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02-07章摘要

7.1从想清楚到做出来

7.1.1原型验证与NPS

POC(Proof of Concept),产品概念测试
在这一环节,需要用尽量低的成本,做出某种形式的产品原型或Demo,来让用户试用。对于制作原型的工具和方法,网上资料很多, 不再细说,本书重点提一个叫NPS的概念。
NPS(Net Promoter Score)指净推荐值,是一种计量用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某产品可能性的指数。作为一种流行的用户忠诚度分析指标, 它专注于用户口碑,在产品早期验证用户价值时,尤为重要[2] 。

净推荐值的计算公式:
NPS =(推荐者数 – 批评者数)/总样本数×100%

确定净推荐值时,可以直截了当地问用户一个问题:“您是否会愿意将某某产品推荐给您的朋友或者同事?”然后让用户根据愿意推荐的程度,在0到10分之间来打分,最后根据打分情况把用户分为推荐者、 被动者和批评者。
►推荐者: 打分在9~10分之间,是具有狂热忠诚度的人,他们会 继续使用产品并将其引荐给其他人,可以帮助产品成长。
►被动者: 打分在7~8分之间,总体满意但并不狂热,会用但不 会传播,可能考虑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批评者: 打分在0~6分之间,使用后不满意,或者对你的产品没有忠诚度,可能有负面口碑,会阻碍产品成长。 然后,再根据推荐者和批评者的人数来计算NPS的数值。 NPS的得分值在50%以上就已经比较理想,如果达到70%~80%, 则说明产品拥有一批忠实拥趸。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产品的NPS值远远 低于50%,甚至是负数。如果你的产品还没有测试过NPS,那么赶紧去 测试一下吧,这个测试永远都不晚。如果分数太低,建议马上把推广甚 至研发生产停下来,回过头来好好想清楚产品定位。产品上市后,NPS 也应该定期测试,以指导后续策略。

7.1.2产品委员会与关键节点

因为资源投入方向要阶段性地做出判断,所以产品委员会要在每 个关键节点召开产品会议。经过筛选,以下四个关键节点是必不可少 的。
1.概念筛选
根据各种背景信息,判断要不要对某个产品概念进行细化、展开。 如果认为可行,就要启动全方位的需求采集工作。这是本书第03章讲的 事情。
2.立项组队
对产品进行原型验证,评估需要投入多少研发生产资源,有多少 险及如何应对等。如果立项获批,就要启动项目、组队开干。这是本章 前半部分的内容。
3.上线发布
产品完成开发后,千万不要因为怕浪费而仓促上线。这时还是要先用真实产品找种子用户验证,如果没有通过验证,就不要上线,以免浪费更多的客服、销售、运营维护资源。
4.营销推广
为提升用户量,上线之后马上就开始推广,也是常见的错误。应该先花一段时间考察用户是否活跃,是否会再次使用产品。当这些指标达到预期后,才可以大力推广,否则就是浪费资源。

在大公司,这四个节点是申请资源的关键节点
在创业公司,这四个节点是引入外部投资、关键岗位人才的重要节点。产品经理们只有把自己的视野拓宽一下,站在老板或投资人的立场去想想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才更容易理解获取资源更有效的途径。接下来讲立项时具体需要搞定哪些资源。

7.2立项:搞定各种资源

7.2.1关于人:团队 组织

一群人到底为什么要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情?只有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搭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我们从组织形成的三种原始动力说起。
权力:强力组织,比如国家政府,用“枪杆子”保证“绳之以法”。
利益:商业组织,比如公司企业,用“钱袋子”支撑“诱之以利”。
共识:松散组织,比如公益社团,用“笔杆子”达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三种原动力,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资源匮乏时容易形成暴力组织,随着资源越来越丰富,组织越来越倾向于用利益和共识这些力量来维系。

任何组织的凝聚力都是这三种原动力的混合,只不过配比不同。每一个团队中,也都有不同的人。有的人很职业,在他们的认识里,工作就是工作,接了任务就有义务想方设法完成;有的人则讲求物质回报, 只要钱给足,保证活漂亮;也有的人更看重对团队目标的认可,将其放在首要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共识驱动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我们也应该努力寻找这样的团队。这是因为,对于权力驱动 的团队,一旦权力不在,团队就散了;而对于利益驱动的团队,一旦利益不在,组织也就没了;只有共识是内生的,不会消失,由其驱动的团 队往往表现为,成员归属感强且彼此信任。为加深体会,可以用以下这 些关键词来描述共识驱动的团队: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互信、价 值感、内驱力、自激励。

7.2.2关于物:政策 资金

先比较一下MRD和PRD这两个产品经理最常写的文档。

MRD: Market Requirements Document,市场需求文档,除了描述问题,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还要给出解决方案。这个文档比较像产品规划和商业计划书(BP,Business Plan),是写给资源拥有方看的。

PRD: 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是在项目过程中写给开发、测试、设计师看的,仔细描述产品功能要怎么做。

7.3组队:聊聊初创团队

7.3.1如何快速知己知彼

不管怎样,事情只要已经开始,就说明已经凑齐了一支看起来可以开干的团队。大家并不是很熟的时候,做起事来总会一团和气,但过一 段时间,每个人都会发现,过程、结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于是, 团队进入频繁吵架的阶段,大家都在找合适的当口发泄自己的失望和不满。吵架的原因,往往是一些底层的东西并没有达成一致,导致观念冲突,团队成员之间不信任、不理解、没有默契。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说明有些统一思想的事情漏做了。我们要花最少的时间,让大家感觉到 彼此已经熟识多年,互相很清楚对方想要什么。

大公司里的专业HR可能会更早意识到这一点,然后提醒业务人员。但对于创业团队,只能靠老大自己发现,然后决定团队成员是不是需要聊聊,以及在什么场合下聊。场合很关键,找到一个大家都很想聊聊的场合,是达成默契的第一步。

所以,在团队里比较和谐的场景是,某天下午大家又因为一个具体的业务问题,从讨论逐步发展到争吵,继而开始对彼此的思维模式、做事套路不认同……正当大家精疲力竭的时候,老大问了一句:“晚上都没事吧?一起去吃饭,我请客。”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地点 ,沟通更容易敞开。这时候可以一起聊这样几个方面的话题,每个人都要发言。
► 为什么要来这个团队?
► 对一年后收获的底线预期。
► 个人对团队的帮助。
► 自己能做什么?
► 自己想做什么?
► 项目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图是继续暴露问题,因此前提是沟通气氛到 位,才可以继续聊这个话题。

7.3.3小团队与大公司的区别

以下是我在知乎上对“在大公司和小公司做产品经理有哪些异同点?”的回答。

2014.12月,一个小的创业项目启动,我作为创始人,完整体验了 从0开始的全过程。2015.1月,基本上我是团队的产品、运营、商务、 测试……把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
大公司: 写规划,过规划——老板那边又没过,郁闷。
小公司: 没人管,自己决定做什么。谁来告诉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有人来喷喷也好啊,但找喷都是要钱的(至少得请人吃顿饭吧)。

大公司: 竞品分析——那个谁谁也做了类似的东西吗?——没事,我大××怕过谁,灭了他。
小公司: 那个谁谁也做了类似的东西吗,大公司?额,怎么避开 他……小公司?找他聊聊,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大公司: 用户研究——申请用研团队的资源,输入目的,拿到报告。
小公司: 直接约人吃饭、喝咖啡、聊天;隔两天,继续约人吃饭、喝咖啡、聊天。所以,只能做一件身边有很多目标用户的事儿。

大公司: 评优先级——最好我提出来的都是最高优先级的,把别人的需求PK掉,哈哈哈。
小公司: 没有“别人”,先做哪个自己说了算,但反而要更认真地 想——能不能再砍一点,再砍一点,特别心疼开发在没那么重要的功能 上花时间,越是能低成本验证的成功率越大。

大公司: 需求文档——按模板写啊,谁知道这次分配到哪位来开 发……
小公司: 自由流太爽了——和开发确认一下能不能看懂就行—— 用Excel写逻辑,用Visio画图,用Axure做示意Demo,完事儿。

大公司: 老板给的开发资源不够啊——走,吵架去。
小公司: 算算现在几个全职,几个兼职,开销多少,再加人一个 月又要多几万块成本——更充分地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都是资源,容我纠结一下……

大公司: 怎么还有这种低级Bug,测试干什么吃的。
小公司: 自己测,大家一起测——总是担惊受怕,觉得测得不完整,漏了什么。你问为啥不找个测试?产品早期,能省就省……

大公司: 需求变更——发现一个地方可以简单优化一下,可能要走流程什么的,最快两三个礼拜吧。
小公司: 如图7-2所示,我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提给客户端同学; 正在讨论方案的同时,服务器端同学已经把问题改掉了,几分钟解决。

大公司: 产品数据不好看(但也是以“万”为单位),找运营聊聊,再搞点流量。
小公司: 自己琢磨用户和内容,怎么零成本冷启动,找各种资料补课。

大公司: 团队组建,产品1人,设计2人,技术5人,测试2人,运营2人…… 小公司: 比例一样,只不过是——产品0.3人,设计0.3人,技术1.5 人,测试0.2人,运营0.2人……有零有整是因为有兼职同学,或者有人是劈成几个岗位来用的。

大公司: 参加聚会,别人过来搭讪,你们正在做什么呢?
小公司: 只参加“有用”的聚会,目的性特别强地去主动搭讪—— 嗨,我们正在做什么什么。

大公司: 上班上知乎,偷个闲,嘿嘿嘿。
小公司: 连回答这个问题都是有潜在目的的,比如说为了招人……

大公司: 睡觉前想想,今天没干什么又收入几百块。
小公司: 睡觉前想想,今天没干什么又花了几千块。

现在,有些大公司也在尝试着内部分解,分出很多的小团队来运作,以获取两种状态下的优势。不管你们现在处于哪种状态,都应该好 好享受、珍惜,互帮互助、祝福彼此。

7.3.4借助第三方力量做产品

缺钱怎么办?旧模式下就是募资。缺人怎么办?旧模式下就是招人。对于这种比较传统、比较重的模式,其问题在于,资源往往只能优先满足最优秀的公司,很多新的、还没什么名气的团队很难搞定。这时,可以尝试一下新模式。
新模式下应对缺钱的方案是众筹,应对缺人的方案是众包。这里重点讲讲众包。

我认为,众包服务又分两类。
1.一类是帮助现有的人节省时间,通常是借助工具,还有一类是借助外面的人力。 前者,比如做项目管理,本来要花技术负责人20%的时间,现在可以借助项目管理的工具,省掉部分精力,再如要给App加一个客服功能模块,可以借助第三方组件,几行代码搞定。现在各种技术服务已经非常发达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撸起袖子做一件事之前,多研究一下市场上是不是已经有现成的服务。初创团队千万不要重复造轮子,条件允许最好花钱买时间。

2.再说说借助外面的人力。这其实是一个知识经验领域共享经济的概念。将来的公司和个人的关系,一定比现在更加灵活。个人不再是公司的附庸,公司反而变成了个人的平台。在用人上,越来越多的公司会认可“为我所有不如为我所用”的理念。

这种人才的专业能力众包,又可以分成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分享 ,就是我说你听,借的力只是一个想法和做 法,我并没有帮你做事,而且针对性也不是很强。
►第二个层面:座谈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给出一些有针 对性的建议。
►第三个层面:咨询 ,给你指导,带着你做。
►第四个层面:外包 ,直接上手,帮你搞定。

7.4研发生产时我们做什么

简单地讲,原型验证完成、产品委员会评审通过以后,要经历立项、需求、开发、测试、发布几大环节,然后再拿着做出来的产品找用户验证,最后做项目总结。

►立项环节
►需求环节
►开发环节
►测试环节
►发布环节

7.4.2如何做一个让Ta们讨厌的人

1.开始实施之前
►不说清需求价值。
►不去想功能细节。
►帮技术评估工作量。
►逼着技术团队承诺。

2.实施过程之中
►做了一半改需求。
►开发过程中消失。
►过度关注实现细节。
►发布后没有反馈。
►任务无节奏感。

3.全程适用
►优柔寡断无决断。
►报喜不报忧。
►不要把他们当人。

以上内容正话反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触动。当然,所有配合顺畅的大前提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专业靠谱。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