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要重新学习一下《决策分析基础》这本书籍,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二,一个是曾经两次进行学习,都没有学完。一个是决策分析似乎对于供应链管理和一般性的管理科学都有一些用处,时下流行的AI技术,或多或少和决策分析有瓜葛。这本书机械工业出版社有中文版,英文版网上也能得到《Foundation Of Decision Analysis》。
这本书对于管理科学的帮助,对我的帮助,我认为在于洞察未来而不在于准确预测。
我将应用影响图、决策树等一些数学和形式化工具帮助我学习,为了加快学习进度,依靠AI的帮助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会利用安德烈.卡帕西讲解的如"何使用大语言模型"介绍的方法,必要的时候也会利用Deep Research做个补充。
在第一章中,
决策分析首先区分了两个重要概念:
- 描述性研究:描述现实和行为的实际情况
- 规范性研究:确定行为应该如何进行
决策分析的基础为决策提供规范 ,它不一定能导致决策正确,但是它是正确的决策过程。我想这个的理论基础是行为经济学——人不是理性的,从进化角度看,我们仍然拥有祖先的身体和大脑,这导致我们的自然能力更适合于祖先的挑战,而非现代生活的挑战,就像我们需要仪器来弥补其他自然缺陷(例如使用盖革计数器感知辐射)一样,我们也需要工具和方法来弥补我们在决策方面的缺陷——决策分析基础就是一种。
决策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决策是一种选择,涉及不可撤销的资源分配,买了彩票就无法解决今天晚饭,但可能解决一辈子的晚饭,这就需要决策买还是不买。花了钱买了物料,就囤了货,可能可以抵御风险,可能本身就是风险。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哈姆莱特也纠结
决策分析中最重要的区分是决策与其结果之间的区别。好的决策可能有坏结果;坏的决策可能有好结果。决策的质量只取决于做决策时的思考和分析的质量,马后炮式的、针对已知结果、煞有介事的分析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
决策质量的框架包括六个要素:正确的框架、决策者、备选方案、信息、偏好和逻辑
正确的框架是指我可以选择的范围,如果我有5块钱的通勤费,打车不在我的决策框架里,而地铁、步行、公交就在5块钱的框架里。
备选方案产生于框架,如果我已经劳累一天,那么步行就不在我的备选方案里。而其它两者仍然位列其中。
信息是在做决定时所依赖的知识和数据,我想早点到家,地铁要走500米,公交车站近在咫尺,可是我知道公交车可能会晚点,这就是信息。
偏好是我喜欢在公交车上欣赏沿途风景,如果公交车比预期晚到不超过10分钟,而不是半小时,我也依然会选择公交——你看,人有多么不理性,但就是我的偏好,爱时间但更爱美景。
逻辑就是我决策的流程——我今天审时度势,选择交通工具。我会在地上画一个决策树,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最后决定是公交车,我从晚霞满天等到星光点点,然而车坏在了路上,我12点到家,尽管结果很坏,然而我安然入睡,因为我的决策质量是高的。