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LED灯具测试参考依据
《GB 7000.1-2015灯具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整体式LED路灯的测量方法》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208-2017》
二、测试时的检验项目
1、力学测试:
a)拉力试验
b)压力试验
c) 插拔力试验
d)耐磨擦试验
e)模拟运输振动试验
2、 电性能参数:
a) 工作电压。
b) 工作电流。
c) 功率。
d) 功率因素。
e) 灯具安全等级。
3、 光学参数:
a) 光强:光强分布曲线、等光强曲线。
b) 光通量:总光通量、有效光通量、区域光通量表格、环 带光通量表格。
c) 照度:照度分布、等照度曲线。
d) 光源:光源数量、光源型号、光源的组成、光源封装。
e) 色温。
f) 灯具发光角度。
4、 可靠性试验:
a) 温升试验。
b) 开关电试验。
c) 振动试验。
d) 发光维持特性与老化试验。
e) 灯具功能检验。
5、 结构与外观:
a) 外壳结构材料。
b) 灯具的类型。
c) 灯具的重量。
d) 灯具的标签。
e) 灯具防护等级。
三、检测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对公司所生产的灯具制定统一检验项目和检验的说明。本标准规定了LED灯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方式、包装、运输和储存条件。LED灯具是指以LED作为发光器件的照明灯具,与高压钠灯、金卤灯为光源的传统灯具相比,具有节能、环保、长寿命等优点。
四、 检验说明
1、 可靠性试验:
a) 温升试验,在一特定的温度环境下灯具最大功耗工作时测量特定部件的温度,除按检测要求要测试部件外,驱动IC、灯具外壳、LED(灯脚或LED散热片)等部件为固定测量点。每隔30分钟记录一次直到各测量部件恒温为止,记录包括通电时间、测量部件的温度、当时的环境温度。
b) 开关电试验是在灯具正常工作条件下,开1 分钟和关30秒作为一次开关循环,依此连续进行开关试验100次,并记录灯具的工作状况。
c) 振动试验是将灯具放到振动台振动30分钟,检验灯具各零部件有无松动、脱落,灯具是否能正常工作。
d) 在进行可靠性测试中按灯具使用说明书检验灯具的功能项。
2、 电学参数:
a) 外置电源控制的直流供电灯具:用电压、电流表测量的电压、电流。(注意:测量电流需要测量LED单灯和单一颜色的电流)
b) 内置电源控制的交流供电灯具:用数字功率仪测量灯具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素等参数。
c) Ⅰ类灯具必需做抗电强度、漏电电流、绝缘电阻测试。抗电强度是220V接线端与外壳1500V,1min击穿现象。漏电电流≤1.0mA。绝缘电阻≥2MΩ。
d) 灯具的安全等级可分四种类型:
0类灯具:无地线灯具,依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这意味着,灯具的易触及导电部件没有连接到设施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导体,万一基本绝缘失效,就只好依靠环境了。
Ⅰ类灯具:有地线灯具,灯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包括附加的安全措施,即把易触及的导电部件连接到设施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体上,使易触及的导电部件在万一基本绝缘失效时不致带电。
Ⅱ类灯具:无地线灯具,防触电保护不仅依基本绝缘,而且具有附加安全措施,例如双重绝缘或加强,但没有保护接地的措施或依赖安装条件。
Ⅲ类灯具:防触电保护依靠电源电压为安全特低电压(交流电压有效值小于50V),并且不会产生高于SELV电压的灯具。
3、 结构外观:
a) 外壳结构材料一般有铜、不锈钢、铁、铝、塑胶PC或其它。
b) 灯具的类型到目前为止有路灯、投光灯、筒灯、隧道灯、球泡灯、防爆灯、日光灯等。
c) 称量灯具的重量。
d) 灯具的标签一般有灯具的额定电压、功率、使用环境额定温度、IP等级、灯具型号、生产厂家等。
e) 灯具防护等级,根据《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中的要求检测灯具结构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护等级。
4、 光学性能参数:
a) 光强(cd):光强分布曲线、等光强曲线、光强分布数据表格都可用分布光度计测量。
b) 光通量(lm):总光通量、有效光通量以光谱分析系统测试数据为准。区域光通量表格、环带光通量表格可用分布光度计测量。
c) 照度(lux):照度分布、等照度曲线可用分布光度计测量。
d) 色温(k):可用光谱分析系统测量。
五、技术要求
1、外观结构
1)外观要求:涂漆色泽均匀,无气孔、无裂缝、无杂质;涂层必须紧紧的粘附在基础材料上;LED灯具各部件机壳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划伤、裂缝、变形等缺陷。
2)尺寸要求: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3)材料要求:灯具各部件的使用材料及其结构设计应符合图纸要求
4)装配要求:灯具表面各紧固螺钉应拧紧,边缘应无毛刺和锐边,各连接应牢固无松动,必要时灯具各紧固、连接和密封要求应符合GB7000.1-2007第4.12节。
2、环境条件
1)产品在温度-25℃~40℃范围内能可靠的工作。
2)产品在温度-40℃~85℃范围内能可靠存储。
3)产品在相对湿度≤95%R.H.能可靠的工作。
4)产品间歇暴露在振动条件下不会危害到产品的正常工作。
5) 产品在搬运期间遭受的自由跌落不会危害到产品的正常工作。
6)产品在大气压为86~106kPa范围内能可靠工作。
3、工作电源 额定电压,170~260V;额定频率,50/60Hz;
4、性能要求
1)LED灯具需有良好的散热系统,保证LED灯具在正常环境下工作时,铝基电路板温度不得超过65℃。
2)LED灯具应具有过温保护功能。
3)LED灯具应具有控制电路异常保护,LED灯具必须设置有3C或UL或VDE认证的熔断装置,以作为电路异常时过流保护。
4)LED灯具应具有抗LED异常工作能力,即LED灯具中,每个LED串联组由独立的恒流源电路驱动,该恒流电路应保证有LED击穿短路异常情况下能安全运行,并且电流稳定。
5)LED灯具应具有防潮、排潮呼吸功能,LED灯具内部电路板须作防潮处理,灯具须有防水透气的呼吸器,保证灯具内部万一受潮后仍能稳压工作,并且靠自身工作产生的热量将水汽排除。
6)LED灯具总向下光通量与灯具耗能比≥56L m/W。
5、安全要求
LED灯具应符合GB7000.5的要求,普通照明用LED模组应符合IEC62031的要求,LED模组用交流或直流供电的电子控制装置应符合IEC61347-2-13和IEC62384的要求。
6、电磁兼容性要求
LED路灯的插入损耗、骚扰电压、辐射电磁骚扰、谐波电流应符合GB17743和GB17625.1的要求。
7、外壳防护等级
灯具防护等级,根据《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中的要求检测灯具结构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护等级。
8、LED灯具可靠性
LED灯具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小于50000小时。
9、LED灯具光源寿命
LED灯具光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平均寿命应大于50000小时。注:光通量低于初装时的70%视为使用寿命结束。
六、产品检查
1、外观结构检查
1)外观检查:目视检查,外观应符合外观要求的规定。
2)尺寸检查:采用卷尺或类似工具测量,尺寸应符合尺寸要求的规定。
3)材料检查:目视检查,材料应符合材料要求的规定。
4)装配检查:目视检查,必要时通过GB7000.1-2002第4.12节的试验检查,装配应符合装配要求的规定。
2、灯具性能检查
1)灯具电学参数符合同一产品研发部提供的参数。
2)灯具光学参数符合同一产品研发部提供的参数。
3)灯具可靠性试验符合同一产品研发部提供的试验。
七、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
1、标志、标签
每个LED灯具在显著位置设置标志或铭牌,包含以下内容:
A)型号、代号及产品标准编号;
B)产品名称的全称;
C)制造厂全名及商标;
D)功率因数;
E)工作温度;
F)IP防护等级;
G)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额定相关色温、额定光通量、额定寿命;
2、使用说明书
每个LED灯具配置的使用说明书应给出如何安全和正确地使用本设备的全部信息。其信息应包含下列内容:
A)工作原理框图;
B)主要技术指标;
C)安装图及要求;
D)安全注意事项;
八、包装、运输、储存
1、包装
1)包装前的检查
A)产品的合格证和技术文件、附件、备品备件齐全;
B)装箱单和随机备附件清单齐全;
C)产品外观无损伤;
D)产品表面无灰尘。
2)包装
A)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上应有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执行的标准号等。
B)包装要求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振等措施。
2、运输
产品应适宜于陆运、空运、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志进行操作。产品在运输中,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
3、储存
LED灯具应在相对湿度不大于70%的库房内储存,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和灰尘及雨、雪的侵害。
最全的LED灯失效分析
LED(Light emitting diodes)作为第四代绿色照明,因其光电转化效率高,节能以及寿命高等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各地辉煌的夜景、美轮美奂的灯光节,LED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目前,LED技术日益走向成熟,LED照明和背光技术在近十几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作为公认的新型绿色光源,LED光源已出现在传统照明等领域,但LED光源尚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一直以来所宣扬的寿命长的优点是大众关注的重点之一。但从近些年看来,在LED生产和应用当中,我们还是碰到不少失效现象。其中包括一致性较差、成本较高和可靠性差等,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虽然目前预测LED光源的寿命超过5万小时。但这个寿命指的是理论寿命,光源在25℃下的使用寿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放大LED光源缺陷,加速材料老化,使LED光源快速失效。
因此,对一些常见的LED失效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减少和预防LED产品失效现象重复发生,保障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技术改善和提升提供参考,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LED失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芯片缺陷
失效LED表现为正向压降 ( Vf ) 增大。电测过程中发现,其正向压降增大,并且随着正向电压的增加,样品仍能发光。推测LED内部存在电连接不良。固封、研磨LED样品后,SEM观察到金属化层从LED芯片上开裂,而不是键合丝与金属化层之间开裂。
这说明样品正向压降的增大是由于芯片与其负极金属化层之间开裂导致。可能原因是在淀积金属化之前,氧化层受到玷污,或者水汽控制不佳,导致金属化层与其下的氧化层之间粘附不良。这种失效属于芯片本身制程工艺过程存在缺陷,而与封装工艺无关
(a) 全貌
(b) 放大图
图1 LED芯片和负极金属域开裂的形貌
2LED芯片腐蚀
当LED芯片表面受到粘污,往往会在LED电极之间引入较大的漏电流。这种漏电流一般能够通过环境试验进行验证:在烘烤后会有减小趋势,进行潮热试验漏电流又能恢复。图2就是在将LED样品表面的透明灌封料减薄后,观察到LED芯片上有黑色多余物。将芯片开封出来后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光二极管内键合点表面与键合区的黑色附着物为腐蚀生成物,含有异常元素Na和Cl。
案例分析
失效样品为仿流明灯珠,灯珠老化过程中发现这些灯珠出现死灯、暗光等不良情况。对不良品进行溶胶后,检查发现芯片电极较多区域出现受腐蚀和电极剥落的情况,如图21和图22所示。
利用X射线能谱仪(EDS)对芯片受腐蚀区域进行元素分析,检测发现芯片电极受腐蚀区域含有较多的Na、Cl和K元素,如图23和图24所示。
根据元素的化学组成,推测芯片可能受到NaCl和KCl污染。当热与水汽共存时会腐蚀芯片电极,造成芯片电极金属腐蚀及电极线路粘接力下降,甚至导致局部区域脱落。而电极溶解物的迁移会使芯片P、N电极短路导致芯片死灯。
3封装结构设计不当
LED芯片成分有InGaN, AlInGaP和ZnSe等半导体材料,这些材料往往比Si芯片更薄、更脆。若封装设计不当,导致内部存在残存应力,这些应力的存在就可能导致器件芯片开裂、功能退化等可靠性问题。
分析的案例也是LED样品上板后出现大批量的失效。对LED样品进行失效分析发现: 所有发光二极管的芯片都存在有裂纹,并且裂纹位置相同:都位于芯片的右边区域,即靠近阳极引出片右边缘。裂纹贯穿PN结,裂纹处PN耐压严重下降,而且,在潮湿的环境下,PN结处裂纹漏电增大。裂纹的产生与机械应力有关。
结合样品的失效信息以及芯片的基板结构、芯片的电连接方式 ( 凸点倒装焊接, 而非通常的金丝焊接) ,分析LED芯片开裂的原因是:机械应力在LED芯片的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相对的剪切力,通过凸点直接作用到LED芯片上,导致薄且脆的LED芯片受力开裂。机械应力的产生与热变应力有关。
对于这种失效机理,应对器件的封装进行改进,比如在芯片与基板之间添加填充料,为芯片提供机械支撑,以及调和基板、铜引出片、芯片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的机械应力; 改进铜引出片的形状以减小热膨胀导致的机械应力。
(a)全貌
(b)SEM放大
图 3 LED芯片上的裂纹
4LED焊线断裂
首先应确定LED是短路还是开路,如果是开路,我们一般会考虑LED灯内部的焊线是否断开。LED灯内部的焊线断开,导致LED没有供电电压,这是LED死灯的常见原因之一。焊线常见的断开位置有5个地方,如下图所示A、B、C、D、E点:
A点:芯片电极与金球结合处;
B点:金球与金线结合处即球颈处;
C点:焊线线弧所在范围;
D点:支架二焊点与金线结合处;
E点:支架二焊点与支架镀层结合处。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截面剖析或溶胶后可以检查焊线断裂的位置,有助于进一步的原因分析。
案例分析
失效灯珠型号为5730。灯珠是经过100cycles循环冷热冲击试验后出现失效的。对失效样品进行截面剖析后,发现失效样品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位置周围的硅胶有爆裂,第二焊点D点已经断开,如下图所示。
由于硅胶和金线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在经过100cycles冷热冲击试验后,硅胶与金线在不断地膨胀又收缩,而金线焊点折弯处就是应力集中点,故最容易造成焊点周围的硅胶爆裂,硅胶的开裂则导致焊线第二焊点最弱处D点断开,最终样品出现失效现象。
5LED固晶层剥离
对于一些采用垂直芯片的LED灯珠来说,固晶层底部与支架镀层剥离是比较常见的失效原因。
案例分析
失效样品为直插式的LED灯珠,使用过程中出现死灯,不良率为1.5%。对失效样品进行截面检查后发现,金线焊点均保持完好。但发现固晶层与支架镀层完全剥离,而且封装胶与支架杯壁也出现剥离。
由以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定,造成灯珠失效的原因是封装胶水与支架界面间出现剥离现象,剥离程度和区域随着使用过程加剧而扩展,进一步造成固晶胶与支架剥离,最终导致样品出现失效。也可能是封装胶水粘接性不良造成封装胶水与支架界面间出现分层。
6焊点烧毁
有些情况下,不一定是灯珠本身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使用的电源供电引起的。
案例分析
失效样品是是仿流明LED灯珠,该LED灯珠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死灯。对多个失效灯珠溶胶后进行检查,均发现失效灯珠芯片2个P电极金线焊点和附近的电极图形线路已经烧毁,2个N电极金线焊点、电极图形线路和支架上的4个第二焊点均保持完好,未发现有烧毁或断裂的情况。
很明显,芯片P电极烧毁是造成灯珠失效的直接原因。随机选取了几颗能够正常点亮的灯珠样品进行模拟高电压冲击实验,对每颗灯珠单独施加20V瞬间高电压。实验结果显示,高电压冲击后灯珠瞬间出现死灯,溶胶后检查发现也是芯片上的P电极线路烧毁导致开路。
通过上述的检查和验证试验,可以推断造成这批灯珠失效的根本原因是灯珠灯具检测使用过程中突波电流过大,因芯片P区的电阻值较N区高,当电流集中通过P电极,P电极最先烧毁并导致开路。
灯珠使用过程中出现突波电流(或电压)过大,很可能与灯具驱动电源在启动或关闭时的突波电流有关,也有可能是芯片P电极打线有瑕疵,导致P电极焊点出现瞬间接触不良情况,当有多颗LED串联时会累积高压在接触不良接点上引起瞬间高电流造成灯珠焊线烧毁及封胶烧黑。
总结
造成LED失效的原因有很多,从封装、应用、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失效现象,以上提到的原因及案例只是其中常见的几点。如何减少和杜绝LED灯失效,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是每个LED企业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LED灯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是减少和杜绝LED失效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LED产品进行失效分析,除了强大的设备硬件外,还需要具备芯片、封装、应用各个环节的生产经验作支撑,才能发挥设备的能力,为客户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