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隔二十年的学术讨论

引子

【1】J. J. Lee, “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41, no. 2, pp. 241-244, Feb. 1993.

在继续阵列G/T的学习过程中读到了这篇发表于1993年的文章,有意思的是时隔20多年,在2017年的TAP又出现了关于这篇文章的进一步讨论…就是下面这两篇…

【2】R. S. Smith, “Comments on “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65, no. 2, pp. 998-998, Feb. 2017.

【3】J. J. Lee, “Reply to Comments on “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65, no. 2, pp. 999-999, Feb. 2017.

为了理解这些细节的争论,我尝试把它们翻译成了中文

文献【2】的翻译

如果使用“阵列”、“天线”和“噪声”作为检索词在天线领域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中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中引用数最多的会是这篇发表于1993年讨论有源相控阵G/T值和噪声系数的文章-《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1】。

这篇文章中的量化分析是正确的,但对于阵列天线所接收的背景噪声(外部噪声)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论文中的公式(1)给出了第k个阵列单元所接收到的噪声,(1)中Ti的物理含义为“天线噪温”。很明显这个温度值应该包含了单个阵列单元所接收到的所有背景噪声,应该包括单元天线方向图范围内所有噪声贡献,注意这里的单元天线方向图所覆盖的范围要比阵列方向图的大很多。但是在文章后面的讨论中,同一个符号Ti却被用来表示整个阵列所接收的背景噪声。这两个Ti的物理含义和数值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阵列中的一个天线单元可能接收到来自地面和其它外界热源的噪声(300K),而整个天线阵列只接收到来自冷空的很小区域的噪声(在某些频率T~4K)。

外部噪声项在式(1)中的合成处理与信号在(2)中的合成处理不同,文中给出的解释是信号是相关的,而噪声不相关;而实际上不同天线单元接收到外界同一方向的背景噪声同样是相关的。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证明上述观点,即相控阵所接收到的噪声温度是天线阵列方向图所接收到的噪声温度,而不是单个天线单元所接收到的噪声温度(文中同样是这样处理的)。可以这样理解,阵列天线方向图的产生是按一定数量排列的单元天线方向图的相干叠加,如果接收到的外界信号能够进行这种相干叠加,那么同样从外界接收到的噪声也能够进行类似的相干叠加。而阵列方向图之所以呈现比阵列单元更窄的方向图,是因为在阵列方向图波束外的能量一定程度上出现相干抵消,这同样要求同一方向的外界噪声具有相干特性。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引用文献《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1】的论文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文献《Sensitivity of antenna arrays for long-wavelength radio astronomy》【4】则正确的考虑了不同天线单元噪声的相干特性。

文献【3】的翻译

在阵列接收到的特定方向的低频银河噪声是相关的这一点上,Smith的论文《Sensitivity of antenna arrays for long-wavelength radio astronomy》【4】是正确的,但这个论断针对的Ellingson’s系统中银河噪声相比于地面的热噪声要大很多。实际上,在计算天线系统噪声温度时这种相关噪声是必须要考虑在内的。但是这种外界相干噪声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只是特例,而文献《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1】讨论的是更一般的情况,这种噪声模型基于以下经验:大部分雷达天线工作的环境,会存在不同随机分布的不同外界噪声源,这些噪声源服从中心极限定理。Smith可能对《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1】中的模型有些误解。同时我也不赞同外部噪声主要来自于主波束的论断,下面是理由。

在文献《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1】中,Ti是用来表示辐射单元接收到的外界噪声,在公式中并没有输入噪声与“主波束”的联系。更一般的说,Ti一直保持着这一物理含义直到公式(12)才同T0区别开来,T0是指天线工作条件下的环境温度(一般选择300K)。阵列单元一般具有非常宽的辐射方向图,能够从不同方向接收外界的背景噪声。整个阵列可能被放置在具有300K室温的环境中,同时主波束指向冷空;或者是正对300K地球星载阵列,但其主波束处于扫描状态指向冷空。在这些情况下,无论阵列主波束的指向,单元天线输入的噪温Ti都应该取值为300K。但是,如果阵列所有单元都位于深空,此时Ti应该取值为4K。
在文献《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1】中,整个阵列的系统噪声由(4)式计算,这个噪声是等效的接收机端口的噪声。(8)式给出的计算实例是在阵列放置于室温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Ti=T0。作者并没有像Smith在《Comments on “GT and Noise Figure of Active Array Antennas”》【2】中所说的那样用阵列单元输入噪声Ti来表述阵列的输入噪声。噪声模型并没有考虑主波束的输入噪声,并且计算公式也并不依赖于扫描角度。只有期望信号通过波束合成网络进行了相关合成。在G/T值的计算中,(7)式给出了考虑了孔径效率的阵列峰值增益。在扫描状态下,阵列增益会按照余弦因子下降。

结论

看着稀里糊涂的讨论了半天,我想大概可以总结两点:
1、外界接收到的噪声是相干的,在阵列合成过程中可加;
2、由于外界噪声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衡量系统本身性能的指标G/T值时,只考虑阵列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可,这个噪声在阵列中是不可加的。
所以两人说的都没毛病,只不过我猜一个是射电天文领域另一个是雷达领域,面对的应用环境不同而已。

【4】S. W. Ellingson, “Sensitivity of Antenna Arrays for Long-Wavelength Radio Astronomy,”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59, no. 6, pp. 1855-1863, June 2011.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