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上旧书网淘了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冲着这本书本身及作者马尔克斯的声名远播去的,希望它能稍微慰藉无聊的时光。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奢求。我向来对外国名著的热情不高,莫说书中展现的异国风情、历史背景提高了我理解和共情的门槛,单是那冗长的人名就足以令我混乱抓狂、望而却步。不过《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却着实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令我重拾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以致于仅用三个晚上下班那少得可怜的空闲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这本书着重描述了三条感情线,第一条是女主人公费尔明娜和她的丈夫乌尔米诺医生的婚后生活;第二条是菲尔米娜和阿里奥那长达五十几年的感情纠葛;第三条是阿里奥和他623个露水情人的爱恨情仇。三条线几乎把人世间所有可能的男女感情形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能在书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情感的共鸣。

1. 费尔明娜夫妇的婚姻生活

       

费尔明娜和乌尔米诺因“病”相识。初见费尔明娜那一刻,乌尔米诺就被她俊秀的外表、恬淡的气质深深吸引,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恰巧费尔明娜的父亲也因为乌尔米诺的地位而将其视为乘龙快婿的理想人选,极力撮合。于是,这对世人眼中天造地设、郎才女貌的一对毫无悬念地走到了一起。婚后生活,和所有人的婚姻一样,虽然称不上一地鸡毛,但也过得并不顺心。生活的琐事、婆媳之间的矛盾逐渐将他们的激情消磨殆尽。于是,乌尔米诺医生会在早上醒来发现没订的衣服扣子时,揶揄讽刺说‘男人需要两个妻子,一个用来爱,一个用来订扣子’,费尔明娜也会在丈夫搅扰她的清梦时,用愤怒而清醒的声音骂道:这个家最倒霉的事,从来就是不让人好好睡觉。两人都互相看不对眼,都竭力在找对方的茬儿,并都会因为在交锋中占得上风而沾沾自喜。于是乌尔米诺医生感慨婚姻的本质上是一项荒谬的,只能靠上帝的无限仁慈才得以存在的发明,它终结于每晚做爱之后,而在第二天早餐之前又必须重新建立起来。费尔明娜也在深思:像丈夫这样一个天主教的卫士,向她提供的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就这样,他们在相互斗争又相互依赖的状态中走到了乌尔比诺被意外终结的生命尽头。看到乌尔米诺摔倒躺在泥水中,费尔明娜的心仿佛要爆裂一般,她恳求上帝能够给她哪怕片刻的时间,好让丈夫在离去之前知道,无论两人间有过什么样的猜疑,她始终是那么爱他。而乌尔米诺尽管奄奄一息,但还在坚持和死神做着抗争,用尽最后一口气对费尔明娜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马尔克斯用非常多生动的例子描绘了费尔明娜夫妇婚后的生活,这是全书最吸引我的部分,也深深引起了我的共情,以至于经常看到一个片段,感觉把我一直想说但是不知如何开口的感受阐释得淋漓尽致,便情不自禁地在书的空白处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许每对天真的少男少女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总会对它有所期待和憧憬,并想当然地认为此时怎么看怎么好的那个她/他会在婚后继续每天给自己制造惊喜和浪漫。然而,事实是大部分婚姻在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时,慢慢褪去最初靓丽的伪装,露出狰狞的真面目,让人一度想要逃离。这确实印证了围城里面那句经典的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作为一个未婚青年,尚未感受到婚姻对我的或“荼毒”或“滋养”的作用,所以无法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现身说法。不过,五年内肯定要直面婚姻问题的我,确实也对婚姻有过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两个人适合走向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维持婚姻和谐的秘诀又是什么?

       我一直觉得适合走进婚姻这座围城的两个人不需要郎才女貌,更不需要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有话聊。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和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社会地位的差距不可谓不悬殊,但是却能相濡以沫终老一生,绛云楼上两人诗歌唱和,至今仍流传着河东君的美好传说。路遥的《人生》里面高加林放弃了金子般的巧珍,曾经一度让我扼腕叹息。但是,慢慢地虽然我仍然心疼巧珍无私的付出,却也渐渐理解高加林的做法。或许,他们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即使走到了一起,婚后生活能否幸福其实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毕竟对于大字不识几个的巧珍来说,要让她理解高加林心中的世界确实很难。而让心怀抱负的高加林整天听巧珍诉说家长里短似乎也难为他了。柳如是和钱谦益一个青楼歌妓,一个文坛领袖,巧珍和高加林两人都出身农村,似乎后者更符合门当户对的条件,也更有结合的可能,但是结局恰恰相反。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就是两个人是否聊得来。这边所谓的聊得来,有话聊,并非说两个人要有相同的精神追求或兴趣爱好(虽然这些确实是滋养共同话题的沃土),你看名著我就得看歌剧,你弹琴我就得吹箫,整天谈些曲高和寡的话题,并美其名曰高雅的精神交流。我记得曾经看过李敖一本书《虚拟的十七岁》,虽然我一直钟情于李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犀利又有趣的文笔,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却不甚美好,脑子里不断浮现男女主人公这对忘年恋整天就一些高深莫测的话题展开高谈阔论。或许男女主人公和李大师都沉迷于这种精神上的深入交流,但我却认为恋人之间如果始终是这种相处模式是极别扭甚至于怪异的。聊得来/有话聊在我看来更多的体现在分享欲和倾听欲,你遇到什么事情,或开心或郁闷,你有什么想法,或深沉或幼稚,都想着跟我分享。而我面对你或正经或戏谑的一顿输出,始终绷紧一根弦,跟随你的节奏,在适当的时候送上因惊愕张得合不上的嘴,或因为难皱得展不开的眉。在不断的分享和倾听的过程中,共情了彼此也升华了感情。可惜,我有此觉悟,但始终做得不好,是所谓知易行难!

        选择和一个人建立婚姻关系,在我看来是极需要勇气的一件事。它就像一场赌注,赌上的是自己下半生的幸福荣辱。正是因为代价太大,很多人在一开始就给自己的婚姻设置了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而这往往也就是不愉快的开始。我没经历过婚姻,无法对这种期待感同身受,却致以最高程度的理解。我是一个对物质生活要求极低的人,所以曾经以为我对自己的婚姻没有这样的期待,也不止一次说我向往一种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生活,结婚久了的两个人最好的模式是像亲人一样,爱成了一种习惯,也就不纠结是爱还是习惯了。但是,最近的我似乎慢慢开始要推翻自己之前幼稚的想法,两个人无论婚前有多少话聊、多会甜哥哥蜜姐姐讨对方欢心。当他们回归现实的婚姻生活时,能学会控制对对方的厌恶有时候已经难能可贵了。所以,这么艰难的婚姻生活何以为系?我想期待以及期待成真的满足感是重要的。所以,不要吝啬让婚后的生活也充满惊喜和期待,并让每个惊喜和期待显得更有诚意。除此之外,理解和共情同样不可或缺,我们总是不惮于把最苛刻的一面留给最亲近的人,却似乎少了一点宽容。多体谅对方的不容易,当想要发泄怒火时也给对方找点理由,可能孩子的顽皮让她心力交瘁、可能妈妈的唠叨让她不堪其扰.....我想一通思量下来,拥抱可能代替了咆哮。我意为之,盼能为之!

2. 费尔明娜和阿里奥的爱恨纠葛

       

阿里奥年轻时是一个邮电局的学徒, 在一个给费尔明娜父亲送信的下午,他邂逅了窗前的费尔明娜。费尔明娜的惊鸿一瞥深深拨动了阿里奥的心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于是在今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坐在对面花园的树下假装看书,只为制造刹那的偶遇。他还特意拉起小提琴,只为激起她的好奇心。终于,他按耐不住内心喷薄而出的感情,提笔给费尔明娜写信。所谓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在青春懵懂的时期,试问哪个怀春的少女抵挡得住一个多情少年满载着炽热感情的信件。于是,他们开始频繁通信,纸笔传情。她们都把彼此看成爱情美好的象征。即使在费尔明娜父亲发现这段感情,歇斯底里对着女儿咆哮,揣着手枪找上阿里奥谈判,逼迫他们分手时。两人也不为所动,誓要捍卫彼此心中最美好的爱情。然而,曾经的感情有多炽热,转身离开的时候就有多决绝。当费尔明娜被父亲强迫离家(目的是让费尔明娜忘掉阿里奥),在外一年返乡回来再次见到阿里奥时,“她没有感到爱情的震撼,而是坠入了失望的深渊,在那一瞬间,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她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于是她挥了挥手,将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掉。

        阿里奥从此便开始了“自作多情”的等待,他相信只要自己活得够久,就能熬死费尔明娜的丈夫,获得重新追求她的机会。这一等就是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当费尔明娜的老公意外摔死时,阿里奥迫不及待地找到费尔明娜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然而,正被丧夫悲伤裹挟的贝尔明娜显然对阿里奥不合时宜的表白愤怒不已。于是,阿里奥不出意外地收获了费尔明娜的一顿咆哮。好在这么多年的等待,已经让阿里奥从原来为情所苦的稚嫩少年蜕变成了如今坚毅而睿智的老者。他没有灰心,在费尔明娜最难熬的那段时间里,用自己的智慧和真诚一点一点融化了她心中的坚冰。她重新接受了他。我认为这本书的结尾写得极好,甚至可以媲美作者马尔克斯另外一本书《百年孤独》的那个经典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结尾是这么说的:

  船长问:您认为我们这样来来回回的究竟走到什么时候?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弗洛伦蒂诺·阿里奥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说。

     

很多人看这本书都会被阿里奥的深情打动,毕竟能等一个人五十几年这种事是匪夷所思的。我在看这条感情线时,除了惊叹于作者对少年时期两人对爱情既渴望又羞涩的表现描摹得入木三分外,却从未感动于阿里奥矢志不渝的等待。事实上,当我们回过头来认真审视阿里奥和费尔明娜年轻时的那段所谓的“爱情”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他们两个人根本就没有真正在一起过,他们只是互相把对方当成了美好爱情的化身。换句话说,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是完全存在于想象中的。只是费尔明娜在意识到现实与想象的巨大落差时,能够毅然抽离。而阿里奥却“走火入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我完全理解“白月光”对一个多情少男/少女的影响有多大,那可能是一辈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遗憾,就像郭襄十六岁单身匹马行走江湖,神雕大侠杨过给了她三根许愿针,从此“风陵渡口初相见,一见杨过误终身”,创建峨眉,常伴青灯。但是,阿里奥对费尔明娜的等待我更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一种不甘和执念。试想一下,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一个非常喜欢的人,而对方恰巧也能给自己积极的回应。这无论对谁都是一种极大的鼓舞。然而,当满心欢喜打算迎接自己美好的爱情时,心中那个她的眼睛里闪现的不是同样的渴望,而是深深的鄙夷和抗拒,并转身投入另一个人的怀抱。这种现实的巨大落差对一个年轻人的打击是巨大的。显然,阿里奥也受到了这样的致命一击,书里说:

弗洛伦蒂诺·阿里奥没有嫉妒,也没有愤怒,而是感到一种巨大的自卑。他觉得自己可怜,丑陋,低贱,不仅配不上她,也配不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

        所以,我想阿里奥就是在这样的自卑中萌生了不甘,他要努力成长、要事业有成、要成为能够配得上她的人。于是,费尔明娜成了他的执念,也成了他前进的动力。说到底,人都是慕强的,弱者甚至连爱情都不配拥有。于是,阿里奥要用追回费尔明娜来证明自己逆天改命的能力,他做到了。诚然,我不认可阿里奥对费尔明娜感情的纯粹性,但我佩服他的毅力,佩服他锚定目标就死不放松的劲头。说实话,我很难做到,因此也更明白他这份坚持的可贵。

3. 阿里奥和623个露水情人的爱恨情仇

       

阿里奥在被费尔明娜拒绝后,就像得了霍乱一样,无疑是痛不欲生的。他的母亲希望他远离痛苦的源泉,走的远远的。于是,央求别人给他找了个很远的工作。在去工作的船上,阿里奥莫名其妙地在一个漆黑的船舱里被一个不知道长相、不知道年龄的陌生女人,“毫无光荣地夺去了童贞”。也就是这次“突袭”,拉开了阿里奥和623个女人爱恨情仇的序幕。因为,“当他处于欢愉的顶峰时,曾有一个连他自己也无法相信,甚至也不愿意承认的发现,那就是,他对费尔明娜的虚无缥缈的爱可以用世俗的激情来替代”。于是,阿里奥转身折返回家,他要离费尔明娜更近,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成了情场高手,他开始了疯狂的情爱之旅,试图通过纵欲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在晚年重新追求费尔明娜时,他已经与六百多个女人厮混过了,寡妇、人妇、黑人、混血、老妇、少女....他把和这些人的情爱过程记录成册,写满了二十五个本子,其中还不包括无数次短暂的艳遇,因为它们甚至都不值得他怜悯地提上一笔。巧合的是,当费尔明娜丈夫的丧钟响遍全城时,阿里奥正在和一个少女在床上媾和,并在听到丧钟后意识到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便抛下少女,迫不及待地跑去跟费尔明娜表露心迹,述说衷情。

       说实话,在品读这条感情线时,我是混乱的,我虽然理解彻骨的痛需要用其他东西来转移注意力的道理,但是始终无法看清阿里奥对这些露水情人的真实情感。你说阿里奥对他们有感情吧,他却在和费尔明娜结合时,宣称自己为她“保有童贞”,这岂不说明了那些人从未进入过阿里奥的心,而完全只是一种肉体关系?你说阿里奥纯粹把她们当成弥补空虚,克制思念的工具吧,他却会在和费尔明娜走在一起后,依然想起那一个个情人,对她们充满了深情的回忆。或许,还是只能用执念来解释阿里奥这矛盾的表现。不妨假设费尔明娜其实和阿里奥其他的情人并无二致,只是心中的执念不自觉地给她戴上了一层光环,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越想得到,就越奋不顾身....这样或许在我这边就能实现逻辑自洽。不过,这样的理解是否亵渎了作者的本意,我不得而知,也并不在乎,因为伟大文学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品误。

古今中外,爱情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本书赋予了我们对爱情全景式的理解,无愧被称之为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 10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