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CMOS 基础知识4——短沟道效应

模拟CMOS 基础知识4——短沟道效应以及对当前工艺的理解

参考资料
什么是短沟道效应?
  • 在半导体的制造中,始终遵循着摩尔定律,于是集成电路的尺寸持续减小,于是MOSFET的沟道长度也相应地缩短,这就导致了MOSFET管中的S和D(源和漏)的距离越来越短,因此栅极对沟道的控制能力变差,这就意味着栅极电压夹断(pinch off)沟道的难度变大,于是使得亚阈值漏电(subthreshold leakage)现象,即短沟道效应(short-channel effect)更加容易发生。
  • 胡正明教授对此给了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例子:当一条水管很长的时候,那么用一块石头就可以很容易将其堵住(或者踩一脚),但是,当它很短的时候,这块石头就可能堵不住水管了,因为它可能放不下了,这就对应上段说的,沟道越短越难堵住电流(防止漏电)
短沟道效应影响因素
  • 有下列五种,简单讲就是沟道短了容易漏电
    • (1)由于电源电压没能按比例缩小而引起的电场增大;
    • (2)内建电势既不能按比例缩小又不能忽略;
    • (3)源漏结深不能也不容易按比例减小;
    • (4)衬底掺杂浓度的增加引起载流子迁移率的降低;
    • (5)亚阈值斜率不能按比例缩小
  • 为了减小短沟道效应的影响,提出了应变硅技术、高K电介质氧化层、金属栅、SOI等新方法以改善器件性能。然而,在28 nm以下工艺节点,平面MOSFET器件结构中,栅极对沟道的有效控制面临严峻挑战,而革新的三维立体器件结构,如Fin FET结构具有更有效的栅极控制,可获得更优异的器件性能。
    • 这里稍微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增加沟道接触面可以缓解短沟道的发生? 也就是下面FinFET工艺原文中实验部分的证明。目前我的理解就是可以使得栅极更容易地夹断电流。
FinFET工艺
  •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概念最初源于双栅MOS晶体管的构想,通过增加栅极与沟道的接触面积来增强对导电沟道的控制
  • 原论文:FinFET–a self-aligned double-gate MOSFET scalable to 20 nm我看了,不过一时间没太看懂证明实验部分,于是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找了它的简介视频,上文中的比喻也出自于此,下面是FinFET的立体模型(三鳍):
    • image-20210311192415757
  • 由于沟道接触面的增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沟道效应,从而将芯片制程继续下探
  • 三星有个改良版——GAA(gate all around),它大概长这样,可以清楚看到,思路大体上还是不变的,沟道面积计算由之前的三面变成4面而已
    • image-20210311193451619
  • 其他还有SOI Fin FET之类的,不过俺还没仔细看,不懂,暂时就不讲了,估计应该又是增加沟道面积的方法~,参考:FinFET器件结构发展综述
总结
  • 沟道短了——短沟道效应——新材料、FinFET工艺等缓解(k值(介电常数)与面积)
  • 正如胡伟武老师在体系结构基础一书中预言:2020年左右摩尔定律迎来终结(确实有这个风声,但不知道台积电的3nm是咋搞的),说的是晶体管尺寸再难以缩小(参考晓龙888功耗翻车事件),若能再有所提升,大概率是新材料等发明
  • 20
    点赞
  • 9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椰子奶糖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