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的发展简史

根据网上找的一些资料,自己简单汇总了外贸发展的历程,方便自己看,也分享给大家。从供需来看,外贸结构的决定因素是国际市场需求的结构,和我们的供给情况共同促成的。需求结构会影响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国别结构、国内区域布局和贸易方式。

目前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已经从以往的规模扩 张转变为现今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1949—1957年:恢复起步阶段

产品结构: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到 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 63%,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仅为 36%,而且其中将近 3/4是轻纺工业产品。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 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 91%以上,

主体构成: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 33%,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 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 贸公司垄断经营。

市场分布:主要是港澳,苏联和东欧,少量西欧国家,美国当时处于冷战时期,很少合作,

(二)1958—1977年:曲折发展阶段

由于政治活动上的特殊情况,+中苏关系恶化,曲折发展,增长率低,

产品结构:与上个阶段类似,初级产品依然占据半壁江山,工业制成品占 比逐步提高到 1977年的 46%,但是其中将近 3/4始终是轻纺工业产品;进口商品依然是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为主

主体构成:全部进出口贸易业务继续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产品结构跟上个阶段类似,但全部进出口贸易业务继续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

市场分布有明显变化,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和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逐渐取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

综上:1949-1977年,实施保护贸易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对外贸易 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因此由国家统一计划整合优势资源进行出口创汇,进口社会主义工业 化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料等,严格管理外汇使用,对消费品设置高关税,对国内不能生产的设备、 原料等设置低关税或免税。这是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典型模式。

所有的进出口活动都要以指令性计划为依 据,这导致企业无法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缺乏自主性与灵活性,难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使贸易真 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此外,进口保护壁垒很高,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 税则》的算术平均关税水平高达 52%其中制成品关税为 47%,之后一直未有大幅度削减。

此时期主要是为了出口创汇,卖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和能源资源,主要的动能是建立在政府的意愿而不是要素禀赋的基础上的

(三)1978—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探索阶段

承接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海关特殊监管区+外汇“双轨制+外商投资的流入+加工贸易的兴起

产品结构:出口贸易商品中工业制成品 的 占 比 在 1981年首次 超过初 级产 品,1991年时,占比高达77%,实现了出口比较优势的第一次重要转型升级

贸易主体构成:突破了单一结构,由国营公 司的垄断经营实现了多元化,1991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已经达 到 21%,

市场分布:进一步扩展至全球,180多个国家 和地区与中国建立了经贸往来,美国、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在中国大陆贸易发展中的地位 越发重要。

最大特点是确立了“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生产模式,加工贸易主要是“三来 一补”(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1991年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 42%,此时服务贸易还占比很少。

但是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一 些西方国家对改革开放政策的长期性有所质疑,合作上设置了多层限制。

综上:实行兼顾进口保护和出口鼓励的开放贸易政策,打破国家计划经济体制 下的外贸体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保税区等,

改革开放后在推行出口鼓励政策的同时,为了保护国内工业发展而继续坚持进口替代保 护政策,几次关税制度调整基本调低了国内不能生产或短缺的设备、零部件、原料等的关税,同时 调高了国内已经具备生产能力的制成品、机械设备等的关税。到 1991年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仍在 40%以上,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未有大幅度下降。

(四)1992—2000年:开放突破阶段

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施行出口导向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外贸体 制的市场化改革(对外贸易法出台+外贸经营权不断放开+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关税水平大幅降低+人民币双重汇率实现并轨+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

贸易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 贸易商品中的占比将近 90%,其中机电产品增速最快。

出口市场分布: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经济体,美 国自 1999年开始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贸易主体: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占比 在 1998年超过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力量。加工贸易进出口在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由 1992年的 39%和 4 提升至 2000年的 71%和 74%,外资企业 品等与中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纷纷将中国作为生产与出口加工平台,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

服务贸易快速上升,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 183亿美元增加至 6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7%,但总体规模仍然不大且逆差严重。旅游和运输服务一直占据着中国服务贸易的半壁江山,通信、金融和文化娱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占比极低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也十分严重,1992—2000年全国总出口 的 40%左右一直集中于广东。 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出口占比一般在 4% ~10%,内陆省份 的出口占比仅为 1%左右

(五)2001—2007年:全面深化阶段

加入WTO- -履行入世承诺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大幅修订外 贸法律法 规体 系

短短 6年间 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2001年 5096亿美元 飙升至 2007年的 21765亿美 元,年均 增长 率高 达到 27%,超出同期全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 7个百分点。快速成长为世界货物贸易第 二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贸易产品结构:进出口贸易的制成品商品中除传统机电产品外,高新技术产品开始崛起。

贸易主体:继续由外资企业主导,但民营企业的贡 献不断加大。

市场分布:实现全球化,以亚洲和北美洲为主,同时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增长明显

服务贸易占比快速上升,但依然有较大逆差, 旅游和运输 服务仍占据较大比重,咨询、计算机和信息以及金融服务的增速较快。

入世后的几年,特别是 2001—2002年,大 量低质量的企业开始出口,造成了中国总体出口产品质量水平下降

六)2008—2012年:调整与转型阶段

次贷危机影响下暴露了外贸结构性缺陷,甚至2009年出现了13.9%的负增长,采取调高出口退税率、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措施后得到恢复,后续增长率有所放缓,主要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为重点。

产品结构:继续由机电产品和 高新技术产品主导,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占比持续扩大,

贸易市场分布:全球贸易,美国的占比有所下降,东盟的占比持续上升

一般贸易出口额上升,并且在 2011年实现了对加工贸易出口额的 超越。加工贸易逐步摒弃粗放型发展,开启结构调整与转型升 级,“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加工贸易减少、

服 务贸易持续增长,年增长率为12%,高于货物贸易 的增长率,但服务贸易逆差有所增大。

(七)2013年至今: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高水平、全方位开放政策

重心转向主动扩大进口,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开启中国国际进 口博览会,服务贸易自由化更加开放,投资自由化上出台外商投资法,开放模式方面以分批建立19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RECP,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亚投行

一是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商品综合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逐步替代了 仅仅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事国际产业分工的加工装配环节,促进了对外贸易向全球价值链的中 高端迈进

中国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继续上升,由 2013年的 49%提升至 2018年的 56%,期间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则由 38%下降至 32%,

二是市场分布:扩大“一 带一路”沿线国 家的 进出 口额占中 国进 出 口 总 额 的 比 重 由 25%,提升至 27%,有效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占比有所下降,由 2013年的 46%下 降至 2018年的 42%,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占比在 2018年首次超过 50%,

四是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 8%,至今仍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的地位,但是贸易逆差依然不小。

参考资料:

1、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70年:回顾与展望 - 盛斌,魏方

2、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23 年春季

有兴趣交流的朋友,请随时私聊我,很快回复,

  • 20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