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云配准算法

传统的点云刚性配准方法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

精配准是在粗配准的基础上使点云配准误差达到最小。常用的精配准算法包括ICP算法及其变种、正态分布变换算法3D-NDT等。ICP算法本质上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最优配准方法,[2]中考虑了点集到点集、点集到模型、模型到模型的配准等情况,这里仅以点集到点集的配准情况为例。
该算法通过重复选择对应关系点对来计算最优刚性变换,直到满足正确配准的收敛精度或迭代次数要求。因此,算法的输入为两个存在刚性变换关系的点云,即源点云(source)和目标点云(target),以及停止迭代的条件,即迭代次数或收敛精度。算法的输出为一个表示两个点云之间位置关系的刚性变换矩阵。ICP配准算法步骤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ICP算法优点: 1、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配准效果。 1、 传统的ICP算法不必对处理的点集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 2、 在较好的初值情况下,可以保证算法的收敛性。
(二)ICP算法的不足之处: 1、标准ICP算法在搜索对应点的过程中计算量非常大。 2、标准ICP算法中寻找对应点时认为坐标欧氏距离最近的点就是对应点。这种假设有不合理之处,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错误对应点。 3、ICP算法对初值敏感,要求配准两片点云初始位置与真实位置相差不大。因此ICP算法首先要确定一个用于迭代的初始值,初值将对最后配准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初值选择不合适,算法可能就会限入局部最优,使得迭代不能收敛到正确的配准结果。 4、噪声或异常数据可能导致算法无法收敛或错误。

参考文献: [1]Besl, Paul J., and Neil D. McKay. "A method for registration of 3-D shape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4.2 (1992): 239-256. [2]Chen Yang, Gerard Medioni (1991). “Object modelling by registration of multiple range images”. Image Vision Comput. Newton, MA, USA: Butterworth-Heinemann: 145–155.

Robust point matching(RPM)

  • 1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