81
生态学者
公众号【生态学者】:关注土壤、植物、微生物及动物等领域的最新及经典的研究资讯。欢迎投稿科研进展/专刊征稿/招聘/讲座等,联系邮箱:ecologist_all@163.com亦或添加VX:The-Ecologist
展开
-
RSE |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曾源团队在森林功能多样性遥感监测方面研究成果!
该研究是继林冠功能多样性遥感监测方法(功能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维度,植物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的准确监测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遥感技术为快速获取大范围空间连续的功能多样性数据提供可能,为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由点到面的尺度拓展提供支持。图1 神农架研究区30m、100m和250m空间分辨率下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丰富度空间分布。图2 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和kNDVI变异的解释度分析。)和单木到群落功能多样性尺度转换研究(原创 2024-08-26 15:04:19 · 365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limate Change |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吴朝阳课题组发表生物多样性调控植被物候的研究成果!
SEM路径上的系数是标准化的,路径上的圆形地图表示偏相关结果的空间分布。路径箭头的粗细对应路径系数的大小,颜色表示符号,红色为正效应,蓝色为负效应。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T的气候驱动因素上,对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植被的物候响应及其潜在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的子图(i)–(xv)代表15个Trendy模型的结果的空间分布。,包括生长季节内的异步性以及对各种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性,促进物种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生态位分化,从而实现资源的互补利用。中,给出了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总体百分比以及显著的百分比(括号中)。原创 2024-06-30 16:21:28 · 1354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limate Change | 气候变暖会造成未来全球干旱区面积扩张?
AI气候模式大幅高估了未来全球干旱区的扩张。EI气候模式预测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未来全球干旱区的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原创 2024-06-22 01:14:52 · 677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正刊!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生陈舒立一作兼通讯最新成果!揭示亚马逊雨林干旱响应的生物地理学机制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雨林,因其强大的光合作用与固碳能力,常被誉为“地球之肺”。但亚马逊河流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碳汇正在减少,因为森林砍伐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干旱威胁着将这些森林推过崩溃的临界点。森林表现出复杂的干旱响应,在不同景观尺度上存在完全相反的响应,包括显著的正面响应(“绿度提升”)和负面响应(“绿度下降和树木死亡”)。这些响应单靠气候因子难以解释。图2 亚马逊森林对2005年干旱的反应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本文首发于“生态学者”微信公众号!图1 亚马逊森林对干旱的遥感反应。原创 2024-06-20 22:50:09 · 928 阅读 · 0 评论 -
PNAS Nexus | 北方植被生态系统展叶期对自然升温和降温的非对称响应
区域降温在全球升温停滞期(1998-2012年)被观测到,但是它对植被春季转绿(日期和生产力)的影响并不清楚。基于地面观测和遥感数据,发现植被春季转绿对温度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对自然降温的响应相对更大。预测表明,非对称响应可能转变为对升温响应更大,导致植被-气候反馈的不确定性增大。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921001)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305、2019QZKK0603)的支持。但是,由于自然降温研究缺乏,阻碍了人们对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的理解。原创 2024-05-06 16:19:10 · 1206 阅读 · 0 评论 -
重要综述!全文翻译!宫鹏教授、陈镜明教授、梁顺林教授等《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3年,由宫鹏教授、陈镜明教授和梁顺林教授等联合发表了一篇《Nature Climate Change》综述文章,其主题是卫星遥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已被引510次,来源谷歌学术)。卫星遥感方式对于气象问题、大气、陆地和海洋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遥感,可以弥补气候模型,增加对气象的观测。遥感,也可以研究海平面升高的空间变化。遥感,具有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共同的作用。然而,短期的气候变化和不确定性,仍然对于长期气候变量观测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卫星和遥感允许对大气状态和过程的观测。比如原创 2024-05-04 21:26:21 · 1040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Climate Change 高引文章 | 朴世龙院士团队等揭示全球变绿及其驱动因子
朴世龙院士及其合作团队利用遥感叶面积指数时间序列和全球植被动态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全球陆地植被生长季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原创 2024-04-21 13:04:24 · 1284 阅读 · 0 评论 -
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张仁平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估算中国干旱区草地枯黄期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
草地枯黄期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是草原火灾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草原火灾风险评价和预警模型的重要指标,其精度和时效性对草原火灾预警具有重要影响。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反演生物量已被广泛应用到草地监测中,但在反演草地枯黄期AGB的研究中尚不多见。主要目标如下:(1)分析图像融合方法对于枯黄期草地AGB估算模型的影响(2)建立一个适用于干旱区的最佳枯黄期草地AGB估算模型(3)探究22年间干旱区枯黄期草地AGB年最大值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原创 2024-03-31 15:31:26 · 955 阅读 · 0 评论 -
STOTEN | 干旱胁迫削弱了全球植被降温的可持续性
基于长时间序列多源遥感产品数据,利用解耦分箱法以及相对贡献率方法量化了2000年以来全球土壤湿度和大气饱和气压差对植被变绿导致的降温效应可持续的空间限制及其转移机理。原创 2024-03-20 13:17:54 · 501 阅读 · 0 评论 -
香港大学吴锦团队发表大尺度植物功能性状制图的前沿方法
香港大学吴锦团队基于植物光谱学(光谱-功能性状关系)及植物物候学(物候差异受植物功能性状调控)原理,提出一种基于10米分辨率哨兵2号(Sentinel-2)的多光谱信息与物候信息相结合的新方法,实现大尺度植物功能性状制图。原创 2024-03-18 22:58:27 · 51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