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管理者,确实不会说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走偏”这样的话。
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暴露了管理上的几个核心问题。这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问题,更是管理理念和能力的体现。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好的管理者不会这么说,以及他们会怎么做。
为什么“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走偏”是一句糟糕的话?
推卸责任: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追踪进度、确保方向是你们的事,而评判对错是我的事,但我现在没做”。管理者的核心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团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承认“不知道”,等于承认自己失职。
制造不确定性: 这会立即在团队中制造焦虑和困惑。如果掌舵的人都不知道方向对不对,船员们怎么会安心?这会严重打击团队的士气和信心。
沟通方式粗暴: 这是一种封闭的、评判式的沟通。它把团队成员放在了被审判的位置上,而不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位置上。
缺乏前瞻性和过程监控: 这句话表明,管理者直到问题可能已经发生后才进行检查,而不是在过程中设置检查点,防患于未然。
好的管理者会怎么做?
他们会将这种被动的、后知后觉的“评判”,转变为主动的、持续的“对齐”和“引导”。
1. 在项目开始前:明确目标,建立“航标”
好的管理者不会让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在开始时,他们会确保:
设定清晰、可衡量的目标(SMART原则): 让成功标准对每个人都明确无误。
明确关键里程碑和交付物: 这样“是否走偏”就有了客观的、提前约定的检查点。
共创计划: 和团队一起讨论执行路径,确保大家对“如何做”有共同的理解。
此时,管理者的话术是: “我们的目标是登上那个山头。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这是每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大家看看,这条路径是否清晰?有没有潜在的风险?”
2. 在项目进行中:持续校准,频繁反馈
好的管理是过程管理,而不是结果审判。他们会:
建立定期的同步机制: 如每日站会、周会,不是为了 micromanagement(微观管理),而是为了快速同步进展、识别障碍。
保持开放沟通: 鼓励团队成员随时提出疑问和风险,营造“发现问题越快越好”的心理安全感。
提供即时反馈: 当发现微小偏差时,及时、温和地提出,将其视为一次校准机会,而不是一次批评。
此时,管理者的话术是:
(在周会上)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当前进展和我们的里程碑计划对比一下。目前的结果A,和我们预期的B之间有点差异,大家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需要调整方法还是资源?”
(当发现潜在偏差时) “我注意到我们正在做X,这很有趣。能帮我把它和我们最初的目标Y联系起来吗?我想确保我们的努力能最大程度地贡献于最终目标。”
3. 当确实出现偏差时:聚焦解决,而非问责
如果团队真的走偏了,好的管理者不会说“看,你们果然走偏了!”,而是会:
首先反思自己: 是不是目标不清?资源不够?支持不足?
与团队共同面对: “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一起来分析一下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引导团队寻找解决方案: “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有哪些选择?是调整目标以适应新情况,还是修正路径回到原计划?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此时,管理者的话术是: “看起来我们当前的位置和计划有些出入。我们来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以及我们接下来如何调整能最好地达到目标。”
总结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走偏” 是管理者角色的缺席。
**而好的管理者,永远是:
方向的定义者(在开始时)
过程的导航员(在过程中)
偏差的校正仪(在发现问题时)
他们通过清晰的设定、持续的沟通和共同负责的态度,让“是否走偏”不再是一个需要提问的疑问,而是一个被持续管理和解决的过程。这才是建设性且真正有效的领导力。
好管理者如何避免团队走偏
79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