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转录组方法_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学术讲座:宏转录组方法在病原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题 目:

宏转录组方法在病原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主讲人:

施莽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

主持人:

杨子峰 教授

时 间

2019年7月8日(星期一)上午10:00

地 点:

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16号楼五楼大会议室

在线直播地址:

讲座内容:

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医学和临床研究中日趋重要,且已经在遗传病的病因调查和癌症的诊断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方法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却还是相对局限。近年来,以宏转录组为基础的病原发现方法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在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内发现了>1600种全新的RNA病毒。这些发现已经重新定义了病毒圈,改变了我们对病毒起源进化的认识。宏转录组不仅仅可以用来发现病原体,这里面包含的全面的病原和宿主信息还可以被用来深入研究病原体的生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原体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在临床检验方面,宏转录组病原发现方法可以一次性获得所有类别的病原体完整且全面的信息,使病原体检测的速度和信息量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从而不再依赖逐一检测病原体的传统方法。在这里,我将着重介绍以宏转录组为基础的病原发现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生物学和临床领域的应用前景。

主讲人介绍:

ad56ee5f7e49d37748bfeed356be0da3.png

施莽,现任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201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得生物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CDC成为访问学者。2012-2015年在悉尼大学攻读病毒学博士,师从国际知名病毒学家Edward Holmes。毕业后继续留校从事研究工作,2017年开始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担任兼职教授,2018年成为悉尼大学讲师,2019年加盟中山大学担任教授。主要开展病毒的遗传进化,新病原发现,以及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课题,并且致力于将最前沿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二代,三代,单细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运用于病原体的研究,是组学病原学和信息病原学等前沿学科领域的领头人。施莽教授的学术成果先后在Nature(两篇长文)、Cell、N. Engl. J. Med.、PNAS、eLife、EID、PLoS Pathog.等主流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共计62篇SCI论文,Google Scholar统计总引用率达4352次,h-index为27。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9年7月7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