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学习笔记2

前言

这篇详细的介绍了电机中的热阻网络模型该怎么建立,虽然是以某一个特定的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子,但是把它的思路给领会到了,在刻画其他模型的时候就是举一反三的事。

再次感谢《基于热阻网络法的电机温度场分析》这篇文献,介绍得非常详细。

模型搭建流程

先给出文献中的流程图,再说一下我对这个过程的理解。

关于流程图中提到的具体计算工作,会在下文进行说明,我这里想补充的是有限元软件比如Fluenth和Ansoft为什么会出现在流程图中的原因。其实我在第一篇笔记中记录了,在求解传热学问题时,我们会用到很多系数,这些系数在建立热阻模型的时候,也是会使用的,它们是长期的一个工程积累获得的,所以这里调用有限元软件,一方面是获取这些系数,另一方面是运用场路耦合的思想,用有限元去求解一些解析计算无法精确获取的参数,提高模型的求解精度。至于整体模型用Python还是Matlab搭建,这个看自己使用习惯就ok。

电机结构的热阻网络模型

建模型之前做如下假设:

 我知道很多电机是自然风冷或者强迫风冷,这个咱先不去做区分,关键是思考热模型搭建的过程,以学习为主。之后对于具体问题,再具体地去分析讨论。

先补充一个概念,热容:考虑各零部件实际材料的比热容属性,热网络中也应存在类似电容一样的元件,即考虑温升变化的时间常数。

最终,对电机模型选择的节点如下所示:选取关键元件(即需要重点了解其温升变化特性的零部件)作为温度节点,包括铝质散热水套𝑇𝐶、定子轭部𝑇 、定子齿部𝑇 、铜绕组𝑇 、永磁体𝑇 (包括转子铁芯、转轴)以及滚动轴承𝑇𝐵。节点整合表格如下所示:

 节点确定之后,在各零部件温度节点上添加相应的热容、热源元件,相邻节点之间添加热阻就完成了模型的搭建工作了,模型的热路图大概长下面这个样子(不明白没关系,先感受一下)

这也有对热路元件相应的介绍 :

我再补充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电机的温升分析中,当进行稳态温升分析时,只需要知道材料的导热系数,但在瞬态温升分析时,还需知道材料的比热容及密度等参数。节点热容值表示该节点温度上升或降低单位值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反映电机温度变化特性的时间常数。

热容反映的是温度的变化过程,数值上体现为电机材料的体积、密度、比热容相乘。上面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我们不关心温度变化的过程,仅仅在已知温度差的情况下,去计算电机各部分材料的稳态温升,那么这种情况是可以不考虑热容的。而如果除了知道稳态温升还想了解温升的过程,或者说直接对电机进行瞬态场的温度计算,那么就需要把相应的热容参数考虑在内了。

热阻计算

这部分是模型的重点,传导热阻可分为平壁传导和圆筒壁传导两大类,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𝑘为导热系数,𝑙为平壁沿热流方向的传热长度,𝐴为平壁导热面积,𝑟𝑜、𝑟𝑖为圆筒壁的外径和内径,𝐿为圆筒壁的轴向长度。平壁大家可能还比较好理解,圆筒其实是因为大部分电机就是圆筒状的,比如定子机壳也都是做成圆筒形。也是便于我们之后算电机热阻。

对各节点,轴承热阻𝑅𝑏、轴热阻𝑅𝑠ℎ、转子外表面热阻𝑅𝑟𝑜𝑡𝑜𝑟_𝑠𝑢𝑟𝑓、转子铁芯及永磁体热阻𝑅𝑟𝑜𝑡𝑜𝑟、定子轭部热阻𝑅𝑦𝑜𝑘𝑒和散热水套热阻𝑅𝑐𝑗属于圆筒壁传导,定子齿横向及纵向的热阻𝑅𝑡ℎ𝑥与𝑅𝑡ℎ𝑦、单根绕组条横向及纵向热阻𝑅𝑏𝑎𝑟𝑥与𝑅𝑏𝑎𝑟𝑦属于平壁传导。

导热系数的大小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同一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压力和均匀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温度是主导因素。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当材料温度尚未达到熔化或汽化时,导热系数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线性变化的,即:

K=K0\cdot (1+bt)

𝐾0为当温度为0℃时的导热系数; 𝑏由实验室确定的常数,可以根据材料查表获得。一般精度要求不高的话,导热系数就取个常值就ok了。电机铁心一般都是由硅钢片叠压而成,而硅钢片本身的导热系数取决于它的含硅量和工艺方法(冷轧、热轧和取向压延)。电机铁心叠片为各向异性介质,其轴向导热系数比径向导热系数小得多。

下面这部分以定子热阻为例,先做记录,其实我也没理解,之后再去跟师兄讨论一下。

定子热阻

齿高为𝐻𝑧,齿宽为𝑊𝑧的一个齿横向及纵向热阻可以表示为: 

𝑘𝑓𝑒表示定子铁芯的导热系数,𝑙𝑠表示定子铁芯的轴向长度。

 假定绕组铜条温度分布均匀损耗集中在铜条节点处,铜条宽度𝑊𝑤,铜条高度𝐻𝑤,则一根绕组条横向、纵向热阻可以分别表示为 :

 𝑘𝑐𝑢表示铜绕组的导热系数。在计算节点间热阻时,还需考虑绕组在槽内的绝缘体,包括漆包线与浸漆。

定子轭部的热阻主要考虑径向热阻,对应单个定子齿,在纵向:

 𝑄𝑠表示定子齿并联数,即齿的数量,类似的,𝑄𝑡为绕组铜条的数量;𝑟𝑜、𝑟𝑖分别为定子轭部的外径和内径。

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热阻:

𝜗1表示定子齿、绕组与定子轭部接触面之和中上定子齿所占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两项热阻前的系数1/2表示该节点有两个相邻节点,在计算节点间热阻时,两边各占1/2。

最后,依次将各部分热阻计算出来,然后算出各节点之间的热阻,能得到类似如下表格中的计算结果。

 这样,热网络就搭建起来了,只是不知道其计算精度及适用范围是怎样的,具体的应用还需要加深理解,这里只是一部分的学习笔记,便于之后查阅复习。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