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经常抱怨,明明吃的都一样,为什么她瘦我胖?喝凉水都会胖,难道真的要对着西北方位吃空气才行吗?在迎接美食大餐时,是否也想拥有“吃不胖”的小幸运呢?如果刚好你也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有可能是你的肠道菌群失调了!
经研究表明,肠道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和苗条的关键;因此通过调节微生物菌群的数量是可以改变体重的!
好细菌好体型
早在2006年的时候,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以及小白鼠的肠道菌群有约90%属于两种菌种,就是厚壁菌和拟杆菌。
肥胖人群的肠道里的厚壁菌更多,瘦子的拟杆菌更多。如果一个胖纸体重下降,那么他体内的菌群比例就会发生改变,厚壁菌会减少,拟杆菌会增加。
科学家们用小白鼠的实验证明,厚壁菌可以帮助人体更高效的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里吸收热量;而拟杆菌则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再向宿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也就是说,如果你体内的拟杆菌数量多于厚壁菌的话,那么你就是令人羡慕的“吃不胖”体型。

影响菌群的因素
科学家拿小白鼠进行实验,把人类肠道的菌群接种到无菌培养的小白鼠,然后把小白鼠的饮食模式从低脂肪变成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各种西式快餐就属于这一类),总热量保持不变哦,结果,科学家们发现,小白鼠们肠道的厚壁菌快速繁殖,最终,它们胖起来了。

为了证实小白鼠的实验结果,科学家们又找了一些体重差别较大的人类双胞胎(一胖一瘦),分别把他们的肠道菌群接种到小白鼠身上,最后发现,从胖子身上获得菌群的小白变胖了,从瘦子身上获得菌群的小白鼠保持苗条。
然后把对应的一对对小白鼠分别关在一起(因为小白鼠有个恶心的癖好,会去吃它们笼子里的便便……所以把胖瘦小白鼠关在一起,可以相互感染肠道菌群)
本以为菌群相互交叉感染后,会发生体型的改变,然而最终改变它们体型变化的还是「饮食结构」!
如果科学家给小白鼠们吃的是低脂肪、富含蔬菜水果的食物,那么瘦菌群胜利了,胖的小白鼠会逐渐瘦下来。
而如果科学家们给小白鼠们吃的是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那么胖菌群胜利了,瘦的小白鼠会逐渐胖起来。
所以,胖从口入,这一点都不假;然而瘦从口出,也是有道的!
调节肠道菌群,养成易瘦体质
我们知道了菌群数量会影响体型,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菌群数量呢?
实验结果证实,我们的饮食结构就能够改变,也就是我们的一日三餐。
怎么吃?参考下面两篇文章~
不运动也能瘦,饮食才是减脂的关键!
上班族的减肥食谱,拿走不谢!(附外餐、外卖攻略)
通过不同类型的进食进行,一边是脂肪和糖含量都比较高的西式大餐,一边是低脂低糖的饮食,我们发现,享受西式大餐的这边肠道菌群中厚壁菌较多,而拟杆菌较少,体重也有上升趋势;而低脂低糖的那组却相反。

也就是我们的一日三餐可以改变我们的肠道菌群变化,从而影响我们的体重,所以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早餐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也就是皇帝一样的早餐,大臣的午饭,乞丐的晚餐,这个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体重交给自己管理,安全可靠又方便!
想要学习更多减重技能,关注我!了解更多营养、减重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