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a 64B66B IP核的使用:
1、创建IP
GT Refclk :GT参考时钟,根据设计自行选择
Lane Rate : 链路数据传输速率,Gbps。根据要求:我们测试10.3125。
INIT clk :初始化时钟,默认即可
GT DRP clk:用户时钟,保持默认
user_clk:即数据的时钟,接受和发射数据的时钟,计算公式如下
例如:10.325Gbps的64B66
user_clk = 10.325*1000 / 64 = 161.133Mhz
Dataflow Mode:数据流模式:选择全双工
Interface:接口类型:Framing类型
little Ednian support:小端数据(小端:[15:0] 大端:[0:15])
Lane Width : 链路位宽,对应用户数据位宽;实际用户数据位宽= Lane Width*Lane的个数(也就是第二页的Lanes),此页面保持默认
Shared Logic:设置IP的逻辑放置的位置
In core:在IP核内:support、复位、时钟等逻辑在ip内
In example design:在例子中,逻辑都在ip外
实例:
In core:
In example design:
设置完之后导出IP Example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