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综述/观点
文章平均质量分 66
生态学者
公众号【生态学者】:关注土壤、植物、微生物及动物等领域的最新及经典的研究资讯。欢迎投稿科研进展/专刊征稿/招聘/讲座等,联系邮箱:ecologist_all@163.com亦或添加VX:The-Ecologist
展开
-
国人佳作Meta分析登上《Nature》正刊! 揭示全球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影响的机制!
净生物多样性效应(NE)可进一步划分为互补效应(CE;由生态位划分、非生物促进和生物反馈驱动)和选择效应(SE;由于高产物种的过度比例表现)。以往的研究表明,林龄和植物功能指标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植物BEFs及其组分(CEs和SEs)的大小。然而,在具有不同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和林龄的全球BEF实验中,驱动不同结果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BEFs)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多样性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生产力。原创 2025-01-13 00:00:10 · 363 阅读 · 0 评论 -
周贵尧研究员等《Nature Geoscience》!基于14038个全球变化控制实验发现全球变化因子数降低生态系统服务抵抗力!
陆地生态系统同时受到全球变暖、干旱、氮沉降、火烧、过度放牧等众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过去关于单个全球变化因子对碳固存、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具有较为全面地认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esar Terrer博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David J. Eldridge教授,山东大学段慧敏同学,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Emilio Guirado博士,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Miguel Berdugo博士,上海植物园周灵燕研究员和福建农林大学刘圣恩博士在该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创 2024-09-04 18:51:22 · 750 阅读 · 0 评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Ecology Letters》:植物多样性通过增加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植物的碳储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物多样性的减少引起了广泛关注。植物多样性的下降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可能对全球碳固定和温室气体排放产生深远影响。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CO2)、一氧化二氮(N2O)和甲烷(CH4)的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植物多样性如何影响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总之,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植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指明了方向。原创 2024-08-11 00:22:23 · 240 阅读 · 0 评论 -
New Phytologist | 韩兴国/乌云娜团队:氮富集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机制—从光竞争到离子毒害的转变!
在所有(0-50 g N m-2 yr-1)(b)、低(0-10 g N m-2 yr-1)(c)和高(20-50 g N m-2 yr-1)(d)氮添加速率下,LIF0-10cm、LIF10-20cm、LIF20-30cm、H+、meqAl3+、meqMn2+对物种丰富度的相对重要性。R2表示调整后的R方。响应比的计算方法是:氮添加处理的数值除以对照处理的数值。Meta分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a)、光照不对称性(b)、pH 值(c)、Al3+(d)和 Mn2+(e)的响应比与氮添加速率之间的关系。原创 2024-07-12 23:14:20 · 888 阅读 · 0 评论 -
韩兴国/姜勇团队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植物根系氮素再分配的观点文章!
如果土壤中惰性有机质含量高,会促进K策略微生物,但土壤可利用性氮减少,C图中的曲线应翻转,表明随着F:B或K策略与r策略微生物比例增加,可利用性氮释放减少,但根氮再分配会增加(如虚线双向箭头);(E) 植物根氮再分配与通过竞争性根性状驱动的土壤氮吸收之间的权衡关系示意图;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河北大学韩兴国/姜勇团队提出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根系氮素再分配研究的理论框架:1)植物根氮再分配是一种保守的氮素利用策略,涉及根氮再活化以促进茎叶的生长、繁殖和其他代谢过程,但缺乏一个关于氮素在植物器官之间转化的理论框架;原创 2024-06-17 21:28:29 · 782 阅读 · 0 评论 -
GCB | 东北林业大学周旭辉团队揭示真菌共生类型对植物与土壤微生物氮吸收竞争的影响
然而,影响这一比率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分布的关键因素尚不明确。随着全球氮肥使用量的增加,了解植物与微生物在氮吸收方面的相互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固定(Nim)和植物氮吸收(PNU)是土壤中氮素保留的两个最关键途径。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农业实践中的氮肥管理,以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发于“生态学者”微信公众号!原创 2024-06-11 12:40:44 · 437 阅读 · 0 评论 -
GCB | 全球草地和森林土壤呼吸对降水量变化的不对称响应
全球变化导致地球水文循环的强化放大了降水的年际变化,这将显著影响陆地碳(C)循环。然而,在极端降水变化情况下,先前观测到的土壤呼吸(Rs)和降水之间的关系是否仍然适用,目前仍不清楚。本文首发于“生态学者”微信公众号!原创 2024-06-08 01:06:05 · 532 阅读 · 0 评论 -
柏林自由大学研究团队《Ecology Letters 》揭示AMF在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的作用
鉴于植物不仅控制着从大气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碳(C)通量(如光合作用),而且还是陆地碳储库之一(如植物生物量),它们在全球碳循环和碳-气候反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和预测AMF在植物对全球变化因子(GCFs)的响应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的响应反过来会加剧或改善全球变化,从而影响气候变化的未来轨迹。全球环境变化正在影响陆生植物生长。植物已经进化出各种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其中之一是与丛枝菌根真菌(AMF)形成共生关系(高达80%的陆生植物物种)。原创 2024-06-02 04:34:37 · 639 阅读 · 0 评论 -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Ecology Letters 》揭示植物如何改变其物候以响应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驱动因素引起的植物物候变化对物种组成、植被碳吸收和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有重大影响。因此,了解植物如何改变其物候以响应全球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未来的生态系统动态。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多种环境因子同时发生变化,包括气候变暖、降水模式改变、氮沉降增加和大气CO2升高。这些变化预计会影响植物生命周期事件的季节时序—植物物候。图2 全球变化驱动因素对(a)叶片脱落时间、(b)首次开花时间、(c)结果时间和(d)叶片着色时间的影响。图3 变暖和其他全球变化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原创 2024-06-02 04:14:51 · 414 阅读 · 0 评论 -
云南大学程晓莉团队《Global Change Biology 》最新成果!揭示全球土壤氮循环中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
土壤氮循环是陆地生物地球化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但控制它的机制尚不清楚。土壤稳定N同位素特征(δ15N)反映土壤N投入产出平衡,较高的δ15N值表明更开放(泄漏)的氮循环,较低的δ15N值表明更封闭(保守)的氮循环。微生物和酶的活动依赖于温度和湿度,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气候(温度和降水)主要控制土壤的δ15N和N循环,一些经验证据支持这一观点。然而,基于此类经验证据的气候驱动模式只能解释观测到的全球土壤δ15N变化的有限部分。原创 2024-05-30 01:31:41 · 618 阅读 · 0 评论 -
Nature 综述(IF=88):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严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然而,当前研究领域存在一个问题,即在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同时,忽略了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如何通过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机制来改变土壤环境,从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原创 2024-05-14 01:53:11 · 697 阅读 · 0 评论 -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主要理论和假说
(7) 相对重吸收假说(Relative Resorption Hypothesis) (Han et al., 2013): 植物在落叶前倾向于吸收更多比例的限制性元 素, N、P的相对重吸收效率与养分限制类型密切相关, 当N重吸收效率大于P重吸收效率时, 指示该植物可能为N限 制, 反之亦然。(1) 生长速率假说(Growth Rate Hypothesis) (Sterner & Elser, 2002): 随生长速率增加, 植物N:P和C:P呈降低趋势, 而P 含量呈增加趋势。原创 2024-05-05 17:00:11 · 1058 阅读 · 0 评论 -
重要综述!全文翻译!宫鹏教授、陈镜明教授、梁顺林教授等《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3年,由宫鹏教授、陈镜明教授和梁顺林教授等联合发表了一篇《Nature Climate Change》综述文章,其主题是卫星遥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已被引510次,来源谷歌学术)。卫星遥感方式对于气象问题、大气、陆地和海洋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遥感,可以弥补气候模型,增加对气象的观测。遥感,也可以研究海平面升高的空间变化。遥感,具有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共同的作用。然而,短期的气候变化和不确定性,仍然对于长期气候变量观测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卫星和遥感允许对大气状态和过程的观测。比如原创 2024-05-04 21:26:21 · 1040 阅读 · 0 评论 -
GCB | 陆地生态系统C:N:P化学计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上官周平研究员团队在陆地生态系统C:N:P化学计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原创 2024-04-30 22:51:16 · 1265 阅读 · 0 评论 -
GCB综述 | 影响土壤碳储量和土壤碳动态的主要过程及相关过程的数学模型
土壤在底土(深度低于0.2 m)中储存了大量的碳,这些碳通常是古老的,据信在几个世纪到几千年的时间里是稳定的,这表明底土碳封存(CS)可以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战略。以碳固存为目的管理土壤意味着可以准确量化新碳输入的归宿和运输时间。地下土壤碳动态的数学模型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用来估计由于土地管理而产生的新碳的数量和持久性。本文的指导问题是,了解土壤C通过垂直剖面移动的过程是否有助于我们评估与气候变化缓解相关的时间尺度上的C储存和持久性。原创 2024-04-26 11:00:51 · 597 阅读 · 0 评论 -
GCB Meta分析 | 土壤水分-大气反馈主导全球陆地N2O硝化的排放和反硝化的减少
本研究提供了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对N2O通量影响的全球结果,并证明土壤湿度-大气反馈比温度本身更能解释大部分陆地地区的N2O通量。原创 2024-04-11 12:12:03 · 1379 阅读 · 0 评论 -
浙江大学李春阳团队Trends Plant Sci观点文章(IF=20):植物地下生态互作:为什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在生态学中,人们一直致力于探究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不仅包括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同一物种的不同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异株植物物种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同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弱,但是在地下生态系统中,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却不是那么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异株植物之间的地下生态相互作用机制。原创 2024-04-09 12:19:17 · 421 阅读 · 0 评论 -
南京农业大学仇云鹏、胡水金等最新Nature Communications(IF=18)!揭示全球土壤pH对N2O排放的控制机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其中,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活性氮以N2O形式排放的比例(即N2O排放因子(EF))的增加,全球土壤中强效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排放正在加速。因此,研究如何减少土壤N2O排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发现可以为在未来氮输入情景下预测和减少土壤N2O排放的策略提供信息。全球研究点及其排放因子与土壤pH和氮肥施肥率的关系。土壤pH对反硝化菌群落组成和N2O排放的影响。原创 2024-04-01 12:13:19 · 822 阅读 · 0 评论 -
剑桥大学最新Nature Climate Change!提出一个新统计模型,更准确地预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全球干旱地区的社会性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些地区的森林和草原经常遭受火灾。火灾会对土壤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全球干旱地区,火灾对土壤有何影响仍不清楚。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干旱地区的碳循环,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全球热带稀树草原土壤碳对火灾频率变化的敏感性。原创 2024-03-28 17:11:38 · 483 阅读 · 0 评论 -
Ecology Letters | 北京大学王志恒课题组: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的全球模式和驱动因素
北京大学王志恒课题组利用一个包括202个研究5969个实验观测值的全球PSF数据集,探索了木本和非木本生长形式的PSF强度的地理模式和气候驱动因素。原创 2024-03-19 00:35:47 · 1279 阅读 · 0 评论 -
Ecology Letters |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强度及驱动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课题组通过对全球1655组观测数据的集成分析,揭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强度及其驱动机制。原创 2024-03-19 00:34:32 · 505 阅读 · 0 评论 -
GCB | 对受干旱影响的树木进行营养状况“把脉”有助于预测和研判其死亡倾向
本研究通过结合一项Meta分析和一项在瑞士南部瓦莱州开展的实地研究,对全球范围内主要树种在干旱诱导的死亡过程中的大量和微量元素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原创 2024-03-19 00:28:00 · 46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