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P(自动代客泊车)系统确实可以通过精确计算车辆尺寸与停车位大小的匹配关系,实现更紧凑的泊车方式,从而显著提高停车场空间利用率。这一结论有多个证据支持:
-
高精度感知与计算能力
AVP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实现环境感知,结合GNSS+IMU+SLAM融合定位技术,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这种能力使车辆能精确识别停车位边界和周围障碍物,规划出更紧凑的泊车路径,减少车辆间的冗余空间。 -
停车位密度提升
根据研究,短程自主代客泊车(SAVP)技术可在完全自动驾驶停车场中增加30%-40%的停车位。例如,通过优化停车路径和减少车辆换行时间(如k-stack高密度技术将换行时间限制在1分钟内),进一步压缩空间占用。 -
车场协同优化
AVP系统结合停车场智能改造(如高精度地图、V2X通信和场端服务器),可动态分配停车位。例如,用户通过APP预约车位后,系统锁定车位并引导车辆以最短路径泊入,减少无效行驶。此外,停车场通过扫描车辆尺寸选择最适配空位,最大化空间利用。 -
实际应用案例
苏州博览中心地下停车场的AVP试点车位已验证该技术能实现5G路径规划和车位预约,解决传统停车效率低的问题。博世与奔驰合作的AVP系统在斯图加特机场停车场中,通过机器人搬运车辆,减少开门所需空间,进一步提升容量。
挑战与局限性
尽管技术可行,但AVP推广仍面临成本与兼容性问题:
- 依赖高精度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和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初期投入较高;
- 不同车型的尺寸差异可能影响紧凑泊车的通用性,需动态调整算法;
- 国内尚未完全开放无人驾驶商业化政策,限制技术大规模落地。
综上,AVP系统通过精准感知、路径优化和车场协同,理论上可显著提升停车场利用率,但实际效果受基础设施配套和政策环境影响较大。
♯ AVP系统在不同类型的停车场(如商业、住宅、公共)中的应用效果和用户反馈如何?
AVP(自动代客泊车)系统在不同类型的停车场中的应用效果和用户反馈如下:
商业停车场
-
应用效果:
- 商业综合体、超市、医院、学校和交通枢纽等场所的停车需求较高,AVP系统在这些地方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停车效率和用户体验。例如,在德国斯图加特机场的P6停车场,奔驰与Bosch合作开发的AVP系统已经成功投入运营,实现了自动泊车、车辆倒车、前往指定停车位等功能。
- AVP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停车场的运营效率,还减少了因停车引起的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
-
用户反馈:
- 用户对AVP系统的接受度较高,特别是在解决停车难和取车难的问题上表现出色。例如,北京一女子因记错停车位置而花费3小时寻找车辆的事件,凸显了AVP系统在解决类似问题上的巨大潜力。
- 用户普遍认为AVP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停车便捷性和智能化体验。
住宅停车场
-
应用效果:
- 在住宅小区等固定停车位较多的场所,AVP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例如,威马W6的HAVP(Home Autonomous Valet Parking)功能适用于住宅和公司等固定停车位,用户只需人工操作一次,车辆即可自动识别道路和停车场的位置,并通过手机APP完成自动停放或取车。
- AVP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住宅区的停车覆盖率,从而带动车辆AVP渗透率的提升。
-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