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不能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业务,还要花费时间、经理去管理下属。在管理下属之前要掌握他们的性格、能力特点,在根据下属的特点分配任务。
部门有部门的目标,往下落实会具体成每个下属的目标。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制定目标,目标做为引导去进行管理。目标可能会随着趋势进行调整。
主管要开拓视野,及时摄取公司内部、行业相关信息,把学习到的知识组合起来,运用在实际中。针对原因和结果中的不确定因素即“中间事项”,要尽早进行识别,并针对中间事项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减少中间事项对结果的影响。
我觉得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了解每位组员的特点,并分配比较符合人员特性的任务
2.针对每位组员都需要制定目标,提出具体、可行的期望
3.加强和组员的沟通,及时给予引导
4.目标调整的时候和组员沟通清楚,并及时进行调整
5.找出可以量化组员情况的指标,包括:功能点、检视代码问题数量、缺陷率、QA处理数量、机房单处理数量、业务咨询数量等
6.日常工作及时关注组员工作进度,是否遇到阻碍
摘抄:
管理员工之前,必须先准确掌握他们的能力特点。
自己拼命干活的主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下属,也无法指导或者鼓励下属。
主管应该做到根据每名下属的强项分配任务,确保团队完成总目标。
了解每一名下属的特性是主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通过下属”完成部门目标,关键在于要给每名下属指定具体的目标。
主管不可忽视平时的信息收集工作,一定要不断地开阔视野,打磨自己的判断能力。
公司内部的信息自不必说,还要广泛摄取有关的行业和社会趋势的各类知识及信息。
明确提出自己的期待并给予下属帮助和指导,这才尽到了主管的职责。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付出的辛苦比别人更多,自己的贡献最大。大家都认为自己最棒,对自己的评价自然也就相当高。
因此,评价最重要的不是让下属认同,而是要能够说服下属。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现有的知识起不到什么作用,而思考如何把收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事实组合起来进行创新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努力培养思考能力,学会逻辑思维等方法,从而获得解决问题和指导具体行动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