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半导体是如何点错科技树的

注:一开始能通过,修改了一下图片缩放就通过不了了,这一点 csdn 好滑稽的,再改个名字吧。


芯片的诞生

原创 桔里猫 半导体硬件观察

这个系列以前的文章大多偏重于技术,如果对不是芯片从业者读起来未免有点晦涩,为了让技术有温度,我们补充几章芯片简史。前传故事性很强,主要介绍一下芯片的历史,以及芯片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国博弈的工具的。目的是起到一定科普作用,力求讲清楚故事的脉络,避免过多的技术,让大家快速了解芯片的历史。

1 飞蛾扑火与 debug 的由来

图片

我们的故事要从几只飞蛾开始,把我们的时空往回拨到接近 80 年前。1945 年,二战。大洋彼岸的美帝造了很多导弹,但把导弹丢出去要计算弹道,计算量非常大导致计算异常缓慢。滨州大学的一帮哥们攒了个大家伙,还起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名字:爱你阿 Q(ENIAC),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在此之前,人类的计算工具基本上简陋的荡气回肠,计算主要靠给绳子打结或者拨算盘珠子。这个新计算机造出来后每秒可以计算 5000 此加法,400 次乘法。比人计算那是快了上千倍。这玩意儿吧,虽然也叫计算机,但比上现在的 PC 有个小小的缺点:大的丧心病狂。见上图。长 30 米,宽 6 米,占地面积 170 平方米。总共用了 1.7w 多个真空管。

图片

真空管

由于真空管这个东西吧,它运行起来发光,总引蛾子来导致烧坏。所以日常要派大量工程师去除个虫子(debug),以防真空管烧坏。飞蛾扑火总用来形容美妙的爱情故事,但对于当时天天找幺蛾子工程师们就不那么的美好甜蜜。毕竟 1.7w 的真空管,坏了一个这个庞然大物可能就残废了……

2 晶体管横空出世

其实电子管在计算机中扮演的角色无非是一个个 0,1 开关。1.7w 个开关轮流坏这可不兴一个个修啊。肖申克他堂哥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在麻省理工博士毕业以后被贝尔实验室挖走了。在贝尔实验室搬砖时发现如果半导体硅材料放在电场中,电场会抢走硅边上的电子,电子聚集的足够多,半导体材料就能导电,如此一来,一个靠电场控制的开关就造出来了。当时这个理论一提出来,大家基本上觉得他瞎扯淡。

图片

肖克利

不过过了 3 年,1948 年,Shockley 突然从裤兜里掏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由三块半导体组成,外面两个半导体有多余的电子,可以导电,中间一块半导体接上电的时候两头的半导体(源级和漏级 Source、Drain)就给导通了,不接电开关就关了。他给玩意儿起了名字:电晶体,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晶体管。

图片

如果说芯片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此时的 Shockley 发明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砖……。据传,他自己对这发明挺满意的,甚至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不过捧场的人没有想象中的多。但实际上,晶体管带来的改进是巨大的。1954 年,贝尔实验室造了世界第一台晶体管化的计算机 TRADIC,使用 700 晶体管 + 1w 二极管每秒运行一百万次逻辑操作。相比于 ENIAC 已经有质的差别。

图片

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3 八个葫芦娃成立仙童,芯片却被德州仪器先捣鼓出来了

1952 年,Shockley 所在的贝尔实验室迫于美国反垄断的压力,开始低价授权晶体管专利。Shockley 发现自己也能干一票捞点钱,所以 1955 年索性自己成立了一个公司商业化自己的产品,Shockley Semiconductor (老肖半导体)。这里插一句嘴,Shockley 把公司选在了斯坦福大学南边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后来这个地方因为半导体行业的起飞慢慢有了一个新名字:硅谷(Silicon Valley)。Shockley 是个好的科学家,但明显不是一个好的领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 Shockley 明显是江湖事江湖了不了。他人比较固执又多疑,经常干出吾好梦中杀人的事儿。在对员工可持续性的 PUA 以后,手底下的八个员工撂挑子不干了,我们姑且称之为八个葫芦娃(当然,肖哥称他们为 “八叛逆”)。

下面报个菜名,看看你认识几个。他们是:大娃罗伯特・诺依斯(Robert Noyce)、二娃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三娃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四娃尤金・克莱尔(Eugene Kleiner)、五娃金・赫尔尼(Jean Hoerni)、六娃杰・拉斯特(Jay Last)、七娃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和八娃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ich)。就是这八个葫芦娃,缔造了当今的半导体行业,他们的光荣事迹我们后面还会提到。此时,他们共同创建了一家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中文翻译叫仙童半导体,但英文似乎隐约透漏着对 Shockley 不公的不满?狗头。其实是因为他们找了大佬 Fairchild 支持他们创业,所以公司干脆叫 FairChild)。

图片
八叛逆本逆,全是帅哥

虽然有了晶体管,但晶体管一开始也和电子管一样,是分立的元器件,需要靠工程师一个个手动连上,这种东西量产起来十分的费力,严重限制了电路的规模,一旦电路稍大,工作量仿佛要给太平洋加个井盖。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懒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好多人开始对如何集成晶体管的工作量动起来歪心思。这其中有两家有名的公司琢磨的尤其快。一家自然是仙童公司,另一家也耳熟能详:德州仪器。

先说德州仪器,1952 年,一个叫杰克基尔比(Jack Kiby)的年轻人被派到贝尔实验室进修,一眼就看上了晶体管。回去就一比一的高仿出了晶体管。但老板没钱继续投入,所以杰克基决定良禽择木而栖,提桶跑路了。最终他在 1958 年去了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TI)。德州这个地方武德充沛,人也豪爽。公司老板花钱当然也得豪爽起来。当时德州仪器解决电路小心化的思路是将晶体管、电阻、电容做成大小形状统一的器件,但这种方案不本质上解决问题。基尔比开始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

1958 年 8 月,德州老热了,德州仪器给老员工们放了两周避暑假。杰克基由于是新员工,并没有休假资格。区别于一般人,老板走了鱼就要摸秃,杰克基利用这段时间憋在公司憋出个大招。他发现可以把很多个器件比如电容电阻晶体管完全做在一块晶片上,然后用细的金属线连起来。假期结束后,他汇报给领导自己的想法,领导内心里是拒绝的,但为了给年轻人机会,还是答应让他试试。由于当时德州仪器没有硅片,所以杰克基选了硅它弟弟锗。赶在月末,他真的攒出了他的电路板,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说的芯片)就这么诞生了。1959 年 3 月 6 日德州仪器高调的对外宣布了自己的集成电路。

图片

德州仪器搞出来的集成电路

4 仙童半导体对芯片的重要改进 —— 消灭飞线

再说回八叛逆的仙童半导体。实际上他们才是晶体管祖师爷的亲传弟子。此时五娃(Jean Hoerni)在仙童发明了平面工艺将晶体管压平在了硅片上,使得他们造出的晶体管尺寸贼小。就在德州仪器宣布两个月之前,八叛逆中的大娃(Robert Noyce)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写了这么一段话:“将各种器件制作在同一硅晶片上,再用平面工艺将其连接起来,就能制造出多功能的电子线路。这一技术可以使电路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并使成本下降。” 这其实就是集成电路的原理。大娃还没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两个月后德州仪器就掏出了集成电路。大娃就这么错过了当集成电路之爹的机会。大娃对此后悔不已。

图片

不过大娃在观摩德州仪器的集成电路的时候发现了华点,都什么年代了,你咋还手工连线呢?一旦涉及到手工的东西很难大规模生产。他迅速想到,将电子元器件制成低板,然后刻在硅片上,最后在底板上蒸发沉积一层金属,就可以解决飞线问题。至此,芯片原型终于被制造出来啦。(注:感兴趣看我这篇文章)

图片

仙童搞出来集成电路

4 小插曲 —— 谁是芯片的亲生爸爸

仙童半导体对自己的集成电路技术注册专利以后,德州仪器发现,哎?你这玩意怎么和我的有点类似,于是果断和仙童打起来专利战。1966 年法院将集成电路的想法判给了基尔比,将集成电路的制造理论判给了大娃。1969 年,联邦法院出来和了个稀泥,认为两者的专利是并行独立开发的。其实,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像微积分,到底是牛顿还是兰博尼兹谁先发明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狠狠的推了科技一把。

图片

5 总结 —— 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

一句话总结,为解决电子管容易坏的问题,Shockley 发明了晶体管。为解决晶体管的集成问题,Kiby 发明了集成电路。为了解决 Kiby 的集成电路飞线的问题,Robert 搞出了硅片上沉降金属的集成电路。至此,芯片这个东西已经从无到有被发明出来。

复盘历史,科技发展的脉络与得失总是显得显而易见,而真正身处科研工作其中时,也许每一步都扑朔迷离,走出的每一步都不知道前方是死胡同还是柳暗花明,做的每一个决策都背负了太多的期望与舍弃。但总有一批先行者会去试一试。对于某一个个体来讲,其实系统是非常脆弱的,有时候一个错误的选择也许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再也没有机会出现在我们的历史复盘中,仿佛这个人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但对于人类来讲,这个系统足够稳定,因为总有能力出众且足够幸运的某些人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让人类的科技一步步往前走。

说回芯片,德州仪器和仙童的芯片能不能卖出去?集成电路的第一个大订单是谁的?集成电路与登月有什么关系?集成电路又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芯片的商业起步

原创 桔里猫 半导体硬件观察

继续我们的芯片简史。

书接前文,集成电路被德州仪器和仙童半导公司给捣鼓出来了。前文在这儿。

芯片的诞生

此时的世界,美国和苏联正在搞冷战。世界不太平啊。

图片

1. 仙童的第一个大客户:NASA

1960 年代,由于苏联老大哥提前把宇航员送到了太空,美帝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决定送人去月球。这个时候的的登月项目可以说是美国版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图片

把人丢上月球需要精确的导航计算机,否则容易让宇航员玩一把真人版星际迷航。麻省理工神奇工程师(Charles Stark, 不是 tony Stark 哦)决定标新立异一把,用仙童公司的集成电路搞这个导航计算机。最终,他们搞出了一个重 31 公斤的计算机用在阿波罗 11 号,比 ENIAC 已经小了 1000 倍。

图片

阿波罗 11 号使用的电子计算机

这次成功的经历让仙童的芯片出了一把大名,毕竟它经受住了太空严酷的考验,属实是太空镀金了。据传阿波罗电脑工作了 1900 小时只发生过两次错误,一次还是因为搬运的时候磕到了……由于 NASA 实在给的太多,仙童大幅降低了芯片售价,从一百多美元直接降到十几美元。

图片

2. 德州仪器的路子:美军

看着仙童搞的如火如荼,德州仪器也有点坐不住了。此时的美国正好在捣鼓一个小玩意儿,名字叫民兵二号,这是一种设计目标把核武抛到外太空,然后直接掉下来砸到苏联嗓子眼的玩意儿。

图片

民兵导弹

但此时的美国工程师发现了一个小问题,由于捣蛋导航计算机太大导致捣蛋射程短丢不到苏联去,也许还没飞出美国就自己掉下来了。此时德州仪器给美军画大饼:用我家的芯克拉,不要 100 斤,只要 100g。美军一听就走不动路了,给我买它!

图片

不过作为这个星球的头号力量,出手自然不能寒碜,遇到这一单前德州仪器的订单都是论个买的,几十个就算大客户,但美军为了在必要的时候能确保把毛子一波带走,这次必须论斤卖。压力一下子来到了德州仪器这边。钱到位了,如何按时造出来呢?

图片

实际上,为了解决量产问题,德州仪器的工程师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两年前德州仪器工作的一个叫 Lathrop 的老哥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把显微镜倒过来能不能把一个大的东西缩小后印在半导体上,后来他们在半导体材料上涂一层光阻剂,光一照真的能刻蚀半导体。他后来把自己的这个技术叫 photolithography, 微影成像。有这个东西以后造电路就想打印书本一样快。

图片

光刻简单原理

德州仪器的工程师们按照这个思路,准备超纯的硅,超好用的光刻胶,准备开始大干一场。刚开始良品率低的无限趋近于 0,不过靠着德州仪器工程师一次次努力,在给美军供货的同时良率逐步提升。

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张忠谋的。后来他通过不断改工艺,大幅提升电路良率。最后一步步掌管了德州仪器的芯片业务,再后来,他自己开了一家厂子,叫台积电,这是后话。我们后面再讲。

3. 摩尔定律提出,仙童把芯片从军用推向民用

在刚开始的时候,芯片九成供应美国军方。仙童的大娃诺依斯一直觉得,供应给军方的芯片在民用邻域有更大的市场。

仙童的二娃戈登摩尔也有相同的开发。1965 年,摩尔在《Electronics》杂志上畅想未来:未来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每 18 个月就能翻一番。单个晶体管的价格会持续下降,芯片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强。

图片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摩尔当时只是畅想了 10 年的未来,然而摩尔定律至今仍未实现。这条定律就仿佛半导体行业的指路明灯,指导了半导体产业七十年发展。这里插播一句,为什么摩尔定律重要?因为它让半导体所有环节的产业保持了同一个进步速度,仿佛一个产业节拍器。上下游产业很默契的随着节奏走,很容易相互配合与理解。

图片

仙童想做民用市场,民用市场与军用市场的区别在于,军方可以大价钱买一块芯片,但要想把芯片卖给民用市场,必须单价足够便宜。大娃决定搞个降价大促销,直接打个 1 折用成本价出售新品。

图片

这种降价策略立竿见影,民用邻域的计算机大幅增长,1966 年,电脑公司 Burroughs 一次就向仙童下了 2000 万个的大单,比阿波罗计划采购量还要大二十倍。从此,仙童在民用市场如鱼得水,慢慢把业务中心从给军方造芯片变成了制造民用计算机芯片。

图片

Burroughs 的计算机

仙童在民用市场赚到钱以后,大娃诺伊斯和二娃摩尔发现,当初找风投的时候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仙童集团可以回购他们手中的所有股票,就这样,他们忙活了一场,变成了真正的打工仔。这能忍?老哥两一合计,撂挑子不干了。

图片

他们俩出去一起搞了个小作坊,名字大家一定听过 ——Intel。这是后话,我们后面再讲。

图片

4. 总结

上篇我们讲到芯片被发明,一句话总结这篇芯片初期商业化的探索进展。

仙童和德州仪器的芯片在军事装备中大显神威,从军方拿到了第一桶金。在给军方供货的过程中逐渐优化良率降低价格,最终在摩尔定律和诺伊斯大降价的加持下,芯片逐步走向民用市场。

芯片从一个实验室产品真正走向市场再到今天无处不在,是时势造英雄,还是那时的英雄造就了时势?不论是什么原因,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摩尔定律灯塔一般的指引,如果没有诺伊斯大胆降价走向民用市场,如今的人类科技会是一种什么景象。科技发展偶然么?看似都是必然,但如果没有偶然因素,进程可能会推迟很多年。

美国市场芯片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苏联老大哥在干什么?苏联是如何在芯片邻域被美国拿捏的?

苏联半导体是如何被美国拿捏的

原创 桔里猫 半导体硬件观察

继续我们的芯片简史。书接前文。

我们前文讲到,集成电路由于德州仪器和仙童半导体的推动,在美国军用和民用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处于世界另一极的苏联,半导体行业发展如何呢?最后为什么被美国死死拿捏?耐心看完,你一定有所收获。

由于这部分内容史料不好找,很多资料主观色彩很严重,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有什么事实错误欢迎指正。

1 先看看现状:俄乌战争被打下的无人机

前段时间,俄罗斯和乌克兰闹了点小矛盾,两家一言不和抄家伙干了起来。在互扔板砖的时候,乌克兰干下来一台俄罗斯的海鹰 - 10 无人机。

图片

被乌克兰打下来的的无人机

我们随便拿两个芯片看看。

控制点火的芯片:淘宝 150 元包邮。德州仪器造的。

图片

其他芯片有网友总结了这款无人机用的芯片:

图片

网友总结的图

我们应该能得出一个结论,俄罗斯的半导体,这是彻底被欧美拿捏了。

2 苏联起步:开始就点错了科技树(电子管)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从电子管讲起。在电子管时代,苏联甚至在一些方面比美国更强。

上文提到过美国半导体行业的起步: ENIAC 计算机,用了 18000 个电子管。苏联通过间谍网络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个东西。彼时的苏联,实力比美帝那是一点也不虚,自己转头就造出了自己的计算机叫 MESM 的,只有了 6000 个晶体管,能效和故障率都比 ENIAC 好。

图片

苏联搞出来的 MESM

美国贝尔实验室搞出晶体管以后,苏联科学家其实造出过类似的东西,属于和美国同时起步了。但是冷战背景下,一切向战争倾斜。苏联老大哥脑内总想着核大战,造出的武器首先就要扛的住核电磁脉冲。而电子管结构不复杂,比晶体管更皮实。所以 1958 年,老大哥选择了一条路:集中精力搞电子管小型化。

图片

苏联搞出来的电子管

吭哧吭哧搞了几年,时间来到 60 年代,老大哥发现电子管它造不小……由于市场的力量,晶体管被德州仪器和仙童造的越来越小,性能也越来越好,大量用到美军以后,造出的武器从性能和外观上都给老大哥上了一课。老大哥是彻底走错了路子。

图片

3 改换道路,摸着美国过河 (疯狂仿造)

走错路了咋整?老大哥这个时候从未来某个东方大国学到一条经典的方法论:摸着鹰酱过河。

图片

既然已经证明芯片比电子管好用,那就和美国 “借鉴一下” 美国的东西呗。

苏联决定开始选择 360 度无死角的复刻美国的芯片。这种复刻基本上是像素级的。下面两个芯片有一个是苏联仿造的,另一个是美国的正版货。猜猜哪一个才是正版的 ^^。

图片

李逵和李鬼

没人知道苏联在这个阶段抄了多少芯片,但芯片这个东西由于有摩尔的存在,它和其他产业都不一样。

图片

摩尔定律促使美国芯片商场打鸡血一样每年迭代新玩意儿出来。经常是苏联好不容易复刻出来一版芯片,美国的芯片已经迭代了好几轮了,苏联抄出来的东西早成古董了。搞的老大哥灰头土脸。

而且随着工艺的发展,逆向工程它越来越不好做了。基本上跟不上时代。

图片

4 选择了容易的道路,结果又点错一次科技树(用锗代替硅)

苏联抄了没多久,美国开始在半导体行业对苏联重拳出击,禁运材料,杜绝技术出口(和现在我国享受到的待遇一样,或者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芯片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东西。

这个时候苏联出现了一个难题,硅没法提纯。苏联典型的苏式暴力美学导致了造大的东西天下第一,飞机坦克都不在话下,但是造精密仪器就有点力不从心。有个苏式笑话是这么讲的:

美帝:我们生产的晶体管是最先进的

中国:我们生产的晶体管是最便宜的

苏联:我们生产的晶体管是最大的!乌拉

这个时候老大哥有点偷懒,选择了一条容易的道路:用锗代替硅。虽然他们元素周期表看着是挨着的,但一来,锗储量少,二来,锗在高温下很容易撂挑子不干活,三来,锗造出的芯片功耗大。苏联老大哥又在这上面浪费了不少精力。

图片

在硅没搞定的年代,一些航天电子设备不得不再用回技术稳定的电子管……强行给电子管又续了一波命。而苏联对电子管的执念会不会后来影响到了某个东方大国就不得而知了。

图片

后来苏联从日本买了硅提纯的设备,才开始造硅基芯片,但显然又点错一次科技树,和美国差距越来越大。

3 试图弯道超车,但制造水平受限

毕竟是抄人家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徒弟如果不创新很难抄的过师傅的……老大哥后来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准备弯道超车。也有了一些成果,比如发明了一种奇怪的东西:三进制计算机。

图片

三进制计算机

但实际上,0 和 1 用高低电压非常容易区分,但是要找个东西把电平切成 3 份还能准确检测对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算是强人所难了(目前量子计算机可以切成不止 3 份,这是后话)。

虽然三进制计算机的尝试算是废了,但是你要读过一本卓里奇写的数学分析你就能明白,苏联科学家的实力那是一点儿也不虚。在大量科学家的前赴后继的探索下,苏联也逐渐成立了一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

1970 年,苏联首次成功激发准分子激光,这个技术是后来步进式光刻机的基础。

1978 年,老大哥造出了自己第一个超标量计算机 Elbrus-1,与美国同期的架构水平相当。甚至有人谣传 Elbrus 是第一个 superscaler 的计算机。实际上我查了一下资料,如果单纯按照指令可以乱序处理来讲第一个超标量应该是美国在 1964 年搞的 CDC 6600,不过按照严格的定义的话 CDC 并没有实现 CPI < 1 (cycle per instruction) 的目标。如果按照每个 cycle 能译码多条指令,CPI<1 作为超标量的标准的话超标量思想是 IBM 在 196X 年代的一个实验项目 ACS-1,不过 ACS-1 并没有实际生产。Elbrus-1 可以一次处理一个指令包,所以虽然美国先搞出了超标量,Elbrus 和这些东西是没有代差的。

图片

Elbrus 系列的芯片

但架构水平或者设计水平相当不代表制造水平也相当……质量提不上去数量来凑,在 1987 年,Elbrus-2 计算机直接怼上 10 个处理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能属于超级低配版的 Chiplet。插句题外话,有人觉得苏联后期半导体工业落后是因为没有 EDA 软件。我觉得这事儿存疑,毕竟软件这种东西破解起来难度应当是不大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制造水平没有跟上。

图片

Elbrus-2 CPU PCB

而此时的美国,仍然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把芯片做的越来也小,集成度越来越高。行业水平就这么慢慢被甩开了。

4 苏联的解体,尘埃落定

1991 年 12 月 26 日,老大哥突然就……分裂了。

图片

大量顶尖的计算机人才相继流失,举个栗子,曾经在苏联搞 CPU 的弗拉基米尔彭特科夫斯基在 1993 年成为了 Intel 的首席工程师,主导了后来英特尔的奔腾架构。在这些架构上,都有当年老大哥 Elbrus 的影子。最后主导 Elbus 的巴贝扬也带着团队投奔了 Intel。

更悲催的是电子工业被拆的七零八落。当年斯大林搞产业布局的时候电子信息工业基地给了乌克兰,半导体和微电子工业基地给了白俄罗斯,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厂子分散在波罗的海周边。总之,俄罗斯继承了科研机构比较多,但真正的生产基地已经不在手里。

从此,苏联半导体行业再无翻身的机会。

2012 年,俄罗斯政府对微电子大力支持,制定了《2013-2025 年电子工业发展规划》和《国防工业综合体发展规划》等产业发展战略。效果只能说是拭目以待了。

5 总结 —— 为什么苏联半导体行业被拿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从苏联老大哥跌跌撞撞的微电子之路我们至少有以下几点启发:

1)要做对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苏联两次点错科技树对其半导体被美国拿捏起了很重要的副作用。第一次是因为对电子管轻车熟路,不愿意去尝试未知的晶体管,总喜欢做熟悉的事儿,因为熟悉的事儿容易做。第二次是被美国制裁禁运后,放弃攻克硅基制造而选择用个简单的替代品。我想,这对我们如今的现状仍有指导意义。芯片被美国制裁以后,我们是选择在老制程上玩花活寄希望于用落后工艺造出一流的产品,还是要下点苦力气,让自己的工艺真正先进起来?

2)抄袭是邪路,自主创新才有希望。

其实苏联前期在抄袭这条路上做过尝试的,抄一个芯片对老大哥不是难事,但抄别人的东西,就意味着你永远处于一个追随者的位置。不走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又何谈在技术上领先别人?老大哥当年抄了那么多,始终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但后来自主创新搞出来的东西反倒是还行。现在行业中剖片似乎是个公开的秘密,但剖片的目的应当是看看别人搞了什么,我怎么搞点新东西超越别人,而不是我看看别人搞了什么东西,我也要搞成和他一样。

3)技术要依靠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而非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

一方面,市场类似一个快速版本的达尔文模拟器。大量公司不断试错,做对的方向被市场留下,做错的方向很容易被市场淘汰而销声匿迹,技术走的是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路子。而如果过分依靠政策,一旦走偏了路是很难被拉回来的,技术走的是自我革新寻求进化的路子,迭代速度是不够快的。另一方面,芯片或者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市场可以提供足够的血液,美国芯片行业由于在民用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量资金流向芯片企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苏联仅靠财政拨款,一旦有风吹草动,或者得不到上层的支持,很容易发展乏力,很难抗衡这么大的资金量,甚至由于某些研究所工资低且吃大锅饭,科研人员都摸鱼去搞俄罗斯方块。

后来呢?如果你玩过红警三这个游戏,你就一定知道,当美国全力和苏联掐架的时候,往往东亚某个岛国会偷偷发育一波然后给美国来个大嘴巴子。


注:本文为 桔里猫 半导体硬件观察 芯片专题文章聚合。

via:

  • 27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