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的研究

对自然观的研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但是,在发展的向前推进的道路中也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并产生了一系列关系全球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地区冲突、民族问题、宗教矛盾等等。其中,生态问题或者说环境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大量的动力和原料,这就使得人们不断扩大对自然的开大与改造,而在开发与改造的过程之中,一方面,人们不断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物质资源以满足发展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在资源使用中留下的大量废弃因技术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现场处理的又被丢弃在自然中,最终的后果就是致使人类现有的生存环境不断的恶化。因此,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如何改善人来的生存环境,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和解”状态,从而摆脱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困境,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当下人类探讨发展与变革的重要课题。

  1.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思想
    恩格斯在阐述自己的自然观思想时,也借鉴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观所做出的批判。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辩证自然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自然界是一种自在的存在,是由不同的阶段所组成,并且一个阶段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与过度组成。
    社会发展理论中丰富的自然观思想。根据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资本制度下的一切罪恶皆来源于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的物质交换发生异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因此发生异化。因此只能是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寻求一种能够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这就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大人物穷其一生都在为人类解放和发展事业而不断奋斗,马克思更多是从人类社会角度即价值论和历史观去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劳动为中介的观点,而恩格斯更多的是以自然科学成就为自己的理论基石去探索和建立新的唯物主义辩证的自然观。二人虽然研究的思路以及在研究的关注点上存在着不同和差异,但是都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相关的生态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热忱,特别是恩格斯看到了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卓有成效的尝试。《自然辩证法》一书是恩格斯自然观思想的完整提现,它的问世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2. 自然物质系统
    物质系统作为–种系统构成,首先具有的是系统所具有的普遍特征即整体性,系统的定义在于内部诸要素按照.定的顺序结构所构建起来的统一整体,它拥有其他结构所不具有的“非加和性”,但同时物质系统作为物质关系的表达,它也具有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它包含着联系和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系统。这种联系性和过程的表现具体如下:第一,物质系统本身在空间就是处于彼此相连的整体,水、大气、土壤、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等都在自己内部或者外部建立起联系,他们并列存在,相互联系,使得物质世界能够正常的运转。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联系,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至今仍旧是人类不断进行探索的重要课题。第二,物质系统不仅在空间上彼此相连,在时间上彼此相连,只不过这种相连的关系是以前后相继的形式表现出来。物质系统本身是在历史的不断的演化中所形成的,这种形成过程存在着前后,远近的差距,从而具备了时间,上的特性。以自然界的发展为例,现在的自然界是在以往的自然界的基础_上变化而来,同时它本身也在不停的向前发展,以形成新的自然界。
  3. 人与自然和谐之道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追逐利润的丑恶行径做了批判:他认为资本家最为关心的不是社会自然人或者其他,而是对于它对于自身生产的效益本身,甚至在这个效益面前,作为资本家赖以存在的商品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效益或者说利润成为资本家行为发生的全部动力,以追逐最大化利润为目的,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切的社会发展,眼前的一切都让资本家沉醉在对自然界的大量资源掠夺和破坏之中,他们大量生产商品,在本国市场内进行高价销售,同时又借助于国家机器积极进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以其扩宽更多地市场,销售更多的商品,获取更多地的利益。而在这种大量生产之下,带来的必然是对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损耗,资源和能源的损耗以为这原有人与自然之间平衡的物质交换已经开始倾斜。
    正是在这种现实中,恩格斯和马克思了解到,要想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唯一且根本的途径就是消除资本家这种追逐利益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其他的改变都是表面的,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即社会存在的基础制度进行变革,那么这种不平衡在被短暂调整之后,还会继续不平衡。自然问题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经济活动,更深层次的它是与一定时期的内的生产方式相互关联着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缓解自然问题就必须从生产方式着手,对于当时的恩格斯和马克思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对资本主义制和生产方式进行变革,寻求一种能够实现物质交换平衡的生产方式才是实现和谐人与自然发展的根本措施。
  4.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人与自然关系并不是只是出现在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失衡的近现代,从人类诞生之时起,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上备受关注的主题,而作为给予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哲学,一直充当着引导人们对自然、对自然与人之间关系做出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的先行者的作用。
    在哲学上,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主要存在着两种思路,这两种思路如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以是否承认世界是否是物质的为标准进行的划分,而这里的思路则是强调客观性或者强调主观性成为了两条不同的方法。从客观性出发,不仅是包括自然以及内部诸要素的物质客观性,同时也强调人作为自然产物本身就具有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由自然所赋予,因而也使得人具备了一定的客观物质性。这种观点认为人既然来自于自然,那么人的存在合法性就是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而拥有的,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应该从自然的统一整体出发,遵从自然本身应有之律,自觉的按照自然秩序和规则去指导人类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完善和统一。这种思想观点的代表可以见诸于古希腊多数先哲的思想巨作之中,包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而在我国则是以老庄之学为代表。与强调客观相反的则是从主观性的角度去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两种思路之上所形成的观念又可以划分为三种,一种全面肯定自然的客观性和至高无上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是被统治和需要服从的角色,人于其他动物并没有任何区别,人的一切行为准则应以自然法则为基准。这种观点最为明显的缺漏便是忽略了人的主观性,人的活动带有符合自身利益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一种则是完全强调人在于自然关系中的完全控制和主导权,自然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利益而服务的,自然只是工具。但是这种观点犯了逻辑上的错误,那就是表面上来看,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但是实际上却是取消了人的主体性,因为自然完全是为了人的利益服务,那么对于人的个体而言,每个个体的利益目标并不相同,那么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必然会对自然采取的不同的处理方式,方式之间存在冲突,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人无法得到完善的发展,最终人的主体性也就是处于一种丧失状态;第三种观点是对前两种观点的调和,也是当下我们最应该倡导的思想观念,那就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并存。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