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seudo Channle的一些概念,#小白笔记#
一、Pseudo Channle是什么?
Pseudo Channel(伪通道)是一种将物理通道进一步细分的架构。HBM3将每个物理的64位通道(Channel)划分为两个32位的伪通道(Pseudo Channel)。这种划分方式使得每个通道可以独立地进行读写操作,从而提高了内存访问的灵活性和效率,提高带宽利用率,降低时钟频率,虽然每个伪通道的位宽减半,但通过增加伪通道的数量,可以在较低的时钟频率下实现相同的带宽,从而降低功耗和时序问题
一共有32个Pseudo Channel(伪通道)。将1024位宽的数据通道划分为16个64位的物理通道,每个物理通道进一步划分为两个32位的伪通道。因此,16个物理通道共产生32个伪通道。
即PC0/1
二、Pseudo Channle特点
1.理解
- 位宽:每个伪通道的位宽为32位,而物理通道的位宽为64位。
- 预取缓存:每个伪通道有256位的预取缓存,这意味着每个伪通道在一次读写操作中可以预取256位数据。(这一点的理解后面更新。。。)
- 半独立操作:伪通道之间共享时钟和行列命令线,但它们的命令译码和处理是独立的。例如,PC0的ACT命令后面可以直接跟PC1的ACT命令,但PC0再次发送ACT命令时需要等待tRRD时间。
- 命令共享:某些命令(如PDE, PDX, SRE, SRX, MRS)是两个伪通道共用的,这些命令的发送需要满足两个伪通道的时序要求。
a. PDE(Power Down Entry):进入低功耗模式的命令。它用于将内存置于一种低功耗状态,以节省能源。
b. PDX(Power Down Exit):退出低功耗模式的命令。当需要内存恢复正常操作时,使用此命令将内存从低功耗模式唤醒。
c. SRE(Self Refresh Entry):进入自刷新模式的命令。
d. SRX(Self Refresh Exit):退出自刷新模式的命令。
e. MRS(Mode Register Set):模式寄存器设置命令。此命令用于配置内存的操作模式,包括CAS延迟、写入恢复时间等参数。模式寄存器MR没有缺省值,因此模式寄存器MR必须在上电或者复位后被完全初始化,这样才能使得DDR可以正常工作。正常工作模式下,MR也可以被重新写入。
- 数据线:数据线分为低32位和高32位,分别对应PC0和PC1
其中:
操作情况:
- 两个伪通道共享物理通道的行和列命令总线、时钟(CK)和R0输入。但每个伪通道独立解码和执行命令,(如PDE, PDX, SRE, SRX, MRS)是两个伪通道共用的),两个伪通道共享物理通道的模式寄存器
- 所有DWORD0的I/O信号与伪通道0关联,所有DWORD1的I/O信号与伪通道1关联
时序情况:
- 可以先对PC0执行ACTIVATE命令,然后立即对PC1执行ACTIVATE命令,对同一个伪通道(如PC0)的后续ACTIVATE命令需要等待tRRD时间
2.时序
可以看到,可以先对PC0执行ACTIVATE命令,然后立即对PC1执行ACTIVATE命令,但对PC0的后续ACTIVATE命令需要等待tRRD时间
这里看一下各个时间
tRCD (Row Column Delay):行到列的延迟,即从ACTIVATE命令到可以执行列命令的最小时间。
tRRD (Row Refresh Delay):行刷新延迟,即同一伪通道连续两次ACTIVATE命令之间的最小时间。
tRAS (Active to Precharge Delay):激活到预充电的延迟,即从ACTIVATE命令到PRE命令的最小时间。
tRTP (Read to Precharge Delay):读取到预充电的延迟,即从读取操作到PRE命令的最小时间。
tRP (Precharge Delay):预充电延迟,即PRE命令执行后到下一次ACTIVATE命令可以执行的最小时间。
tPPD (Precharge Power Down Delay):预充电到电源关闭的延迟,即PRE命令执行后到SRE命令可以执行的最小时间。
三、从BANK理解PC0/1划分
画图其实要参考一些规范
如下图
其实一个片子可以通过IEEE 1500读取Device ID等信息,可以得出上面甚至更多信息
IEEE 1500的协议后续更新章节去讲。。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BANK的视角去看整个架构
(没有visio真难画…)
关于die的堆叠和Channel、PC1、PC0的区分就很清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