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一个简单的推导:从相关性走向因果性

1ab548c6a7d9d85a8c160c0361af23e4.png

作者:肖振东
本文约20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本文带大家一起感受“因果推断”这个领域的奇思妙想。

其实关于“因果推断”的疑惑在我的本科阶段就埋下了种子。我相信几乎所有上过计量或者统计的同学,上课的课件里一定会有一句:Correlation is not causation(相关性不是因果性),仿佛先给你打好预防针:我给你讲的是“相关”,你别当“因果”。其实我当时是困惑的:“那因果性是个啥?因果性和相关性这俩又是啥关系?”但我没有深究为什么,只想着做做题应付考试就好,但自那时起这些疑问似乎成为了一个心结,被封存在长时记忆里,却经常蠢蠢欲动。直到六七年后,我开始重新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一次偶然,我在“因果推断”的书籍里发现了一个简单的而又绝妙的推导,我不禁拍案叫绝(是真的拍,拍掉了我的煎饼果子),因为它恰好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分享这个推导过程,希望能让各位读者也感受到“因果推断”这个领域的奇思妙想。

我尝试举个实际的例子,然后通过这个例子讲解整个推导的过程,相信我,一点都不难。

假如我们想知道网课是否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应该如何去验证呢?一个非常直接的办法就是我找一个上网课的学校(实验组),再找一个线下授课的学校(对照组),给他们出同一份卷子考试或者看统考成绩。得到的数据如下(我们假设就6个学生,上网课的学校3个,线下授课的学校3个,满分100分):

6b43af00ed9dbeda986d7b22fcd5edeb.png

157992e0f5a0bb1dc60da03030c96595.png

1d6ec078195bda9898db5583873076e5.png

  • 24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