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2020-05-06 12:32:00

不到现场,照样看最干货的学术报告!

嗨,大家好。这里是学术报告专栏,读芯术小编不定期挑选并亲自跑会,为大家奉献科技领域最优秀的学术报告,为同学们记录报告干货,并想方设法搞到一手的PPT和现场视频——足够干货,足够新鲜!话不多说,快快看过来,希望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专家杰青的学术报告 ,能让您在业余时间的知识阅读更有价值。

 


 

人工智能论坛如今浩如烟海,有硬货、有干货的讲座却百里挑一。“AI未来说·青年学术论坛”系列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百度全力支持,读芯术、paperweekly作为合作自媒体。承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协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生会、网络中心研究生会、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会、化学工程学院学生会、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学生会、微电子学院学生会。2020年4月26日,第14期“AI未来说·青年学术论坛”深度学习线上专场论坛以“线上平台直播+微信社群图文直播”形式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徐俊刚带来报告《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徐俊刚,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度学习》课程首席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主要包括行业大数据分析、自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贵安新区战略咨询研究院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委员、数据库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文章100余篇。获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报告内容:自动机器学习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的必备技术之一,必将成为下一个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作为自动机器学习重要分支的自动深度学习备受人们关注。通过介绍目前自动深度学习的一些主要算法和应用案例,解读自动深度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以及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徐老师讲座的第一部分是自动深度学习概述。下图(引自NVIDIA)从两方面介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关系:一方面,在时间轴上,人工智能自1956年提出后开始发展,到1980年的时候机器学习开始繁荣,2010年之后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和语音识别领域取得了突破,使人工智能进一步繁荣起来;另一方面,从包含关系上,机器学习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而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不同在于:机器学习在输入数据(以图像为例)之后,首先需要人工来进行特征提取,比如图片的纹理、颜色、轮廓等等,基于这些特征再去做分类;而深度学习不需要人工进行特征提取,完全靠神经网络就可以提取特征然后再做分类,最后判断出类别,这样省掉了大部分人工提取特征的工作。

 

深度学习和自动深度学习的不同在于:深度学习中虽然特征提取和分类都可以由神经网络自动来做,但是神经网络结构还需要人工设计,超参数还需要人工调整;而自动深度学习中神经网络结构设计和超参数调优也可以自动进行,可以把自动深度学习看作一个黑箱。

 

现在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只能模拟人的部分功能,但希望未来强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全部功能,并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智能机器。自动机器学习是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要实现强人工智能,自动机器学习是必备技术之一,当然自动深度学习又是自动机器学习的组成部分。自动机器学习用算法学习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自动深度学习用算法学习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算法(结构),来替代深度学习中的人工操作。

 

在自动深度学习平台(参见下图)中,首先可以对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中的数据做自动标注,然后将自动标注后的数据输入到NAS和超参数自动调优算法里面,同时可以和迁移学习、元学习进行结合。迁移学习可以把预训练模型迁移到本任务中进行微调,元学习允许模型通过少量的样本就可以完成学习,这两者跟NAS和超参数自动调优算法可以互相交互。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上图从底层到高层介绍了三个层次的自动深度学习平台的架构。底层的IaaS平台使用GPU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网络和操作系统等来构建,中间的PaaS平台提供自动深度学习应用开发服务,高层的SaaS平台提供基于自动深度学习的应用服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计算机视觉应用服务,语言模型、机器翻译、自动摘要等自然语言处理应用服务。通过提供基于自动深度学习的SaaS应用,可以大幅减少甚至免除人工网络结构设计和超参数调优工作,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AI的准入门槛,可以解决AI人才短缺的问题。

 

徐老师讲座的第二部分介绍自动深度学习核心算法,包括神经架构搜索和超参数优化。

 

神经架构搜索由搜索空间、搜索策略和评估策略组成。首先确定搜索空间,用搜索策略找出一些结构出来,用评估策略评估每次找到的网络结构,最终确定一个最优结构。目前主流的搜索空间定义分两层:微结构和宏结构。微结构只是搜索一个局部的网络结构(非完整结构),之后将其当成组件按照一定规则堆叠形成宏结构(完整结构)。堆叠方式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链式堆叠,另外一种是多分支结构。目前主流做法是链式堆叠,多分支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还较少。

 

搜索空间一般用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表示。下图中左侧的NAS(Google)用节点定义运算或操作,边表示数据及其流动方向;右侧的DARTS节点是输入数据或中间数据,边是运算或操作,有些不同。当然搜索空间需要预定义一些操作,如恒等操作、卷积操作、空洞卷积、池化操作、深度可分离卷积等(以NASNet为例)。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搜索策略有三大类:基于强化学习的搜索策略、基于进化算法的搜索策略以及基于梯度的搜索策略。

 

第一种是基于强化学习的搜索策略,以NASNet为例。它使用强化学习的架构,控制器是RNN,把每个微结构划分为若干状态和操作,在t个时间步内依次概率采样出对应的结构(状态、操作)形成微结构,对微结构进行训练得到精度后再计算概率梯度更新控制器。在NASNet中提出了Normal Cell和Reduction Cell的概念,Normal Cell不需要对特征图的大小进行改变,而Reduction Cell需要缩小特征图。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第二种是基于进化算法的搜索策略,以GeNet为例。它对网络结构种群进行编码,如下图左上部分所示,两个节点A1和A2之间有连接,用1表示,A1和A3之间没有连接,用0表示。下图右半部分是典型卷积深度网络VGGNet、ResNet、DenseNet对应的编码。编码后就可以进行选择、交叉、变异、评估,最终输出一个最优的结构。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第三种是基于梯度的搜索策略,以DARTS为例。前面介绍的算法使用的是离散的网络结构,而DARTS将离散结构连续化,如下图所示。假设网络结构有四个节点,一开始相关操作是未知的,后面把操作加上来,它的核心思想是最大化节点之间边(操作)的概率。在与目前主流NAS算法对比中,DARTS在CIFAR10数据集上的图像分类测试错误率和搜索成本都得到了降低。徐老师的实验室在DARTS上引入注意力机制,做了一些新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评估策略有三种方法,首先是性能估计方法,它使用数据集的子集进行评估,不需要考虑全部数据。One-shot model方法在DARTS及其变种中用的比较多,它训练的是包括所有可能操作的超图,之后选择它的全部子图进行评估,示意图如下。权重共享的方法会记忆每条边的权重,边携带自己的权重出现在不同的微结构中。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NAS策略介绍完毕后,徐老师接着介绍了超参数优化,主要包括网格搜索、随机搜索、贝叶斯优化和进化算法等。网格搜索和随机搜索比较好理解。贝叶斯优化首先随机生成超参数组合,接着对超参数组合做高斯过程建模,并对这些采集点(超参数组合)做预测,之后迭代更新超参数组合,通过置信区间约束超参数的更新范围,最终找到比较好的超参数组合出来。还可以通过遗传算法等进化算法对超参数进行优化,Deepmind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参数优化算法,比贝叶斯优化性能要好。

 

目前NAS存在的问题有:搜索空间的表示形式不一,有些算法用节点表示操作,有的用边表示操作;而且宏结构形式单一,目前多分支结构还比较少;DAG节点和边数量固定、有限,等等。此外,NAS目前在CV领域应用比较多,其他领域应用还比较少。而在超参数优化中,某些超参数是非凸性的,导致求解困难,而且还有组合爆炸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混合优化问题,有些超参数的类型不一样,导致混合优化比较困难。同时,贝叶斯优化不适合高维超参数优化场景。

 

徐老师最后展望了自动深度学习的未来研究方向:在微结构中探索可变的DAG设计,以扩大搜索空间;在宏结构中探索多分支结构设计;可以探索与量子算法、图神经网络结合的NAS算法;开发通用的NAS-Bench,目前的基准测试集徐老师觉得还不是很通用,还能进一步实现多数搜索所得结构性能的查询。徐老师还建议将NAS和超参数优化结合起来,形成一阶段同时完成两项任务;他还建议将NAS跟元学习紧密结合。而在应用方面希望能够探索更多应用,如图像描述、机器翻译、自动摘要、自动写作、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等等;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应用目前仍有较大探索空间。

### 回答1: 国科大深度学习课程中,徐俊老师的期末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方式。这门课程主要涉及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期末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徐俊老师的期末考试通常包括两个部分:选择题和编程题。选择题部分涵盖课堂内容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深度学习的基本知识、算法和应用。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编程题部分要求学生使用编程语言实现深度学习的相关算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给定的问题。 在考试之前,徐俊老师通常会给出一份复习指南,包括课堂讲授的重点知识点和参考资料。学生可以依据这份指南进行复习,强化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 期末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既可以巩固对于深度学习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备考期间,学生可以通过复习课堂笔记、参考相关教材和做一些习题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总之,国科大深度学习课程中徐俊老师的期末考试是一个考察学生对深度学习知识和算法掌握情况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和备考,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深度学习能力,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回答2: 国科大深度学习课程中,徐俊老师的期末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考试将涉及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神经网络的结构、参数优化方法、激活函数的选择等。此外,还需要了解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 其次,考试会涉及深度学习的模型和算法。学生需要熟悉常见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并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工作机制。此外,还需要掌握深度学习中的一些常用算法,如反向传播算法、梯度下降算法等。 第三,考试还会涉及深度学习的实际应用和技术工具。学生需要了解深度学习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图像分类、机器翻译等。此外,还需要熟悉深度学习的相关技术工具,如TensorFlow、PyTorch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调试技巧。 最后,考试可能还会包括一些编程题目。学生可能需要根据给定的问题,设计和实现相应的深度学习模型,并对其进行训练和评估。 总的来说,国科大深度学习徐俊老师的期末考试将综合考察学生对深度学习的理论知识、模型算法、实际应用和编程实现能力。学生需充分准备,理解课程内容,提前复习,进行代码练习和实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